成语

外宽内深的意思

wàikuānnèishēn

外宽内深



拼音wài kuān nèi shēn

注音ㄨㄞˋ ㄎㄨㄢ ㄋㄟˋ ㄕㄣ

解释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深藏不露。

感情外宽内深是中性词。

繁体外寬内深

英语generous outside but scheming insid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wài   注音  ㄨㄞˋ   
部首  夕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QHY  仓颉  NIY  郑码  RSID  四角  23200  结构  左右电码  1120  区位  4566  统一码  5916  笔顺  ノフ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外的拼音:wài(ㄨㄞˋ)  

⒈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

⒉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⒊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⒋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⒌ 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⒍ 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⒎ 关系疏远的:外人。

⒏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

⒐ 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统一码

外字UNICODE编码U+5916,10进制: 22806,UTF-32: 00005916,UTF-8: E5 A4 96。

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sides、in addition、not closely related、other、outer、outside、unofficial

相关字词

中、内、里

造字法

会意:从夕、从卜

English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outside;outer]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appearance]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surface;face;outside appearance]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husband]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foreign country]。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province;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man]。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relatives) of one's mother,sisters or daughters]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minister outside court]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local officcials]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servant]。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beyond;outside]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before;formerly]。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foreign]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other]。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wai]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词性变化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动〉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drift apart]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deviate]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repel]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abandon]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形〉

(1) 另外;其他;别的 [in addition;besides;other]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different]。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unofficial;irregular;unjust]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常用词组

外邦、外币、外边、外表、外宾、外部、外埠、外财、外侧、外层大气、外差、外场、外钞、外臣、外出、外出血、外串、外带、外待、外敌、外地、外典、外电、外调、外耳、外分泌、外放、外敷、外感、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外功、外公、外国、外海、外行、外号、外合里应、外患、外汇、外活,外活儿、外货、外祸、外籍、外加、外家、外间、外艰、外交、外角、外界、外景、外径、外舅、外科、外壳、外客、外寇、外快、外宽内忌、外宽内深、外来、外来户、外来语、外力、外流、外流河、外路、外露、外贸、外貌、外面、外皮层、外婆、外戚、外欠、外强中干、外侨、外巧内嫉、外切、外亲、外亲内疏、外勤、外倾、外人、外任、外伤、外商、外伸、外甥、外甥女、外省、外史、外事、外手、外水、外孙、外孙女、外孙子、外胎、外逃、外套、外廷、外头、外围、外文、外侮、外务、外鹜、外县、外线、外乡、外向、外销、外心、外星人、外形、外姓、外延、外洋、外衣、外溢、外因、外阴、外引、外语、外遇、外圆内方、外援、外缘、外源河、外在、外宅、外债、外展神经、外长、外罩、外痔、外传、外资、外族、外祖父、外祖母

  拼音  kuān   注音  ㄎㄨㄢ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AMQ  仓颉  JTBU  郑码  WDEL  四角  3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1401  区位  3177  统一码  5BBD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丨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宽(寬)的拼音:kuān(ㄎㄨㄢ)  

⒈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宽广。宽阔。宽绰。宽敞。宽度。宽旷。宽窄。

⒉ 使松缓:宽心。宽衣。宽解。宽慰。

⒊ 不严厉,不苛求:宽待。宽宏。宽厚。宽松。宽容。宽恕。宽仁。宽赦。

⒋ 富裕:宽裕。

⒌ 姓。

统一码

宽字UNICODE编码U+5BBD,10进制: 23485,UTF-32: 00005BBD,UTF-8: E5 AE BD。

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寬寛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road, wide; spacious,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kuān  )声。本义:房屋宽敞)

(2) 同本义 [spacious]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broad;wide]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wide]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lenient]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relieve]。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loose]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abundant]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词性变化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名〉

宽度,广度 [breadth;width]。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动〉

(1) 放松;放宽 [loose;relieve]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mitigate and annul;pardon]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lighten;relax]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console]。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take off]。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常用词组

宽畅、宽敞、宽绰、宽绰、宽打窄用、宽大、宽大、宽大为怀、宽待、宽贷、宽度、宽泛、宽斧、宽广、宽宏,宽洪,宽弘、宽宏大量,宽洪大量,宽宏大度,宽洪大度、宽厚、宽缓、宽假、宽解、宽口、宽旷、宽阔、宽阔、宽亮、宽免、宽饶、宽容、宽赦、宽舒、宽恕、宽爽、宽松、宽慰、宽心、宽心、宽心丸,宽心丸儿、宽衣、宽银幕电影、宽影片、宽宥、宽余、宽裕、宽窄、宽展

