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吴越同舟的意思

yuètóngzhōu

吴越同舟



拼音wú yuè tóng zhōu

注音ㄨˊ ㄩㄝˋ ㄊㄨㄥˊ ㄓㄡ

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子我们要学吴越同舟,一致抗日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感情吴越同舟是褒义词。

繁体吳越同舟

近义同舟共济

反义勾心斗角

英语Even mortal enemies should help each other in the face of common dang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GDU  仓颉  RMK  郑码  JAGD  四角  6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0702  区位  4666  统一码  5434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吴的拼音:wú(ㄨˊ)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⒉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⒊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⒋ 姓。

统一码

吴字UNICODE编码U+5434,10进制: 21556,UTF-32: 00005434,UTF-8: E5 90 B4。

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吞吳呉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矢

English

name of warring stat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吴的拼音:

  

〈词性:动〉

(会意。从口,从矢。矢(   ),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peal]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词性变化

吴的拼音:   

〈词性:形〉

〈词性:方〉∶大 [big]。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吴的拼音:   

〈词性:名〉

吴国 [Wu 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常用词组

吴承恩、吴音

  拼音  yuè   注音  ㄩㄝˋ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FHAT  五笔98  FHAN  仓颉  GOIV  郑码  BOHZ  四角  43805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390  区位  5229  统一码  8D8A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一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越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⒉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⒊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⒋ 消散:“精神劳则越”。

⒌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⒍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⒏ 姓。

统一码

越字UNICODE编码U+8D8A,10进制: 36234,UTF-32: 00008D8A,UTF-8: E8 B6 8A。

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䟠趏

汉英互译

be at a high pitch、exceed、get over

造字法

形声:从走、戊声

English

exceed, go beyond; the more ...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越的拼音: yuè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戉( yuè  )声。本义:经过,越过)

(2) 同本义 [pass over;cross]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长攻》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崖可越焉?——《楚辞·天问》

越天都之胁。——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予越其右。

越长城之限。——清· 姚鼐《登泰山记》

越中岭。

(3) 又如:越位;越度(跨越);越绝(越过,度过);越陌度阡(穿过田间小路);越冬(过冬)

(4) 超越,跃过 [get over;jump over]

戒勿越。——《礼记·曲礼》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5) 又如:越墙而逃;越级升迁;越先(超过,超越)

(6) 超过;超出 [exceed;overstep]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柳宗元《断刑论下》

(7) 又如:越礼(不守礼规;超越礼仪范围);越次(越出位次;越出序列);越职;越分(超过本分);越俎(比喻逾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越规(超越规范)

(8) 传播,宣扬 [propagate]

使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9) 失坠;坠落 [fall]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书·盘庚中》

(10) 飘散;散失 [disperse]。如:越香(散发的香气);越气(犹清香);越裂(散失;消散)

(11) 劫夺,抢劫 [rob]

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书·康诰》

(12) 又如:越货(抢劫财物)

(13) 及、到 [attain;reach;come up to]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词性变化

越的拼音: yuè  

〈词性:副〉

(1) 愈…愈… [the more…the more…]。如:越盘水越深(喻指迷不悟,越陷越深);越搀越醉(越扶越醉。酒醉的人若有人搀扶,醉意会更浓。比喻乘有人帮忙或劝说时,越发胡作非为);跳得越高,摔得越惨;真理越辩越明

(2) 愈加 [more and more]。如:越性(更加);越寂寂(十分寂静);越法(更加)

(3) 〈词性:助〉 无义

越,于也。於也。——《广韵》

越至于今。——《书·微子》

越其罔有黍稷。——《书·盘庚上》

越兹丽刑。——《书·吕刑》

越的拼音: Yuè  

〈词性:名〉

(1) 古国名。也称“於越” [Yue state],姒姓,相传始祖为夏少康庶子无佘。封于会稽。春秋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称要霸,战国时为楚灭

越人语天姥。——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古民族名 [Yue nationality]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胡越为一体。——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古时江浙粤闽之地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越与“粤”通,百越亦作百粤

(4) 地域的代称 [area name]

(5) 指广东、广西地区,也作中国南方的泛称

为越之雪。——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越蜀吠怪。

(6) 又如:越鸟南栖(南方的鸟飞到北方,也会栖歇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思想之情)

(7) 指浙江省或该省东部地区,也专指绍兴一带。如:越剧(即绍兴一带的剧种)

(8) 姓

常用词组

越冬、越冬作物、越发、越分、越轨、越过、越级、越界、越境、越橘、越剧、越礼、越权、越席、越野、越野赛跑、越狱、越障、越俎代庖

  拼音  tóng tòng   注音  ㄊㄨㄥˊ ㄊㄨㄥ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GKD  仓颉  BMR  郑码  LD  四角  7722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0681  区位  4512  统一码  540C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同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其他字义

同的拼音:tòng(ㄊㄨㄥˋ)  

⒈ 〔胡同〕见“胡”。

统一码

同字UNICODE编码U+540C,10进制: 21516,UTF-32: 0000540C,UTF-8: E5 90 8C。

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仝詷

汉英互译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冂一、从口

English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词性变化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副〉

(1)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介〉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连〉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and;with]。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同案、同案犯、同案分离、同班、同班、同班同学、同伴、同胞、同胞、同辈、同病、同病相怜、同步、同侪、同仇敌忾、同窗、同窗、同床异梦,同床各梦、同党、同道、同等、同等对待、同等学历、同调、同恶相济、同犯、同房、同甘共苦、同感、同根词、同庚、同工同酬、同工异曲、同归、同归殊途、同归于尽、同行、同好、同花、同伙,同夥、同级、同居、同科、同乐、同类、同僚、同列、同龄、同流合污、同路、同门、同盟、同名、同名同姓、同命、同命运共呼吸、同谋、同年、同袍、同期、同气、同气连枝、同情、同情心、同人、同上、同生共死、同声、同时、同室操戈、同事、同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岁、同位素、同位语,同位词、同温层、同喜、同乡、同心、同心并力、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行、同性、同性恋、同性恋恐怖、同姓、同学、同样、同业、同一、同一、同意、同义词、同音、同音词、同寅、同源、同志、同舟共济、同宗、同族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1) 衕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拼音  zhōu   注音  ㄓㄡ   
部首  舟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EI  五笔98  TUI  仓颉  HBYI  郑码  PY  四角  27440  结构  单一电码  5297  区位  5459  统一码  821F  笔顺  ノノ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舟的拼音:zhōu(ㄓㄡ)  

⒈ 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统一码

舟字UNICODE编码U+821F,10进制: 33311,UTF-32: 0000821F,UTF-8: E8 88 9F。

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at

造字法

象形:像船形

English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舟的拼音: zhō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boat]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4) 尊彝等器的托盘 [dish]

皆有舟。——《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盘。”

(5) 酒器名 [wine vessel]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王舟。——《东坡诗》

(6) 姓

词性变化

舟的拼音: zhōu  

〈词性:动〉

用船过渡 [ferry sb.through]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常用词组

舟车、舟楫、舟桥、舟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