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枉法营私的意思

wǎngyíng

枉法营私



拼音wǎng fǎ yíng sī

注音ㄨㄤˇ ㄈㄚˇ 一ㄥˊ ㄙ

解释枉:歪曲,违反。指曲解破坏法律以谋私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曲解破坏法律以谋私利。

感情枉法营私是贬义词。

繁体枉灋營私

近义徇私枉法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wǎng   注音  ㄨㄤ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GG  仓颉  DMG  郑码  FCVV  四角  41914  结构  左右电码  2648  区位  4587  统一码  6789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枉的拼音:wǎng(ㄨㄤˇ)  

⒈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枉道。矫枉过正。贪脏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⒉ 冤屈:枉死。冤枉。

⒊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枉顾(称对方来访自己)。枉临(称对方来访自己)。

⒋ 徒然,空,白:枉然。枉自。枉费心机。

统一码

枉字UNICODE编码U+6789,10进制: 26505,UTF-32: 00006789,UTF-8: E6 9E 89。

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枉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rooked、in vain、pervert、twist、wrong

造字法

形声:从木、王声

English

useless, in vain; bent, crook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2) 同本义 [crooked]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枉用三尺。——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枉法营私(曲解、破坏法律,以谋求私利);枉矢(不直的箭);枉径(弯曲的小路);枉策(弯曲的马鞭);枉路(弯曲的道路);枉渚(弯曲之渚);枉木(曲木,弯木);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4) 邪恶 [evil;wicked;vicious]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5) 又如:枉上(不正之君主);枉邪(邪恶不正,亦指邪恶不正的人);枉情(邪念)

(6) 乱的 [disorded]。如:枉攘(纷乱的样子)

词性变化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动〉

(1) 使受冤屈 [injustice]

恒人见枉。——《论衡·问孔》

其枉民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枉状(歪曲事实,诬告别人的状文);枉滥(枉法恣肆,使人无辜受害);枉结(冤屈难解的事件);枉抑(冤屈);枉陷(冤枉陷害;无故陷害)

(3) 绕道 [make a detour]。如:枉帆(谓船绕道而行)

(4) 违背 [violate]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白居易《重赋》

(5) 又如:枉戾(谓歪曲颠倒);枉屈(歪曲,违背);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枉道事人(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

(6) 凌弱 [insult]。如:枉桡(违法曲断;偏私不公,使有理不申);枉曲(谓违法曲断;不公正)

(7) 谦词。谓使对方受屈 [be wronged]

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枉车骑。

(8) 又如:枉驾(屈尊以相访。称人走访的敬词);枉骑(屈尊相访。即枉驾);枉人(谓枉劳人,麻烦别人);枉才(指被埋没的人才);枉口(屈服改口);枉问(敬词。犹言承蒙问候);枉访(屈尊就访);枉语(屈尊告诉)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副〉

(1) 徒然,白费 [futile;in vain]

还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唐· 崔道融《读杜紫微集》

(2) 又如:枉费工夫;枉言(白说,空说);枉沐(白白地蒙受);枉苦(徒然;白白地);枉劳(徒劳);枉说(徒然说,白说);枉杀(白费;辜负)

常用词组

枉担虚名、枉断、枉法、枉费、枉费唇舌、枉费工夫、枉费口舌、枉费心机、枉费心力、枉顾、枉己正人、枉驾、枉口拔舌、枉临、枉屈、枉然、枉死、枉自

  拼音    注音  ㄈㄚ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FCY  仓颉  EGI  郑码  VBZS  四角  34132  结构  左右电码  3127  区位  2308  统一码  6CD5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法的拼音:fǎ(ㄈㄚˇ)  

⒈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

⒉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法。设法。手法。写法。

⒊ 仿效:效法。

⒋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法式。法帖。

⒌ 佛家的道理: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

⒍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法师。法器。法事。

⒎ 指“法国”:法文。法式大菜。

⒏ 姓。

统一码

法字UNICODE编码U+6CD5,10进制: 27861,UTF-32: 00006CD5,UTF-8: E6 B3 95。

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㳒佱灋砝

汉英互译

divisor、follow、law、standard

造字法

会意:从氵、从去

English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法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  ),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act;law passed by legislative body;penal law;law]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rules and regulations]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norm;standard;model]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metho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farad]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Buddhist]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Fa school]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magic arts]。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France]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词性变化

法的拼音:   

〈词性:动〉

(1) 合法 [be within the law]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abide by the law]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punish according to law]

