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无其伦比的意思

lún

无其伦比



拼音wú qí lún bǐ

注音ㄨˊ ㄑ一ˊ ㄌㄨㄣˊ ㄅ一ˇ

解释同“无与伦比”。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无其伦比是中性词。

繁体無其倫比

近义无与伦比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QV  仓颉  MKU  郑码  AGR  四角  10412  结构  单一电码  2477  区位  4662  统一码  65E0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统一码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無㷻

汉英互译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1) 無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词性变化

无的拼音: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无的拼音: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无的拼音: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无的拼音: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无的拼音: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常用词组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拼音  qí jī   注音  ㄑ一ˊ ㄐ一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ADWU  五笔98  DWU  仓颉  TMMC  郑码  EC  四角  44801  结构  单一电码  0366  区位  3868  统一码  5176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其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⒉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⒊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⒋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⒌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⒍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其他字义

其的拼音:jī(ㄐ一)  

⒈ 〔郦食(yì)其〕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其字UNICODE编码U+5176,10进制: 20854,UTF-32: 00005176,UTF-8: E5 85 B6。

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丌亓基期箕

汉英互译

he、his、such、th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is, her, its, their; th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其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諅”。周年 [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基本词义

其的拼音:   

〈词性:名〉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词性变化

其的拼音:   

〈词性:代〉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变成“其”。(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其的拼音:   

〈词性: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其的拼音:   

〈词性: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其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常用词组

其次、其后、其间、其乐无穷,其乐不穷、其貌不扬、其内、其所、其实、其势汹汹、其它、其他、其先、其余、其外、其中

  拼音  lún   注音  ㄌㄨㄣˊ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WXN  仓颉  OOP  郑码  NORR  四角  28212  结构  左右电码  0243  区位  3455  统一码  4F26  笔顺  ノ丨ノ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伦(倫)的拼音:lún(ㄌㄨㄣˊ)  

⒈ 辈,类:无与伦比。不伦不类。

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伦。天伦。伦常。伦理。

⒊ 条理,次序:伦次。伦类(a.条理;b.同类)。

⒋ 姓。

统一码

伦字UNICODE编码U+4F26,10进制: 20262,UTF-32: 00004F26,UTF-8: E4 BC A6。

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man relations、logic、match、order、peer

造字法

形声:从亻、仑声

English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伦的拼音:

l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仑( lún  )声。本义:辈,类)

(2) 同本义 [kind]

伦,辈也。——《说文》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曲礼下》

毛犹有伦。——《礼记·曲礼下》

廉颇赵奢之伦。—— 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伦辈(伦匹,伦党,伦伍);伦序(流辈;等类);伦表(流辈之上);伦品(等类品第);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伦望(流辈中的声望);伦族(所属之族)

(4) 条理,顺序 [order]

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逸周书》

(5) 又如: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

(6)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human relations]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红楼梦》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7) 又如: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伦物(人伦物理);伦经(天道人伦的常则);伦质(人伦道德之理);伦谊(人伦大义)

(8) 道理,义理 [ration]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书·洪范》

(9) 又如:伦脊(道理;条理)

(10) 意义 [meaning]

夫祭有十伦焉。——《礼记·祭统》

(11) 通“论” [theory]

有伦有义。——《庄子·齐物论》

(12) 姓

词性变化

伦的拼音:

lún  

〈词性:动〉

(1) 顺其纹理 [comform to grain]

析开必伦。——《周礼》

(2) 类比,匹敌 [analogize; be equal in force; be well-matched]

德伦三五,配皇作烈。——三国 魏· 曹植《学宫颂》

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3) 又如:伦列(等比,类比);伦侪(比并)

(4) 选择。通“抡” [select]。如:伦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伦肤(选择精美的肉类);伦党(拣选同类的人)

(5) 通“论”。议论 [discuss]

有伦、有义、有分、有辩。——《庄子·齐物论》

常用词组

伦敦

  拼音    注音  ㄅ一ˇ   
部首  比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XXN  仓颉  PP  郑码  RRRR  四角  22710  结构  左右电码  3024  区位  1740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匕  统一码  6BD4  笔顺  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比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⒉ 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⒊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⒋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⒌ 譬喻,摹拟:比如。比方。比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⒍ 靠近,挨着: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⒎ 和,亲:比顺。

⒏ 及,等到:比及。

统一码

比字UNICODE编码U+6BD4,10进制: 27604,UTF-32: 00006BD4,UTF-8: E6 AF 94。

比字由两个匕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庀匕夶篪㱛

汉英互译

compare、contrast、compete、ratio、than

造字法

会意:二人并立,比肩而行

English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比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compare;contrast]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draw an analogy;liken to]。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be equal to]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possess;have]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词性变化

比的拼音:   

〈词性:形〉

(1) 接近;亲近 [intimate]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harmonous]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比的拼音:   

〈词性:名〉

(1) 比喻,比方 [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比的拼音:   

〈词性:副〉

(1) 皆,都,同等地 [all]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frequently]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比的拼音:   

〈词性:介〉

(1) 比起 [than]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for]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till]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常用词组

比比、比比皆是、比方、比分、比干、比葫芦画瓢、比划、比基尼、比及、比价、比肩、比肩而立、比肩继踵、比较、比较、比较级、比较语言学、比来、比例、比例尺、比例失调、比例因子、比量、比邻、比邻星、比率、比美、比拟、比年、比偶、比配、比丘、比丘尼、比热、比如、比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试、比手画脚、比天高、比武、比翼、比翼鸟、比喻、比照、比值、比重、比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