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武昌剩竹的意思

chāngshèngzhú

武昌剩竹



拼音wǔ chāng shèng zhú

注音ㄨˇ ㄔㄤ ㄕㄥˋ ㄓㄨˊ

解释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出处《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例子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武昌剩竹是中性词。

近义竹头木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ㄨ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AHD  五笔98  GAHY  仓颉  MPYLM  郑码  AHII  四角  1314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976  区位  4668  统一码  6B66  笔顺  一一丨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武的拼音:wǔ(ㄨˇ)  

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⒊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⒋ 姓。

统一码

武字UNICODE编码U+6B66,10进制: 27494,UTF-32: 00006B66,UTF-8: E6 AD A6。

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erce、military、valiant、wushu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武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valiant]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词性变化

武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military]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soldier]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footstep]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dance]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footprint]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Wu prefecture]。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percussion instrument]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武的拼音:   

〈词性:动〉

继承 [inherit]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武的拼音:   

〈词性:量〉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half step]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常用词组

武备、武打、武旦、武斗、武断、武夫、武工、武工队、武功、武官、武汉、武火、武将、武警、武净、武举、武库、武力、武略、武林旧事记、武庙、武器、武人、武生、武士、武士道、武术、武侠、武艺、武装

  拼音  chāng   注音  ㄔㄤ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JJF  仓颉  AA  郑码  KKVV  四角  60600  结构  上下电码  2490  区位  1893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曰  统一码  660C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昌的拼音:chāng(ㄔㄤ)  

⒈ 兴盛:昌盛(shèng  )。昌乐(  )(兴盛康乐)。昌明(兴盛发达)。昌隆。

⒉ 善,正当:昌言(美言,正当的话)。昌言无忌(直言无隐)。

⒊ 古同“菖”,菖蒲。

⒋ 古同“猖”,凶猛。

⒌ 姓。

统一码

昌字UNICODE编码U+660C,10进制: 26124,UTF-32: 0000660C,UTF-8: E6 98 8C。

昌字由两个曰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倡唱

汉英互译

prosperoud、flourishing

造字法

会意:从日、从曰

English

light of sun; good, prop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昌的拼音: chāng  

〈词性:形〉

(1)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2) 同本义 [good]

昌,美言也。——《说文》

禹拜昌言。——《书·大禹谟》

(3) 又如:昌言(正直的善言、好话);昌教(善美的教化)

(4) 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flourishing]

邦乃其昌。——《书·仲虺之诰》

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史记·太史公自序》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昌瑞(昌盛祥瑞);昌乐(兴盛安乐)

(6) 光;光明 [light]

一曰日光。诗曰:东方昌昌。——《说文》

(7) 又如:昌晖(光明);昌华(光华)

(8) 壮大;美好 [great;fine]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齐风·猗嗟》

(9) 又如:昌大(盛大);昌化(大的恩泽);昌世(太平盛世)

词性变化

昌的拼音: chāng  

〈词性:名〉

(1) 生物 [living things;living beings]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释文:“百昌,犹百物也。”

(2) 通“菖”。 [sweet flag]

(3) 又如:昌本(菖蒲根);昌羊(即菖蒲)

常用词组

昌隆、昌明、昌盛、昌旺、昌言

  拼音  shèng   注音  ㄕㄥ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TUXJ  仓颉  HPLN  郑码  MFRK  四角  2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76  区位  4203  统一码  5269  笔顺  ノ一丨丨一一ノフ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剩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多余,余留下来的:剩余。剩菜。剩货。剩勇(余勇,如“宜将剩剩追穷寇”)。剩水残山。所剩无几。就剩他一个人。

统一码

剩字UNICODE编码U+5269,10进制: 21097,UTF-32: 00005269,UTF-8: E5 89 A9。

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剰賸

汉英互译

remnant、surplus

造字法

形声:从刂、乘声

English

leftovers, residue, remai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2) 同本义 [be left (over);remanant;surplus]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剩员(多余的人员);剩语(多余的话);剩货

(4) 多 [too much]

且容侬,多种竹,剩栽梅。——宋· 方岳《最高楼》

词性变化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更加” [more]

剩,盖也。——《字汇》

(2) 表示无条件限制,相当于“尽管” [though]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宋· 欧阳修《蝶恋花》

剩的拼音: shèng  

〈词性:动〉

(1) 余留下来 [be left] 所剩无几;给你剩多少?

(2) 阉割 [castrate]

拟供厨者宜剩之。剩法,生十余日,用布裹齿脉碎之。——《齐民要术》

常用词组

剩菜、剩磁、剩水残山、剩下、剩余、剩余价值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TGH  五笔98  THTH  仓颉  H  郑码  MAMI  四角  88220  结构  单一电码  4554  区位  5481  统一码  7AF9  笔顺  ノ一丨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竹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⒊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⒋ 姓。

统一码

竹字UNICODE编码U+7AF9,10进制: 31481,UTF-32: 00007AF9,UTF-8: E7 AB B9。

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mboo

造字法

象形:像竹形

English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竹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常用词组

竹板书、竹编、竹鞭、竹笛、竹筏、竹行、竹简、竹篮打水、竹篮打水一场空、竹帘、竹林、竹楼、竹马、竹蔑、竹牌、竹器、竹琴、竹笋、竹滕、竹筒、竹西、竹叶青、竹芋、竹纸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