  拼音  nèi nà   注音  ㄋㄟˋ ㄋㄚˋ   繁体    
部首  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WI  仓颉  OB  郑码  LDOD  四角  4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0355  区位  3658  统一码  5185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内的拼音:nèi(ㄋㄟˋ)  

⒈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

⒉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⒊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其他字义

内的拼音:nà(ㄋㄚˋ)  

⒈ 古同“纳”,收入;接受。

统一码

内字UNICODE编码U+5185,10进制: 20869,UTF-32: 00005185,UTF-8: E5 86 85。

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內㐻

汉英互译

inner、inside、with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冂

English

ins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内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 jiōng  )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 同本义 [enter]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交入;接纳。后作“纳” [pay]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4)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5) 另见 nèi  

基本词义

内的拼音: nèi  

〈词性:名〉

(1) 里面。与“外”相对 [inside]

一室之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雅量》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 钟夫人之礼。——《世说新语·贤媛》

一板内有重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数里内无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海内;关内;内牵(内中传递消息者)

(3)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inside;internal;interior]

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汉· 贾谊《过秦论》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内叛(内部叛乱);内患(国内的祸患);内事(国内的事;宗庙祭祀之事);内睦(使内部和睦);内噬(内部攻讦相残);内寇(国内变乱;外敌入侵)

(5) 室,内室,房室 [room]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世说新语·贤媛》

皆拜卧内床下。——《汉书·霍光传》

(6) 又如:内帏(女子居处);内舍(内室;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内房(内室;女眷居住的屋子);内阶(内屋的台阶);内照(光照内室;光照内部);内户(内宅的门);内子(妻子)

(7)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court]

西宫南内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8) 又

内外异法。

酒非内法。——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9) 又如:内帑(皇家银库);内侍(皇宫中的侍从官,多以宦官充任);内库(宫中的府库);内园(宫中的御花园);内厩(宫中的马厩,御马房);内禁(宫禁);内庭(宫禁以内;内院);内宴(宫廷宴会)。又指封建朝廷。如:内志(入主朝廷的志向);内附(归附朝廷);内荣(在朝中任职);内辅(在朝中辅弼君主);内属(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内藩(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内转(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内任(朝中重任和要职)

(10) 妇女;女色 [woman]

齐侯好内。——《左传·僖公十七年》

(11) 又如:内具(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丝袋之类物品);内治(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内利(国君的配偶宜室宜家,有利于邻国);内幸(皇帝宠爱的姬妾);内姻(女眷方面的姻亲)

(12)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wife]

梦里无题惟寄内。——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

(13) 又如:内实(妻妾与宝物);惧内(怕老婆);内训(对妇女的训诫教育);内父(岳父);内馈(内子。指妻子);内掌柜(主妇);内寝(正妻之居室);内媚(丈夫善于讨妻妾的欢心);内娣(妻子的弟弟);内妹(妻子的妹妹);内主(古代诸侯的夫人);内老板(老板娘)

(14) 内心 [heart]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世说新语·谗险》

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15) 又如:内境(内心境界);内意(内心的想法);内谋(内心思虑、谋划;参与机要,谋划政事;暗中谋划);内慧(内心敏慧);内刚(内心刚强)

(16) 内脏 [internal organs]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

(17) 又如:内症(体内脏器的疾病);内疽(体内脏器的毒性肿块);内疾(犹言暗病。身体内部的病症)

(18) 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 [Buddist sutras]。如: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19) 另见   

常用词组

内宾、内部、内参、内层、内臣、内地、内地、内弟、内定、内犯、内分泌、内服、内府、内港、内阁、内功、内顾之忧、内海、内涵、内涵意义、内行、内耗、内河、内讧、内奸、内紧外松、内景、内径、内疚、内眷、内科、内涝、内里、内力、内陆、内乱、内贸、内蒙古高原、内幕、内难、内腔、内亲、内侵、内勤、内情、内燃机、内瓤、内容、内容空洞、内容提要、内柔外刚、内禪、内伤、内室、内侍、内视、内外、内外、内外夹攻、内外交困、内务、内线、内详、内向、内销、内心、内心里、内省、内兄、内秀、内衣、内因、内应、内忧外患、内蕴、内在、内在关系、内在因素、内脏、内宅、内债、内战、内争、内政、内侄、内中、内衷、内助、内传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PWS  仓颉  EBCD  郑码  VWOF  四角  37194  结构  左右电码  3234  区位  4178  统一码  6DF1  笔顺  丶丶一丶フ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深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深水。深山。深邃。深渊。深壑。深海。深耕。深呼吸。深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深居简出。

