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lèi zá zhǒng
注音ㄨˇ ㄌㄟˋ ㄗㄚˊ ㄓㄨㄥˇ
解释指各种各类。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隧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五类杂种是中性词。
繁体五類雜種
动物生肖牛,虎,蛇
五的拼音:wǔ(ㄨˇ)
⒈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五字UNICODE编码U+4E94,10进制: 20116,UTF-32: 00004E94,UTF-8: E4 BA 94。
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㐅伍
cinque、five
会意:从二、从
five; surname
详细解释◎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 五的拼音: wu
数
(1) 四加一的和 [five]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five]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pair;couple]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4)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troops]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five emperors]。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star's name]。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五霸、五保、五倍子、五采、五彩、五彩缤纷、五常、五城、五城御史司坊、五代、五帝、五冬六夏、五斗橱、五斗柜、五毒,五毒儿、五毒俱全、五短三粗、五短身材、五反、五方、五方杂处、五更、五更转、五供、五古、五谷、五鼓、五谷丰熟、五官、五光十色、五行八作、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花大绑、五花肉、五黄六月、五荤、五讲四美、五角大楼、五角星[形]、五戒、五金、五经、五里云雾、五粮液、五陵、五岭、五律、五伦、五马、五马分尸、五马六猴、五内、五权宪法、五日京兆、五色、五色缤纷、五声、五十步笑百步、五世其昌、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五台、五体投地、五味、五线谱、五星红旗、五行、五刑、五言诗、五颜六色、五液、五一国际劳动节、五音、五月节、五岳、五蕴、五指山、五洲
类(類)的拼音:lèi(ㄌㄟˋ)
⒈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群。类别。类书。分类。人类。
⒉ 相似,好像:类似。类同。
类字UNICODE编码U+7C7B,10进制: 31867,UTF-32: 00007C7B,UTF-8: E7 B1 BB。
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類
be similar to、genus、kind、species
形声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详细解释◎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頪( lèi )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kind;class;type;category]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race]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example;regulations;rules]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fault]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sacrificial rites;offer a sacrifice to heaven]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动〉
(1) 相似;像 [resemble;be similar to]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analogy;reason by]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bias]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副〉
大抵;大都 [generally;in the main;mostly]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类比、类别、类乎、类兰若、类名、类人猿、类书、类似、类同、类推、类型
杂(雜)的拼音:zá(ㄗㄚˊ)
⒈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⒉ 混合:夹杂。混杂。杂交。
杂字UNICODE编码U+6742,10进制: 26434,UTF-32: 00006742,UTF-8: E6 9D 82。
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朵雜雑襍
miscellaneous、mixed、sundry
纯
原为形声
mixed, blended; mix, mingle
详细解释◎ 杂的拼音:
雜、襍 zá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 同本义 [multicoloured]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3) 混合;搀杂 [mix; mingle]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5) 聚会;聚集 [get together; assemble]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6)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 杂的拼音:
雜 zá
〈词性:形〉
(1) 驳杂不纯 [heterogeneous;mixed]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又如:杂面(杂合面粉作的面条)
杂彩三百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昧没而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杂然而前陈。——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少杂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杂裳(前黑后黄的下衣)
(4) 紊乱 [disorderly;chaotic]。如:杂错(交错混杂);嘈杂(声音杂乱;喧闹);庞杂(多而杂乱)
(5) 繁琐;细碎 [(of writings and speech) many and miscellaneous with trifles]。如:杂冗(零杂事务;公务繁忙的谦辞);杂言(不主一家而杂采众家的言论);杂说(博采众家的学说)
(6) 众多 [of population multitudinous;numerous]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7) 又如:杂沓(众多而纷杂的样子);杂袭(众多的样子);杂玩(各种玩物)
