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唯唯连声的意思

wéiwéiliánshēng

唯唯连声



拼音wéi wéi lián shēng

注音ㄨㄟˊ ㄨㄟˊ ㄌ一ㄢˊ ㄕㄥ

解释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出处《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例子船家唯唯连声,搭扶手,请上了船。(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顺从。

感情唯唯连声是中性词。

繁体唯唯連聲

近义唯唯诺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WYG  仓颉  ROG  郑码  JNI  四角  60015  结构  左右电码  0787  区位  4608  统一码  552F  笔顺  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唯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

⒉ 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统一码

唯字UNICODE编码U+552F,10进制: 21807,UTF-32: 0000552F,UTF-8: E5 94 AF。

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one、only

造字法

形声:从口、隹声

English

only; y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唯的拼音: wéi  

<象>

(1) (形声。从口,隹( zhuī  )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yes]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词性变化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的拼音: wéi  

<连>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 弘、[ 张]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常用词组

唯成分论、唯独、唯利是图、唯妙唯肖、唯唯否否、唯唯诺诺、唯我独尊、唯物论、唯物主义、唯心论、唯心主义、唯一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WYG  仓颉  ROG  郑码  JNI  四角  60015  结构  左右电码  0787  区位  4608  统一码  552F  笔顺  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唯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

⒉ 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统一码

唯字UNICODE编码U+552F,10进制: 21807,UTF-32: 0000552F,UTF-8: E5 94 AF。

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one、only

造字法

形声:从口、隹声

English

only; y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唯的拼音: wéi  

<象>

(1) (形声。从口,隹( zhuī  )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yes]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词性变化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的拼音: wéi  

<连>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 弘、[ 张]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常用词组

唯成分论、唯独、唯利是图、唯妙唯肖、唯唯否否、唯唯诺诺、唯我独尊、唯物论、唯物主义、唯心论、唯心主义、唯一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LPK  仓颉  YKQ  郑码  HEW  四角  34305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7  区位  3312  统一码  8FDE  笔顺  一フ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连(連)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⒉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⒊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⒋ 联合:外连东吴。

⒌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⒍ 姓。

⒎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⒏ 古同“链”,铅矿。

统一码

连字UNICODE编码U+8FDE,10进制: 36830,UTF-32: 00008FDE,UTF-8: E8 BF 9E。

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pany、connect、join、link、even、in succession、including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辵( chuò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man-drawn carriage]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affinity;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吕嘉]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company]。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conjunction]

(7) 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 (Eupatorium fortunei )]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lead ( plumbum )]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词性变化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动〉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link;joint connect]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in succession;one after another;repeatedly]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involve;implicate]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ally oneself with;join;unite]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include]。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介〉

(1) 自;从 [from]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together]。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形〉

(1) 艰难 [hard]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full]。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副〉

连续;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连的拼音:

lián  

<连>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even]。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常用词组

连比、连璧、连鬓胡子、连城之璧、连词、连带、连抵其隙、连队、连发、连罚、连杆、连亘、连拱、连贯、连贯性、连锅端、连合、连衡、连环、连环画、连枷、连接、连襟、连累、连理、连连、连络、连袂、连绵、连忙、连蒙带骗、连年、连辟公府不就、连篇、连篇累牍、连翘、连橇、连任、连日、连声、连手、连手、连书、连署、连锁、连天、连通、连通器、连同、连系词、连线、连宵、连写、连续、连夜、连用、连载、连珠、连珠炮、连缀、连字符、连坐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R  仓颉  GAH  郑码  BXM  四角  40207  结构  上下电码  5116  区位  4189  统一码  58F0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统一码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磬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耳、声殳声

English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