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无庸赘述的意思

yōngzhuìshù

无庸赘述



拼音wú yōng zhuì shù

注音ㄨˊ ㄩㄥ ㄓㄨㄟˋ ㄕㄨˋ

解释用不着多说。

出处

例子这个道理简单明了,无庸赘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不着多说。

谜语关云长

感情无庸赘述是中性词。

繁体無庸贅述

近义毋庸赘述

英语need not elaborate(need not enlarge upon it)

德语Darüber braucht man nicht viele Worte zu mach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QV  仓颉  MKU  郑码  AGR  四角  10412  结构  单一电码  2477  区位  4662  统一码  65E0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统一码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無㷻

汉英互译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1) 無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词性变化

无的拼音: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无的拼音: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无的拼音: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无的拼音: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无的拼音: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常用词组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拼音  yōng   注音  ㄩㄥ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VEH  五笔98  OVEH  仓颉  ILB  郑码  TGXL  四角  00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61  区位  5125  统一码  5EB8  笔顺  丶一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庸的拼音:yōng(ㄩㄥ)  

⒈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⒉ 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⒊ 岂,怎么: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⒋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庸调。

⒌ 功劳:庸绩(功绩)。

⒍ 古同“佣”,雇佣。

统一码

庸字UNICODE编码U+5EB8,10进制: 24248,UTF-32: 00005EB8,UTF-8: E5 BA B8。

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慵㐯

汉英互译

commonplace、mediocre、second-rate

造字法

会意:从用、从庚

English

usual, common, ordinary, medioc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庸的拼音: yō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 同本义 [need;adopt]

庸,用也。——《说文》

畴咨若时登庸。——《书·尧典》

我生之初,尚无庸。——《诗·王风·兔爰》

齐子庸止。——《诗·齐风·南山》

(3) 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庸動长老。——《国语·周语中》

请始无庸战。——《国语·越语上》

(4) 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书·大禹谟》

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礼记》

(5) 又如:无庸讳言;无庸细述;毋庸讳言;庸释(舍弃)

(6) 任用 [employ]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清· 顾炎武《日知录》

(7) 又如:庸庸(任用应受任用的人);登庸(选拔重用)

(8) 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be hired]

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9) 如:庸作(受雇而为人劳作);庸仆(佣工、仆役);庸僦(雇佣租赁)

(10) 酬其功劳 [reward]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荀子·大畧》

(11) 又如:庸勋(酬劳有功的人)

词性变化

庸的拼音: yōng  

〈词性:形〉

(1) 平常 [commonplace]

庸,常也。——《尔雅》

此庸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恒丝庸帛。——《论衡·量知》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2) 又如:庸德(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庸人(常人);庸众(常人;一般的人);庸情(犹俗虑,常人的心志);庸格(常例);庸音(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庸民(平民;普通的人);庸凡(平凡)

(3) 平庸 [mediocre]

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汉书·薛宣传》

(4) 又如: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庸涩(平庸晦涩);庸下(平庸低下);庸懦(平庸懦弱);庸伍(才识平庸之辈);庸臣(平庸之臣);庸朽(庸下衰朽);庸主(平庸的君主);庸君(平庸之君;昏君);庸鄙(平庸鄙俗);庸腐(平庸陈腐;平庸迂腐);庸儒(平庸的儒者)

(5) 庸俗,庸鄙 [vulgar]。如:庸邪(指庸俗邪僻之人);庸狡(庸鄙而奸滑);庸塞(庸鄙不通);庸遴(庸鄙贪吝)

(6) 昏庸,庸下 [mediocre and stupid]

不有乱常,则多庸暗。——《晋书·惠帝纪论》

(7) 又如:庸暗(昏庸愚昧);庸朽(庸下衰朽)

(8) 浅陋 [meagre]。如:庸医杀人(医生的医术低劣,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庸奴(见识浅陋之人。含有鄙夷之意);庸妄(浅陋妄为);庸昧(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

庸的拼音: yōng  

〈词性:名〉

(1) 功勋 [merit]

现克一堡之庸,酬通侯之锡者,又何若不伦?——清· 魏源《圣武记》

(2) 又如:庸功(庸伐,庸勋,庸绩。功勋;功绩);庸器(古代铭功的铜器)

(3) 受雇用的人 [hired man]

庸人訾厉。——《管子·入国》

取庸而强饭之。——《淮南子·缪称》

(4) 又如:庸保(受雇充任杂役的人);庸仆(佣工、仆役)

(5) 劳苦 [toil]

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诗·王风》

(6) 受雇者的工钱 [wage]

写书取庸自给。——《新唐书》

(7) 又如:庸钱(工资)

(8) 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Yong state]

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姓

庸的拼音: yōng  

〈词性:副〉

(1) 或许,大概 [perhaps]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汉书》

(2) 怎么 [how]。表示反问。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

(3) 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could it be said that…]

