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ù shì rén fēi
注音ㄨˋ ㄕˋ ㄖㄣˊ ㄈㄟ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例子海岩《死于青春》:“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感情物是人非是中性词。
近义事过境迁
英语The things are still there but men are no more the same on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物的拼音:wù(ㄨˋ)
⒈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⒉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⒊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物字UNICODE编码U+7269,10进制: 29289,UTF-32: 00007269,UTF-8: E7 89 A9。
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㘬
content、matter、substance、thing
形声:从牛、勿声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详细解释◎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object]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article;thing]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affair]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the outside worl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varicolored ox]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motley flag]
[九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category]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color]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substance;content]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products]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the others]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scenery]。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property]。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article]。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deities]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mark]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 物的拼音: wù
〈词性:动〉
(1) 选择 [choose]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observe]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物产、物腐虫生、物各有主、物故、物归原主、物候、物化、物换星移、物极必反、物价、物竞天择、物镜、物理、物力、物力维艰、物料、物品、物情、物色、物伤其类、物态、物体、物外、物物、物物交换、物以类聚、物议、物欲、物证、物质、物种、物主、物资
是的拼音:shì(ㄕˋ)
⒈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⒉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⒊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⒋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⒌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⒍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⒎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⒏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⒐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⒑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⒒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⒓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⒔ 姓。
是字UNICODE编码U+662F,10进制: 26159,UTF-32: 0000662F,UTF-8: E6 98 AF。
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徥昰
am、are、be、been、being、is、yes
非
会意:从日、从正
indeed, yes, right; to b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详细解释◎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的拼音: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是非、是非不分、是非曲直、是非之地、是古非今、是故、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味儿、是以、是在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亻儿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己、我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非的拼音:fēi(ㄈㄟ)
⒈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⒉ 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⒊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⒋ 责怪,反对: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⒌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非字UNICODE编码U+975E,10进制: 38750,UTF-32: 0000975E,UTF-8: E9 9D 9E。
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lame、evildoing、have to、non-、not、wrong
是
象形
详细解释◎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violate;run counter to;not conform to]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3)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4) 责怪;非难;反对 [blame;censure;reproach]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6) 讨厌 [detest]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7) 讥刺 [satirize]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9) 通“诽”( fěi )。诽谤,诋毁 [slander]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10)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11) 通“避”。躲开 [avoid]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12) 〈词性:方〉∶必须 [have got to;simply must]
(13)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4)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5) 无;没有 [not have]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16)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不对;错误 [error;wrong]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3) 疑惑烦恼的问题 [problem]。如:无事生非
◎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1) 相当于“不”、“不是” [no;not]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不真实 [untruthful]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evil]。如:非心(邪心)
非常、非常、非此即彼、非但、非得、非独、非法、非凡、非分、非官方、非驴非马、非命、非难、非奇、非亲非故、非人、非特、非同小可、非惟、非昔是今、非写实主义、非刑、非议、非正规军、非正式、非正义战争、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