[商鞅]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常用词组

法案、法办、法宝、法币、法场、法出多门、法典、法定、法度、法官、法规、法纪、法家、法警、法拉、法拉第、法兰、法郎、法老、法理、法力、法力无边、法令、法律、法律顾问、法盲、法门、法门寺、法名、法器、法权、法人、法师、法式、法事、法书、法术、法坛、法堂、法庭、法统、法网、法西斯、法线、法学、法医、法院、法则、法治、法制、法子

  拼音  yíng   注音  一ㄥˊ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PKK  仓颉  TBRR  郑码  EWJJ  四角  4460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3602  区位  5110  统一码  8425  笔顺  一丨丨丶フ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营(營)的拼音:yíng(一ㄥˊ)  

⒈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营地。营房。营垒。军营。野营。阵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

⒉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

⒊ 筹划,管理,建设:营业。营作。营田。营造。经营。国营。私营。

⒋ 谋求:营求。营生。营救。营养。钻营。

⒌ 姓。

统一码

营字UNICODE编码U+8425,10进制: 33829,UTF-32: 00008425,UTF-8: E8 90 A5。

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營営

汉英互译

battalion、camp、operate、seek

造字法

形声:从宫、荧声

English

encampment, barracks; man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营的拼音:

yí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宫,荧( yíng  )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2) 同本义 [abide in fortified village]

营,币居也。——《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 桂馥义证:“营谓周垣。”

众目营方。——《五等论》。注:“布居也。”

冬则居营窟。——《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

(3) 围绕;缠绕 [wind around]

以朱丝营社。——《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

日中,为大臣欺诬;日且入,为妻妾役使所营。——《汉书》

(4) 又如:营回(萦回,盘旋往复);营合(环绕合拢,形成包围圈);营周(循环);营绕(环绕)

(5) 扎营 [encamp]。如:营屯(驻军营寨);营军(驻扎军队)

(6) 建造 [construct]

尝加营葺。——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营作(建造);营宫(营建宫室);营饰(建筑装璜);营筑(建筑;修建);营缮(修缮,修建);营绘(营建绘饰)

(8) 经营 [operate;run]

召伯营之。——《诗·小雅·黍苗》

如有营。——《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私营(私人经营);营市(经商)

(10) 测量;度量 [measure]

营,度也。——《广雅》

圜测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11) 谋求 [seek for]

问我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计营谋不能脱。——《聊斋志异》。又如:营活(谋生);营己(谋求自己的利益);营内(为后宫谋利);营谋(谋求);营虑(操心);营图(图谋);营谋(为达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

(12) 供养;救助 [provide]。如:营奉(奉养,奉事);营恤(救济,抚恤);营视(看顾,照看);营济(救济);营赡(供养,赡养)

(13) 办理 [handle]。如:营干(办理;办理事情);营办(承办;筹办)

(14) 迷惑 [puzzle]

精神乱营。——《淮南子·原道》

不足以营其精神。

则目不营于色。——《淮南子·本经》

所以营或耳目。——《汉书·刘向传》

(15) 又如:营勾(勾引;勾搭);营罔(迷惑、欺骗);营信(受迷惑而相信);营众(惑众)

(16) 耕作 [till]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杜甫《兵车行》

词性变化

营的拼音:

yíng  

〈词性:名〉

(1) 军营,营寨 [barracks]

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出营立观。——《资治通鉴》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营防(营防及防御工事);营门(军营之门);营卫(军营的护卫);营壁(营垒)

(3) 军队 [army]。如:营伍(军队的行列);营次(军队驻扎地);营妓(军中的官妓);营制(军队的编制);营帅(军队的统帅)

(4) 军队编制的一级,主要由一个司令部和两个以上的连、炮兵连或类似单位组成 [battalion]

营哨各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营长;营副

(5) 司令部;企业的总部或总店 [headquarters]。如:大本营

(6) 常常远离城市市区的临时性的隐蔽处、住处或驻扎处 [camp]。如:夏令营;集中营

常用词组

营地、营房、营工、营火、营火会、营建、营救、营聚、营垒、营落、营盘、营求、营哨、营生、营生、营私、营私舞弊、营养、营养、营业、营业税、营业员、营营、营造、营寨、营帐

  拼音    注音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CY  仓颉  HDI  郑码  MFZS  四角  22930  结构  左右电码  4424  区位  4329  统一码  79C1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私的拼音:sī(ㄙ)  

⒈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私人。私有。私见。私仇。私情。私营。私欲。

⒉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私自。私刑。私货。走私。私生子。

⒊ 暗地里:私议。私奔。隐私。窃窃私语。

统一码

私字UNICODE编码U+79C1,10进制: 31169,UTF-32: 000079C1,UTF-8: E7 A7 81。

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llicit、personal、private、secret、selfis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禾、厶声

