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ǎ yǐng guī yú
注音ㄨㄚˇ 一ㄥˇ ㄍㄨㄟ ㄩˊ
解释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出处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例子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水族》:“求疵于人云瓦影龟鱼。”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瓦影龟鱼是中性词。
繁体瓦影龜魚
近义瓦影龟鱼
动物生肖牛,虎,蛇
瓦的拼音:wǎ(ㄨㄚˇ)
⒈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⒉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⒊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瓦的拼音:wà(ㄨㄚˋ)
⒈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wǎ )了。
瓦字UNICODE编码U+74E6,10进制: 29926,UTF-32: 000074E6,UTF-8: E7 93 A6。
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tile
象形
tile; earthenware pottery; girl
详细解释◎ 瓦的拼音: wǎ
〈词性:名〉
(1) (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earthenware]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神农作瓦器。——《周书》
夏时 昆吾作瓦。——《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纺砖也。”
(3) 又如:瓦大(瓦制的酒器);瓦缶(口小腹大的瓦器);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瓦伶(陶瓦制的偶像);瓦卮(陶制的盛酒器);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瓦兆(瓦卜。古代占卜法之一。击瓦定吉凶);瓦池(墨盆);瓦盎(瓦制的盆器);瓦窑(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戏称生女孩较多的妇女,因为旧时生女叫“弄瓦”);瓦木作(泥瓦工和木工);瓦灶绳床(形容生活贫困);瓦楞帽子(明代平民便帽);瓦注(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4) 屋瓦 [tile]
瓦缝参差。——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铜瓦;石绵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瓦沼(瓦盆般的水池);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瓦甃(屋檐)
(6) 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watt]
(7)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back of shield]
齐子渊捷从 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amusement park or market]
临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心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贵耳集·下》
(9) 〈词性:方〉∶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the protecting plate of wheel]。如:车瓦;瓦盖
(10)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earth]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国语》
(11) 地名 [Wa country]。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公会 晋师于 瓦。——《春秋·定公八年》
(12) 姓
(13) 另见 wà
瓦当、瓦房、瓦釜雷鸣、瓦岗军、瓦工、瓦罐、瓦合之卒、瓦匠、瓦解、瓦解冰泮、瓦解冰消、瓦解星散、瓦蓝、瓦楞、瓦楞纸、瓦砾、瓦垄,瓦垄儿、瓦垄子、瓦面、瓦坯、瓦全、瓦斯、瓦特
◎ 瓦的拼音: wà
〈词性:动〉
(1) 用瓦覆盖;铺瓦 [tile]
瓦屋梁。——《急就篇》
(2) 另见 wǎ
瓦刀
影的拼音:yǐng(一ㄥˇ)
⒈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⒉ 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⒊ 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
⒋ 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影字UNICODE编码U+5F71,10进制: 24433,UTF-32: 00005F71,UTF-8: E5 BD B1。
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景
shadow、simulacrum、film、image、movie、photograph、picture、trace
形声:从彡、景声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详细解释◎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shadow;reflection]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figure]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photograph]。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trace]。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动〉
(1) 遮蔽;遮盖 [screen]。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allude to]。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pass oneself as]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hide]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radiate]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photo-offset]。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shake]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影本、影壁、影调、影调剧、影集、影集、影迹、影剧、影剧院、影迷、影片、影评、影区、影射、影视、影堂、影戏、影响、影响、影像、影写、影星、影业、影印、影影绰绰、影院、影展、影子、影子内阁
龟(龜)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龟(龜)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同“皲”。
龟(龜)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龟兹(cí )〕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龟字UNICODE编码U+9F9F,10进制: 40863,UTF-32: 00009F9F,UTF-8: E9 BE 9F。
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亀龜
tortoise
原为象形:像龟的形
turtle or tortoise; cuckold
详细解释◎ 龟的拼音:
龜 gu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Reeves chinemys;gold tortoise]。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tortoise-shell]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cuckold]。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pennis]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jūn )。皮肤冻裂 [skin chaps]
◎ 龟的拼音:
龜 guī
〈词性:形〉
(1) 高隆 [projecting;sticking out]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aged]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龟板、龟甲、龟鉴、龟裂、龟缩、龟头
◎ 龟的拼音:
龜 jūn
〈词性:动〉
(1) 通“皲”。手足的皮肤冻裂 [skin chaps]
视衍沃而龟坼,沉高田之未耰。——王炎《喜雨赋》
(2) 又如:龟裂;龟手(手上皮肤冻裂);龟坼(手足皮肤冻裂);龟纹(冻裂而成的纹)
(3) 另见 guī;qiū
龟裂
◎ 龟的拼音:
(1) 龜 qiū
(2) 另见 guī;jūn
龟兹
鱼(魚)的拼音:yú(ㄩˊ)
⒈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⒉ 姓。
鱼字UNICODE编码U+9C7C,10进制: 40060,UTF-32: 00009C7C,UTF-8: E9 B1 BC。
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魚
barracuda、fish
象形:像鱼形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详细解释◎ 鱼的拼音:
魚 y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 鱼的拼音:
魚 yú
〈词性: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鱼白、鱼白、鱼鳔、鱼饼、鱼舱、鱼池、鱼翅、鱼唇、鱼刺、鱼肚、鱼肚白、鱼饵、鱼粉、鱼肝油、鱼缸、鱼狗、鱼贯、鱼花、鱼际、鱼胶、鱼雷、鱼梁、鱼龙混杂、鱼笼、鱼篓、鱼米之乡、鱼目混珠、鱼漂、鱼肉、鱼水、鱼水情、鱼松、鱼塘、鱼网、鱼鲜、鱼汛、鱼盐、鱼雁、鱼秧子、鱼鹰、鱼游釜中、鱼跃、鱼子、鱼子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