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àng méi xiāo kě
注音ㄨㄤˋ ㄇㄟˊ ㄒ一ㄠ ㄎㄜˇ
解释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宋·赵长卿《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我安慰。
感情望梅消渴是中性词。
近义望梅止渴
英语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俄语утолять жажду,любуясь на слив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望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⒉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⒊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⒋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⒌ 向,朝着:望东走。
⒍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
⒎ 埋怨,责备:怨望。
⒏ 姓。
望字UNICODE编码U+671B,10进制: 26395,UTF-32: 0000671B,UTF-8: E6 9C 9B。
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琞朢
full moon、hope、look over、reputation、visit
视、看、瞧
会意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详细解释◎ 望的拼音:
朢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 )。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望板、望尘不及、望穿秋水、望断、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风、望风扑影、望风而遁、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楼、望梅止渴、望门投止、望日、望头、望外、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乡台、望眼欲穿、望洋、望洋兴叹、望远镜、望月、望诊、望子成龙、望子、望族
梅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⒉ 姓。
梅字UNICODE编码U+6885,10进制: 26757,UTF-32: 00006885,UTF-8: E6 A2 85。
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坆某栂楳槑
plum
形声:从木、每声
plums; prunes; surname
详细解释◎ 梅的拼音:
楳、槑 mé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2) 同本义 [nanmu ( Phoebe zhennan )]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3) 梅树 [Japanese apricot;plum]。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4)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5)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6)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7) 梅树的花 [plum blossom]。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8) 节候名 [the rainy season]。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9) 通“枚”。马鞭 [horsewhip]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10) 通“莓”。[berry]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11) 姓
梅毒、梅花、梅花岭记、梅兰芳、梅香、梅雨、梅子
消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溶化,散失:烟消云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极。消化。
⒉ 灭掉,除去:消除。消灭。消毒。消炎。
⒊ 把时间度过去:消夜。消夏。消闲。消遣。消磨(mó )。
⒋ 减少,损失,耗费:消耗。消损。消退。
⒌ 需要:不消说。
⒍ 中医学病名:消疾。消渴。
消字UNICODE编码U+6D88,10进制: 28040,UTF-32: 00006D88,UTF-8: E6 B6 88。
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㴅痟逍銷硝
disappear、eliminate、pass the time in a leisurely way、remove、vanish
长
形声:从氵、肖声
vanish, die out; melt away
详细解释◎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2) 同本义 [get rid of;eliminate]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3)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4) 消失,完全不存在 [disappear;vanish]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 曾巩《上杜相公书》
(5)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6) 减削 [decrease]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8) 消磨,打发 [use;get through]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9)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10) 享受;受用 [enjoy]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11)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12) 售出 [sell]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13)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货物])
(14) 禁受,经受 [bear]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15)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16) 抵得上,配得上 [match]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17)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18) 需要;须 [need]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19)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1) 消息 [news]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2) 又如:消耗(消息)
(3) 糖尿病 [diabetes]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4)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消沉、消除、消毒、消防、消费、消费品、消光、消耗、消化、消化不良、消化道、消化酶、消化腺、消魂、消极、消灭、消泯、消磨、消气、消遣、消融、消散、消声、消失、消蚀、消食,消食儿、消逝、消释、消受、消瘦、消暑、消损、消停、消退、消亡、消息、消夏、消闲、消闲,消闲儿、消炎片、消夜、消隐、消元、消长、消肿
渴的拼音:kě(ㄎㄜˇ)
⒈ 口干想喝水:口渴。解渴。
⒉ 喻迫切地:渴望。渴盼。渴慕。渴求。
渴字UNICODE编码U+6E34,10进制: 28212,UTF-32: 00006E34,UTF-8: E6 B8 B4。
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愒㵣渇竭
thirsty、yearningly
形声:从氵、曷声
thirsty, parched; yearn, pine
详细解释◎ 渴的拼音: kě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2) 口渴 [thirsty]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3)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4) 比喻迫切 [earnestly]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渴待、渴念、渴盼、渴求、渴睡、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