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鼪鼯之径的意思

wéizhījìng

鼪鼯之径



拼音wéi wú zhī jìng

注音ㄨㄟˊ ㄨˊ ㄓ ㄐ一ㄥˋ

解释同“鼪鼬之迳”。

出处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时姬又恶嚣,非受縻于炎炙,则必逃之鼪鼯之径。”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鼪鼯之径是中性词。

繁体鼪鼯之徑

近义鼪鼬之径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部首  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VNUG  五笔98  ENUG  仓颉  HVHQM  郑码  NBZM  四角  75710  结构  左右电码  9641  统一码  9F2A  笔顺  ノ丨一フ一一フ丶丶フ丶丶フ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鼪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鼬鼠,俗称“黄鼠狼”。

统一码

鼪字UNICODE编码U+9F2A,10进制: 40746,UTF-32: 00009F2A,UTF-8: E9 BC AA。

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䲼狌

English

weas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鼪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鼬鼠。即黄鼠狼 [yellow weasel; Japanese mink]。如:鼪鼯(鼪鼠与鼯鼠);鼪径(黄鼠狼之径);鼪鼬之径(荒僻的小道)

  拼音    注音  ㄨˊ   
部首  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20画  
五笔86  VNUK  五笔98  ENUK  仓颉  HVMMR  郑码  NBXJ  四角  71761  结构  左右电码  7861  区位  8789  统一码  9F2F  笔顺  ノ丨一フ一一フ丶丶フ丶丶フ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鼯的拼音:wú(ㄨˊ)  

⒈ 〔鼯鼠〕哺乳动物,形似松鼠,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洞中,昼伏夜出。

统一码

鼯字UNICODE编码U+9F2F,10进制: 40751,UTF-32: 00009F2F,UTF-8: E9 BC AF。

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鼯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鼠、吾声

English

flying squirr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鼯的拼音:   

〈词性:名〉

鼠名。鼯鼠 [flying squirrel]。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又名夷由。如:鼯猱(鼯鼠和猱猿。比喻南方蛮人);鼯啸(鼯鼠呼啸);鼯技(雕虫小技。比喻能力极平庸);鼯鼠之丑(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jìng   注音  ㄐ一ㄥˋ   繁体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CAG  仓颉  HONOM  郑码  OIXB  四角  2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1777  区位  3022  统一码  5F84  笔顺  ノノ丨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径(徑)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径道。山径。捷径。途径。大相径庭(相差太远)。

⒉ 直,直捷了当:径直。径流。径情(任性)。径自。

⒊ 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径。

统一码

径字UNICODE编码U+5F84,10进制: 24452,UTF-32: 00005F84,UTF-8: E5 BE 84。

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徑迳

汉英互译

pathway

造字法

形声:从彳、声

English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径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经过,行经 [pass]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2)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词性变化

径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南北为径 [northsouthern]。如:径轮(南北之间的长度)

(2) 另见 jìng  

基本词义

径的拼音:

徑、逕 jì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彳( chì  ),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footpath;path]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road]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means;way]。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diameter]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track]。如:径赛

词性变化

径的拼音:

jìng  

〈词性:副〉

(1) 径直;直接 [directly; straightway]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specially]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then]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径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取道 [via;by way of]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pass through]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

(3) 另见 jīng  

常用词组

径道、径迹、径庭、径向、径直、径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