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ú dòng jué xiè
注音ㄨˊ ㄉㄨㄥˋ ㄐㄩㄝˊ ㄒ一ㄝˋ
解释比喻无事生非,故意找岔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在城棍徒无风起浪,无洞掘蟹,亏得当时立地就认了,这些人还道放了空箭,未肯住手,致有今日之告。”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无洞掘蟹是贬义词。
繁体無洞掘蠏
近义无事生非
动物生肖牛,虎,蛇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洞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⒉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⒊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⒋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字UNICODE编码U+6D1E,10进制: 27934,UTF-32: 00006D1E,UTF-8: E6 B4 9E。
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䆚硐迵
cavity、hole、hollow、howe
形声:从氵、同声
cave, grotto; ravine; hole
详细解释◎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rapid]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deep and serene]。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broad]。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deep]。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clear]。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thoroughly]。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名〉
(1) 窟窿;孔穴 [hole]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archway]。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zero]
◎ 洞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贯穿;通达 [communicate]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thoroughly understand]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open]。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洞察、洞彻、洞穿、洞达、洞房、洞房花烛、洞府、洞见、洞开、洞明、洞然、洞入、洞若观火、洞天、洞庭湖、洞悉、洞箫、洞晓、洞穴、洞中肯綮、洞烛其奸、洞子
掘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刨,挖:掘土。掘井。掘进。发掘。挖掘。
⒉ 古同“崛”,崛起。
⒊ 古同“倔”,倔强。
掘字UNICODE编码U+6398,10进制: 25496,UTF-32: 00006398,UTF-8: E6 8E 98。
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撅欮
grub、pick、raddleman
挖
形声:从扌、屈声
dig, excavate; excavate cave
详细解释◎ 掘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2) 同本义 [dig]
掘,搰也。——《说文》
掘,穿也。——《广雅》
掘褚师定子之墓。——《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阙(掘)地下冰而床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掘坎南顺。——《仪礼·既夕记》
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说林》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
掘野鼠去草实。——《汉书·李广苏建传》
掘地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掘室(掘地而成的房间);掘阅(小虫化生,穿地而出。阅,通穴);掘藏(发掘埋藏之物。指得到意外之财);掘穴(打洞)
(4) 通“屈”。竭尽;穷尽 [exhaust]
虚而不掘,动而愈出。——《老子》
(5) 通“崛”。突起;翘起 [raise]
穷巷掘门。——《战国策·秦策》
洪臺掘其独出兮。——《汉书·扬雄传》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丘迟《与陈伯之书》
掘强岁月之间。——《后汉书·卢芳传论》
(6) 又如:掘尾(翘尾巴);掘起(崛起;突起)
◎ 掘的拼音: jué
〈词性:形〉
(1) 通“拙”。愚笨;粗劣 [stupid]
田农掘业,而秦阳以盖一州。——《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掘笔(秃笔);掘头船(简陋、头尾不显著的小船)
(3) 通“倔”。倔强 [stubborn]。如:掘强(性刚强,不屈服的样子)
掘进、掘强、掘墓、掘墓人、掘取、掘土机
蟹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螃蟹〕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蟹”,“海蟹”,“蟹黄”,“蟹青”。
蟹字UNICODE编码U+87F9,10进制: 34809,UTF-32: 000087F9,UTF-8: E8 9F B9。
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蟹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蠏䲒
crab
形声:从虫、解声
crab, brachyura
详细解释◎ 蟹的拼音:
蠏 xiè
〈词性:名〉
(1) 螃蟹 [crab]
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说文》
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易·说卦》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蟹白栗黄。——《聊斋志异·促织》
(2) 动物名。节肢动物,全身有甲壳,前面的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又如:蟹眼(喻指水初沸时冒起的小水泡);蟹爪(指一种形如蟹爪的画笔);蟹火(渔人夜晚用来捕蟹的火);蟹厄(蟹行田中,为害禾稼)
蟹粉、蟹黄、蟹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