(8) 各种 [various]。如:杂趁(多种非正式职业;做零活);杂服(各种服制);杂帛(各种细绢的通称)
(9) 正项以外 [extra;other than]。如:杂学旁收(指不去攻读八股文,而喜好诗词、曲赋、小说等其他门类的学问)
(10) 交错,交会 [crisscross]
嘈嘈切切错杂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杂植兰桂竹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 杂的拼音:
雜 zá
〈词性:副〉
都;共同 [together; jointly; common]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 杂的拼音:
雜 zá
〈词性:名〉
(1) 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minor official]
听我将、弁、参、杂管领。——清· 严如熤《苗防备览要略》
(2)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a part of traditional opera]
杂绯衣扮秦国引院子 梅香各乘车行上。——《长生殿》
(3) [量]通“匝”( zā )。圈 [circle]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墨子》
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
以数杂之寿。——《淮南子·诠言》
杂拌儿、杂草、杂凑、杂感、杂工、杂环、杂烩、杂婚、杂货、杂货店、杂记、杂技、杂家、杂件,杂件儿、杂交、杂居、杂剧、杂粮、杂流、杂录、杂乱、杂乱无章、杂牌,杂牌儿、杂七杂八、杂糅、杂色、杂食、杂耍、杂税、杂说、杂碎、杂遝、杂谈、杂务、杂物、杂项、杂役、杂音、杂志、杂质、杂种、杂字
种(種)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种差(chā ),
⒉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种子。种禽。种畜。撒种。配种。
⒊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种。种族。
⒋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种种。两种人。
⒌ 指胆量或骨气:有种。没种。
种(種)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种地。栽种。
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种字UNICODE编码U+79CD,10进制: 31181,UTF-32: 000079CD,UTF-8: E7 A7 8D。
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種
grow、seed、genus、stirp、strain
类、收
seed; race, breed; to plant
详细解释◎ 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幼稚 [young;childish]
种,稚也。——《玉篇》
(2) 另见 zhǒng;zhòng
◎ 种的拼音:
種 zhǒng
〈词性:名〉
(1) 植物的种子 [seed]
诞降嘉种。——《诗·大雅·生民》
其谷宜五种。谓黍、菽、麦、稻也。——《周礼·职方氏》
种不得下。——《汉书·沟洫志》。注:“五谷之子也。”
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黄芩之种。——[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点种(点播种子);种籽(即种子);种食(谷种种粮食);种粮(谷物的种子);种实(即种子);种粒(犹种子);种子田(也叫“留种田”)
(3) 人的种族或其他生物的族类 [clan;breed;strain]
种马一物。——《周礼·校人》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4) 又如:种落(部族居住的地方);种人(同种族的人);种落(种族部落);种众(同一种族的群众);种号(种族名号);种诛(族诛);种豪(种族中的豪强);种辈(同一种族的人);种孽(对非我种族的蔑称);种界(种族的界限);种性(种属的特性)
(5) 人种 [race]
本以救国救种为志。——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
(6) 又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有色人种;蒙古人种;灭种
(7) 种类;类别 [sort;kind]
序六艺为九种。——《汉书·艺文志》
(8) 又如:剧种;兵种;工种;军种;种切(种种切切,一切的意思);种别(类别);种类(类别)
(9) 即物种 [species]。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基本单位。如:种火(火种)
(10) 另见 chóng;zhòng
种差、种畜、种蛋、种公畜、种块、种类、种麻、种马、种禽、种群、种系、种姓、种种、种子、种族
◎ 种的拼音:
種 zh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2) 同本义 [sow]
种,先种后熟也。——《说文》
黍稷种稑。——《诗·大雅·閟宫》
而生种稑之种。——《周礼·内宰》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诗·大雅·生民》
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吕氏春秋·辩土》
仲秋乃劝种麦。——《礼记·月令》
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梦溪笔谈·采草药》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书·大禹谟》
(3) 又如:种田;种子(下种);种惠(施予恩惠);种祸(埋下祸根);种福(积福);种祉(赐福);种毒(埋下毒根)
(4) 种植;栽种 [grow;plant;cultivate]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唐· 王维《送六舅归陆浑》
(5) 又如:种瓜(栽植瓜果);种菜(种植蔬菜);种栽(犹栽种);种插(插枝栽种);种殖(栽种繁殖);种瓜得瓜(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6) 繁殖;养育 [breed;bring up]
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唐· 韩愈《祭鳄鱼文》
(7) 又如:种鱼(养鱼)
(8) 移植;接种 [transplant;inoculate]
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医宗金鉴》
(9) 又如:种齿(镶补牙齿);种牙(修镶牙齿)
(10) 培养;培植 [foster;train]
明州江瑶柱有二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种,逾年则成江瑶矣。——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11) 又如:种学(培养学识);种学积文(培养学识,积累文才);种智(佛教语。“一切种智”的省称);种觉(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12) 另见 zhǒng;chóng
种地、种痘,种牛痘、种花,种花儿、种民、种牛痘、种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