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呜呼哀哉的意思

āizāi

呜呼哀哉



拼音wū hū āi zāi

注音ㄨ ㄏㄨ ㄞ ㄗㄞ

解释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例子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正音“哉”,不能读作“zhāi”。

辨形“呜”,不能写作“乌”。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含讽刺意味。

感情呜呼哀哉是中性词。

繁体嗚嘑哀哉

近义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反义健康长寿

英语All is lost.

俄语умереть(гиьел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KQNG  五笔98  KTNG  仓颉  RPVM  郑码  JRZA  四角  6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839  区位  4656  统一码  545C  笔顺  丨フ一ノ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呜(嗚)的拼音:wū(ㄨ)  

⒈ 〔呜呼〕a.文言叹词;b.旧时祭文常用以表示叹息,后借指死亡,如“一命呜呜”。均亦作“乌呼”、“於呼”、“於戲”。

⒉ 象声词:汽笛呜呜地响。她呜呜地哭。

统一码

呜字UNICODE编码U+545C,10进制: 21596,UTF-32: 0000545C,UTF-8: E5 91 9C。

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ot、toot

造字法

形声:从口、乌声

English

sound of crying, sobb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呜的拼音:

  

<叹>

(1) 口中舒发而出的声音,叹息声。悲叹 [alas]

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后汉书·袁安传》

(2) 又如:呜呃(悲叹);呜乎(呜呼);呜唈(因悲哀、愤懑而抑郁气塞);呜恻(悲泣);呜噎(呜咽。忧伤悲泣);呜呼噫嘻(表示慨叹)

词性变化

呜的拼音:

  

<象>

(1) 形容气流刹地经过的声响 [toot]。如:汽车呜的一声开过去了;轮船上的汽笛鸣呜直叫;呜的一声,它不见了

(2) 发出喧闹声 [hoot]。如:呜哨(涨水声);呜哩呜喇(呜哩哇啦。多形容乱嚷嚷声);呜呜(歌咏声;吟咏声);呜轧(吹角声);呜呜咽咽(悲泣声)

呜的拼音:

  

〈词性:动〉

(1) 亲吻 [kiss]。如:呜咂(亲吻)

(2) 死亡 [die]。如:一命呜呼

常用词组

呜呼、呜呼哀哉、呜呜声、呜咽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KTUH  五笔98  KTUF  仓颉  RHFD  郑码  JMUA  四角  62049  结构  左右电码  0729  区位  2684  统一码  547C  笔顺  丨フ一ノ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呼的拼音:hū(ㄏㄨ)  

⒈ 喊: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

⒉ 唤,叫: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⒊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呼气。呼吸。

⒋ 象声词:呼地跳起来。

⒌ 姓。

统一码

呼字UNICODE编码U+547C,10进制: 21628,UTF-32: 0000547C,UTF-8: E5 91 BC。

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唿嘑虖謼

汉英互译

breath out、call、cry out、exhale、shou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乎声

English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呼的拼音:

嘑、虖、謼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exhale;breathe out]。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cry out]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call]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name]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词性变化

呼的拼音:   

〈词性:象〉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puff;whir]。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常用词组

呼哧,呼蚩、呼叱,呼斥、呼风唤雨、呼喊、呼号、呼号、呼和浩特、呼喝、呼吼、呼呼、呼唤、呼叫、呼救、呼拉圈、呼啦,呼喇、呼噜、呼噜、呼伦贝尔草原、呼朋引类、呼气、呼扇,唿扇、呼声、呼天抢地、呼吸、呼吸道、呼吸困难、呼吸商、呼吸系统、呼啸、呼嘘、呼延、呼幺喝六、呼应、呼语、呼吁、呼噪、呼之欲出

  拼音  āi   注音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EU  仓颉  YRHV  郑码  SJRH  四角  0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755  区位  1607  统一码  54C0  笔顺  丶一丨フ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哀的拼音:āi(ㄞ)  

⒈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⒉ 悼念:哀悼。默哀。

⒊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统一码

哀字UNICODE编码U+54C0,10进制: 21696,UTF-32: 000054C0,UTF-8: E5 93 80。

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rief、mourning、pity、sorrow

相关字词

悲、乐

造字法

形声:从口、衣声

English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哀的拼音: āi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 同本义 [grieved;sorrowful]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desolate]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词性变化

哀的拼音: āi  

〈词性:动〉

(1) 同情,怜悯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 哀求 [supplicate;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care for;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哀兵必胜、哀愁、哀辞、哀悼、哀悼、哀而不伤、哀告、哀号、哀鸿遍野、哀家、哀矜、哀怜,哀悯、哀戚、哀启、哀求、哀劝、哀荣、哀伤、哀思、哀叹、哀艳、哀怨、哀乐、哀子

  拼音  zāi   注音  ㄗㄞ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FAKD  仓颉  JIR  郑码  EHJ  四角  4365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0762  区位  5253  统一码  54C9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哉的拼音:zāi(ㄗㄞ)  

⒈ 文言语气助词(①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哉?”“有何难哉?”②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哉!”)。

⒉ 古同“才”,开始。

统一码

哉字UNICODE编码U+54C9,10进制: 21705,UTF-32: 000054C9,UTF-8: E5 93 89。

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㦲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inal exclamatory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哉的拼音: zāi  

〈词性:助〉

(1) (形声。本义:语气词。《说文》:“言之间也。”表感叹)

(2) 同本义 [alas]

(3)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门行》

非人哉。——《世说新语·方正》

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变诈几何哉。——《聊斋志异·狼三则》

美哉,我少年中国。——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4) 又如:远哉遥遥;快哉此风;命不易哉;谁不为之痛心哉

(5) 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如: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鸡犬哉

(6) 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

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岂独一琴哉。——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岂主之子孙不必善哉。——《聊斋志异·促织》

岂独一箸间哉。——清· 周容《芋老人传》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7) 又如: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吾又何能为哉?

(8) 表示测度,相当于“吧”

我其试哉!——《书·尧典》

(9) 又如:我岂有所失哉!

(10) 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诗·召南》

呜呼哀哉: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