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违害就利的意思

wéihàijiù

违害就利



拼音wéi hài jiù lì

注音ㄨㄟˊ ㄏㄞˋ ㄐ一ㄡˋ ㄌ一ˋ

解释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出处《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违害就利是中性词。

繁体違害就利

近义趋利避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HP  仓颉  YQS  郑码  BIYW  四角  35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2  区位  4605  统一码  8FDD  笔顺  一一フ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违(違)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背,反,不遵守:违背。违反。违犯。违法。违抗。违章。事与愿违。

⒉ 不见面,离别:久违。

⒊ 邪恶,过失。

统一码

违字UNICODE编码U+8FDD,10进制: 36829,UTF-32: 00008FDD,UTF-8: E8 BF 9D。

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separated、disobey、violate

相关字词

背、从、奉

造字法

形声:从辶、韦声

English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违的拼音:

wéi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2) 同本义 [leave;part]

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传:“离也。”

薄违农父。——《书·酒诰》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楚辞·离骚》

(3) 又如:违别(离别);违离(离别;分离;背离);违恋(依依惜别);违阔(离别;阔别);违署(离开官署。指辞去官职);违远(远离;离别);违间(离别);违弃(离弃;丢弃);违异(离别;分离)

(4) 避开 [evade]

纪侯大去其国,违 齐难也。——《左传·庄公四年》

(5) 又如:违强凌弱(畏避强大,欺凌弱小);违难(避难);违避(避开;背离);违敌(避敌;纵敌);违寒(避开寒冷);违患(避开祸患);违世(避开尘世;去世)

(6) 违背;违反 [disobey;violate]

违,偝也。——《广雅·释诂二》

静言用违。——《书·尧典》

且其违者不过数人。——《左传·哀公十四年》

而违之俾不通。——《礼记·大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违天必有大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慎勿违吾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我而相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君赐不可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违错(违反,违背);违干(违犯;冒犯);违别(违抗);违逆(违背;不合情理);违越(违背;越轨);违心之论(与内心相违背的话);违天(违背天意);违科(不符合法令);违俗(违背世俗的习惯或观念);违常(反常,违反常理)

(8) 改变 [change]。如:违变(改变;变故);违度(失度,反常);违程(耽误行程)

(9) 恨 [hate]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邶风·谷风》

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文选·班固·幽通赋》

(10) 又如:违恨(怨恨);违怨(怨恨)

(11) 妨碍;阻碍 [hinder;block]。如:违碍(妨碍,阻碍);违拗(阻拦;执拗);违和(因身体失调而不适;生病)

词性变化

违的拼音:

wéi  

〈词性:名〉

(1) 过失,错误 [fault]。如:违谬(过失;谬误);违滥(失实;错误);违错(失误;错乱);违衷(失当);违舛(谬误;差错)

(2) 相距;距离 [distant]。如:违年(过期不赴任);违欠(拖欠)

违的拼音:

wéi  

〈词性:形〉

(1) 邪行;不正 [evil;abnormal]。如:违质(本质邪恶)

(2) 远 [far]。如:违旷(疏远;阔别)

(3) 差异,不一致 [difference;divergence]。如:违暴(杂乱失常);违惑(错乱迷惑)

常用词组

违拗、违背、违别、违恩负义、违法、违法乱纪、违反、违犯、违和、违纪、违禁、违抗、违利赴名、违例、违令、违逆、违强凌弱、违时绝俗、违天逆理、违忤、违误、违心、违心之言、违信背约、违言、违约、违章

  拼音  hài   注音  ㄏㄞ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DHK  仓颉  JQJR  郑码  WDCJ  四角  30605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364  区位  2606  统一码  5BB3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害的拼音:hài(ㄏㄞˋ)  