English

private, personal; secr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私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禾,厶(   )声。本义:禾;庄稼)

(2) 同本义 [standing grain]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

(3) 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sister’s husband]

谭公维私。——《诗·卫风·硕人》。孔颖达疏引 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

(4) 男女阴部 [pudenda of men and women;private part of the body]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汉· 伶玄《赵飞燕外传》

(5) 又如:私病;私处(生殖器)

(6) 日常衣服 [everyday clothes]

薄污我私。——《诗·周南·葛覃》

(7) 又如:私衣(官吏日常的便衣)

(8) 非法的货物 [illegal goods]。如:走私;贩私;缉私

(9) 古指私田 [private field]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10) 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servant]

某也,夫子之贱私。——《仪礼》

(11) 又指诸侯国君的嬖臣妾媵

君多私。——《国语》

(12) 又如:蓄私

词性变化

私的拼音:   

〈词性:形〉

(1) 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individual;private;personal]

汉之为 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丹不忍以乇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兼覆无遗谓之公,反公为私。——《贾子道术》

私者,下之所以侵法乱主也。——《管子·任法》

皇天无私阿兮。——《离骚》

寡君君之私也。——《仪礼·燕礼》。注:“谓独受恩厚也。”

大夫有私丧。——《礼记·杂记》。注:“妻女子之丧也。”

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公羊传·昭公五年》

(2) 又如:私宴(私人的宴乐;举行家宴);私衙(官吏的私第);私憾(私人之间的怨恨);私淑(对自己没有从学的前辈的敬仰);私力(私人的权力);私田(私人所有的田地);私地(私人的土地或地区);私邑(封邑。私人的领地);私兵(私人拥有的士兵);私客(私人的门客);私奴(旧时私家蓄养以供役使的奴仆)

(3) 秘密的;不公开的 [secret]

项王乃疑 范增与 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又如:私款(私下聚会并招待);私倒(秘密买进卖出);私习(秘密学习);私盟(秘密结盟);私瘗(私下掩埋);私门(暗娼);私休(私下了结);私肥(贪污中饱);私房关目(夫妻之间的秘密事情,隐私);私房走野(乱搞男女关系);私盐包儿(比喻麻烦事儿。过去私人贩盐是犯法的,故称);私盐私醋(比喻不能公开的事);私肚子(私孕);私路(不为人知的小路);私慝(关系暧昧);私面(私下会面);私赏(私下赏赐)

(5) 邪,不正 [evil]

若虽知之,奚道知其不为私?——《吕氏春秋》

(6) 小 [small]

私,小也。自关而西, 秦晋之郊, 梁益之间,凡物小者谓之私。——《方言》

(7) 非法的 [illegal;unlawful]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

(8) 又如:私刑;私盐

私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奸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woman, man)]

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战国策·燕策》

(2) 又如:私奸(私自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私夫(姘夫)

(3) 排尿;小便 [urinate]

师慧过 宋朝,交私焉。——《左传·襄公十五年》

(4) 又如:私起(夜晚起床小便)

(5) 偏爱 [show favouritism to s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私称(偏爱的称谓);私溺(偏爱);私爱(偏爱;指私自宠爱的人);私厚(偏爱厚待);私阿(偏爱;曲意庇护);私幸(指受到帝王宠爱的臣子);私昵(指所亲近宠爱的人);私我(偏爱我)

(7) 贪爱,求多 [be greedy for]

王虽有万金,弗得私也。——《战国策》

(8) 占有 [possess]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9) 用财物买通,贿赂 [bribe]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私的拼音:   

〈词性:副〉

(1) 私下,偷偷地 [privately;secretly;stealthily]

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 樊於期。——《战国策·燕策》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私分(私自分配);私布(私自陈述);私市(私自买进);私充(私自冒充顶替);私巡(指天子私自巡游);私求(私自有所要求);私见(私自谒见);私伺(私自探望);私私(私自地;暗暗地);私庇(暗中庇护);私地(暗中;背地里);私意儿(背地里,有意地)

常用词组

私奔、私产、私仇、私敌、私邸、私底下、私方、私房、私房、私房话、私房钱、私访、私愤、私馆、私货、私己、私家、私交、私利、私虑、私囊、私念、私情、私曲、私人、私人、私人财产、私人秘书、私商、私生活、私生子、私史、私事、私室、私淑、私塾、私诉、私通、私通、私吞,私占、私窝子、私下、私心、私心、私心话、私心杂念、私休、私议、私益、私谊、私营、私有、私有制、私语、私欲、私怨、私愿、私衷、私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