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àn mǎ jiē yīn
注音ㄨㄢˋ ㄇㄚˇ ㄐ一ㄝ 一ㄣ
解释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死气沉沉的局面。
感情万马皆喑是中性词。
近义万马齐喑
英语Ten thousand horses stand mute.
俄语общая подавленнос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萬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形声
详细解释◎ 万的拼音: Mǒ
另见 wàn
万俟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馬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原为象形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马的拼音:
馬 mǎ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 马的拼音:
馬 mǎ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 马的拼音:
馬 mǎ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皆的拼音:jiē(ㄐ一ㄝ)
⒈ 全,都:皆大欢喜。人人皆知。放之四海而皆准。
皆字UNICODE编码U+7686,10进制: 30342,UTF-32: 00007686,UTF-8: E7 9A 86。
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偕
all
都、全
会意
all, every, everybody
详细解释◎ 皆的拼音: jiē
〈词性:副〉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all;every]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together]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皆除、皆大欢喜
喑的拼音:yīn(一ㄣ)
⒈ 哑,不能说话:喑哑难言。
⒉ 缄默,不说话。
喑字UNICODE编码U+5591,10进制: 21905,UTF-32: 00005591,UTF-8: E5 96 91。
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喑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噾瘖
silent
形声:从口、音声
to be dumb; the sobbing of infants
详细解释◎ 喑的拼音: y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音声。本义:小儿哭泣不止)
(2) 同本义 [cry ceaselessly]
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说文》
(3) 恚怒声。相当于“嗯” [anger]
徐郎见言,大怒:“喑,我教你去捉 太公,主将倒来取救兵!”——《武王伐纣平话》
(4) 又如:喑哑叱咤(发怒喝叫声);喑呜叱(呵叱怒喝)
(5) 缄默不语 [keep silen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又如:喑气(不吭声;不说话);喑畏(畏惧不敢出言)
(7) 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chock with sobs]。如:喑呜(悲咽);喑咽(悲伤哽咽)
◎ 喑的拼音:
瘖 yīn
〈词性:形〉
(1) 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mute]
遂称风疾,喑不能言。——《后汉书·袁闳传》
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墨子》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史记》
(2) 又如:喑涩(沙哑干涩)
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