⒈ 有损的,与“益”相对:害虫。害鸟。

⒉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害处。祸害。灾害。为民除害。

⒊ 使受损伤:害人。损害。伤害。危害。

⒋ 发生疾病:害眼。

⒌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害羞。害怕。

⒍ 杀死:杀害。遇害。

⒎ 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统一码

害字UNICODE编码U+5BB3,10进制: 23475,UTF-32: 00005BB3,UTF-8: E5 AE B3。

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amity、cause trouble to、evil、feel、harm、harmful、impair、kill、murder、suffer from

相关字词

利、益

造字法

形声:从宀、口、丰声

English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宀( mián  ),从口,丰( gài  )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impair;injure;damage;harm]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hinder]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kill;murder]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be jealous of; envy]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cause]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put the blame on sb. else; shift the blame onto others]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be shy;feel afraid or ashamed,etc.]。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feel]。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suffer from]。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be afraid of]。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vomit]。如:害孩子;害喜

词性变化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名〉

(1) 灾害。祸害 [disaster;calamity]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vital part; crucial point]。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place]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evil]。如:为民除害

害的拼音: hài  

〈词性:形〉

(1) 有害的 [harmful;destructive;injurious]。如:害虫;害兽

(2) 另见   

常用词组

害病、害虫、害处、害口、害马、害命、害怕、害群之马、害人、害人不浅、害人虫、害臊、害兽、害喜、害羞、害眼、害月子

基本词义

害的拼音:   

〈词性:副〉

(1) 通“曷”。何不 [why not]

王害不违卜。——《书·大诰》

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孟子·梁惠王上》

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汉书·翟方进传》

(2) 另见 hài  

  拼音  jiù   注音  ㄐ一ㄡˋ   
部首  尢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YIDN  五笔98  YIDY  仓颉  YFIKU  郑码  SJKG  四角  03912  结构  左右电码  1432  区位  3045  统一码  5C31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ノ丶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就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⒉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⒊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统一码

就字UNICODE编码U+5C31,10进制: 23601,UTF-32: 00005C31,UTF-8: E5 B0 B1。

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omplish、already、as much as、at once、come near、move towards、with

相关字词

便、即、去、避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end]。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ascend;start]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词性变化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副〉

(1) 立刻,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only]。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内情)

(2) 从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就的拼音: jiù  

<语气>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would]。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就的拼音: jiù  

<连>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if]。如:就让(即使;就算)

常用词组

就伴、就便,就便儿、就餐、就道、就地、就范、就根儿、就合、就歼、就教、就近、就就、就里、就木、就聘、就擒、就寝、就请、就让、就任、就食、就使、就势、就事、就事论事、就是、就是、就是、就手,就手儿、就算、就位、就席、就刑、就许、就绪、就学、就要、就业、就医、就义、就枕、就诊、就正、就职、就中、就坐,就座、就座

  拼音    注音  ㄌ一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TJH  仓颉  HDLN  郑码  MFKD  四角  2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48  区位  3291  统一码  5229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利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⒉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⒊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⒋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⒌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  )。一本万利。

⒍ 姓。

统一码

利字UNICODE编码U+5229,10进制: 21033,UTF-32: 00005229,UTF-8: E5 88 A9。

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efit、favourable、profit、sharp

相关字词

本、钝、害、弊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禾

English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利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sharp;exert oneself;try hard]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quick;nimbl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lucky;smoothly;without a hitch]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advantageous;beneficial;favorable]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important]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词性变化

利的拼音:   

〈词性:名〉

(1) 利益 [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interest]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功名]利禄 [official's salary in feudal china]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money]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safety or danger]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vectory]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product]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dysentery]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利的拼音:   

〈词性:动〉

(1) 善于 [be good at]。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do good to]。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forcibly occupy;seize;hold]。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常用词组

利弊、利纯、利钝、利害、利害、利己、利口、利率、利落、利尿、利其然、利器、利钱、利权、利刃、利润、利市、利索、利息、利益、利用、利诱、利于、利足、利嘴、利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