庸非昔日之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庸知其年之先后。——唐· 韩愈《师说》

常用词组

庸才、庸常、庸官、庸夫、庸劣、庸陋、庸碌、庸懦、庸人、庸人自扰、庸俗、庸医、庸中佼佼

  拼音  zhuì   注音  ㄓㄨㄟ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GQTM  仓颉  QKBO  郑码  CIML  四角  58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61  区位  5524  统一码  8D58  笔顺  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赘(贅)的拼音:zhuì(ㄓㄨㄟˋ)  

⒈ 多余的,多而无用的:累(léi   )赘。赘述。赘言。赘词。

⒉ 招女婿:赘婿。入赘。招赘。

⒊ 会聚。

⒋ 方言,使受累赘:这孩子赘得我什么也干不了。

⒌ 古同“缀”,连结。

统一码

赘字UNICODE编码U+8D58,10进制: 36184,UTF-32: 00008D58,UTF-8: E8 B5 98。

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赘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 to live in the household of one's in-laws on getting married、redundant、superfluous

造字法

会意:从敖、从贝

English

unnecessary, superflu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赘的拼音:

zhuì  

〈词性:动〉

(1) (会意。从敖贝。敖犹“放”,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

(2) 同本义 [pawn]

赘,以物质钱也。——《说文》

赘,得也。——《广雅》。按,以物得钱也。

卖子与人作奴婢名曰赘子。——《淮南子·俗》

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汉书·严助传》

(3) 又如:赘子(旧时穷苦人家把孩子卖给富家做奴婢的,叫做“赘子”)

(4) 聚会 [assemble]

梁王赘其群臣而议其过。——《说苑》

(5) 又如:赘聚(会聚);赘结(聚集,集结)

(6) 通“缀”。连缀,附着 [join together]

君若赘旒然。——《公羊传·襄公十六年》

欲赘天下之兵。——《韩非子·存韩》

虎贲赘衣。——班固《西都赋》

(7) 又如;赘附(依附);赘旒(连缀)

(8) 增添;附加 [add;attach]。如;赘名(附列其名)

(9) 累赘;祸害 [burdensome]。如:赘累(拖累);赘冗(累赘繁冗);赘脚(拖累)

词性变化

赘的拼音:

zhuì  

〈词性:形〉

(1) 多余;无用 [superfluous]。如:赘木(树木上隆起的节目);赘人(多余无用的人);赘土(无用之地);赘叙(多余的叙述);赘物(多余的东西)

(2) 恶的 [evil]

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后汉书》

赘的拼音:

zhuì  

〈词性:名〉

(1) 就婚于女家与改为女家姓的男子称为“赘婿”。对男家来说,出去当赘婿称为“出赘”。对女家来说,招女婿称为“招赘”。男子到女家当赘婿称为“入赘”[a son-in-law who marries into wife’s family and take her family name]

赘而不赎,主家配以女,则谓之赘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发诸赘婿贾人。——《史记·始皇纪》

土将军,你若早破 西岐,吾将弱女赘公为婿。——《封神演义》

(2) 又如:赘入(入赘);赘娶(入赘);赘亲(入赘成亲)

(3) 颈椎骨 [cervical vertebra]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庄子·大宗师》

(4) 赘瘤;肉瘤 [anything superfluous or useless]

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释名》

具赘卒荒。——《诗·大雅·桑柔》

(5) 又如:赘疵(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赘木(有赘瘤状物的树木);赘行(赘瘤)

常用词组

赘词、赘肉、赘生、赘述、赘述、赘婿、赘言、赘疣、赘余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YPI  仓颉  YID  郑码  FSW  四角  33309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5  区位  4286  统一码  8FF0  笔顺  一丨ノ丶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述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讲话,陈说,叙述。述评。描述。论述。综述。述职。述而不作。

⒉ 修纂:著述。

⒊ 循,顺行:“报我不述”。

统一码

述字UNICODE编码U+8FF0,10进制: 36848,UTF-32: 00008FF0,UTF-8: E8 BF B0。

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arrate、relate、state

造字法

形声:从辶、术声

English

narrate, state, exp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述的拼音: s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术声。本义:遵循)

(2) 同本义 [follow]

述,循也。——《说文》

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

遂述命曰。——《仪礼·少牢礼》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3) 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

(4) 陈述,记叙 [state;narrate;relate]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

小有述职。——《左传·昭公五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 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综述(综合叙述);口述;重述一遍;述知(陈述;告诉);述事(陈述事理);述载(陈述记载);述圣(陈述圣人之道);述历(一一陈述);述而不作(传述先哲的理论,不再自创新意)

(6) 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continue from the former generations to those succeeding us]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7) 又如:述宣(继承和发扬);述修(修治;修明);述附(承袭)

词性变化

述的拼音: shù  

〈词性:名〉

(1) 泛指叙述的文字 [works]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述作(著作);述撰(撰述;著作);述制(记述;著作);述造(著作)

常用词组

述评、述说、述职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