⒉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深度。深浅。。水深三尺。

⒊ 久,时间长:深夜。深秋。年深日久。

⒋ 程度高的:深思。深知。深交。深造。深谈。深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深究。深奥。深切。深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深深”;b.声音低沉,如“深深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深深,叫人难以捉摸”)。深谋远虑。

⒌ 颜色浓:深色。深红。

统一码

深字UNICODE编码U+6DF1,10进制: 28145,UTF-32: 00006DF1,UTF-8: E6 B7 B1。

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冞罙

汉英互译

close、dark、deep、late、profundity

相关字词

淡、浅、薄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eep; depth; far; very, extre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深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深声( shēn  )。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Shen River]。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深,深水。出 桂阳 南平,西入 营道。——《说文》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depth]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词性变化

深的拼音: shēn  

〈词性:形〉

(1) 水深。与“浅”相对 [(water)deep]

深矣远矣。——《老子》。注:“深不可测也。”

深蒲。——《周礼·醢人》。司农注:“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深潭(深水池);深广(指水、山谷等深邃而广阔);深堑(深沟);深隍(深而无水的护城壕);深沦(深水);深泓(深潭);深泥(很深的泥泞);深池(深的护城河)

(3) 引申为距离大 [deep]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深衢(岔路处);深禁(深宫);深堂(深处的厅堂);山侧的深裂隙;深峭(深邃陡峭);深峻(深川峻岭。喻指旅途);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衣裳,又是庶人的常礼服。上衣和下裳相连,前后深长);深靓(深邃宁静);深谷底下一条河;深坑

(5) [指颜色]深暗 [dark;deep]。如:桃红的颜色比粉红色更深

(6) 玄妙,深奥 [profound]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易·系辞》

(7) 又如:深微(深奥精微);深诣(造诣很深);深赜(深奥精微);深严(深邃严密);深隐(深奥隐晦);深迂(深奥曲折)

(8) 深刻;深远 [penetrating;profound and lasting]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蔡元培《图画》

(9) 又如:深心(细心;多心);深心达算(老谋深算;内心精予计算);深相砥砺(互相切磋探讨,以求深入理解);深致(意义深远);深闳(深远宏大);深策(深远周密的计策);深渺(深远,深微);深赡(深刻而丰富);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深大(深重广大)

(10) [树林、宫殿等] 幽深; 幽静 [deep and serene]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奇秀深杳,不可殚。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失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深僻(幽深偏僻);深房(深邃的房舍);深閟(深邃静寂);深豁(深邃而空阔)

(12) 苛刻 [harsh]

狱中多冤人,用刑深刻。——《后汉书·光武帝纪》

(13) 又如:深酷(苛刻严酷);深故(执法苛刻严峻,故意加人罪名)

(14) 茂密 [thick]。如:深林(茂密的树林);深莽(深密的草丛);深郁(茂密);林深苔滑

(15) 深厚;亲密 [intimate;close]

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交情深;深仁厚泽(深厚的仁爱和恩惠);深眷(深切的关怀、照顾)

(17) 历时久 [late]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 又如:深秋

(19) 大,重大 [great]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资治通鉴》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清· 刘开《问说》

(20) 又如:深恩(大恩)

(21) 深重;厉害、严重 [very grave;extremely serious]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深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很,甚 [very]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注:“深,甚也。”

(2) 又如:深恐;深奸(内心非常奸诈);深企(非常仰慕);深娴(非常熟悉);深罪(很怪罪;过分责备);深韪(深以为是);深荷(深肥;承蒙)

深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深入、彻底、周详地研究 [go deep into]。如:深不下去;深帷(深入思索)

(2) 深挖 [dig]。如:决河深川;严城深池

(3) 测量 [measure]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列子》

常用词组

深奥、深闭固拒、深不可测、深藏若虚、深长、深彻、深沉、深仇大恨、深处、深春、深冬、深度、深感、深根固柢、深更半夜、深耕、深拱、深沟高垒、深谷、深固、深闺、深海、深壑、深厚、深呼吸、深化、深晦、深奸巨滑、深涧、深交、深井、深究、深居简出、深刻、深空、深脉、深秘、深妙、深谋远虑、深浅、深切、深情、深秋、深入、深入浅出、深入人心、深山、深山穷谷、深深、深识远虑、深睡、深思、深思熟虑、深邃、深谈、深通、深透、深挖、深望、深微、深味、深文周纳、深吻、深恶痛绝、深悉、深宵、深心、深信、深省,深醒、深夜、深意、深忧、深幽、深渊、深远、深造、深宅大院、深湛、深知、深挚、深重

外宽内深: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