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象箸玉杯的意思

xiàngzhùbēi

象箸玉杯



拼音xiàng zhù yù bēi

注音ㄒ一ㄤˋ ㄓㄨˋ ㄩˋ ㄅㄟ

解释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例子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9回:“违逆忠言,有象箸玉杯之皿。”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象箸玉杯是贬义词。

繁体象筯玉桮

英语ivory chopsticks and jade cup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一ㄤˋ   
简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JEU  五笔98  QKEU  仓颉  NAPO  郑码  RJGQ  四角  27232  结构  上下电码  6272  区位  4783  统一码  8C61  笔顺  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象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⒉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统一码

象字UNICODE编码U+8C61,10进制: 35937,UTF-32: 00008C61,UTF-8: E8 B1 A1。

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elephant、shape、imitate、seem、look as if

造字法

象形:像大象之形

English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elephant]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phenomenon]。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词性变化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常用词组

象角、象轿、象皮病、象棋、象声、象声词、象限、象形、象形文字、象牙、象眼儿、象征、象征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简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FTJ  仓颉  HJKA  郑码  MBM  四角  88604  结构  上下电码  4632  区位  8371  统一码  7BB8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箸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筷子。

⒉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⒊ 古同“著”,明显。

统一码

箸字UNICODE编码U+7BB8,10进制: 31672,UTF-32: 00007BB8,UTF-8: E7 AE B8。

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櫡筯著

造字法

形声:从竹、者声

English

chopsti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

亦辍箸曰。

(3) 又

独一箸间。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词性变化

箸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拼音    注音  ㄩˋ   
部首  玉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GYI  仓颉  MGI  郑码  CS  四角  10103  结构  单一电码  3768  区位  5181  统一码  7389  笔顺  一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玉的拼音: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统一码

玉字UNICODE编码U+7389,10进制: 29577,UTF-32: 00007389,UTF-8: E7 8E 89。

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ade、pure、fair、beautiful、handsome

造字法

象形:像绳子串着玉石

English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玉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词性变化

玉的拼音:   

〈词性:形〉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常用词组

玉版宣、玉帛、玉成、玉带、玉雕、玉斗、玉壶、玉皇、玉茭、玉洁、玉洁冰清、玉兰、玉兰片、玉立、玉米、玉米面、玉米片、玉盘、玉佩、玉器、玉清宫、玉容、玉润、玉搔头、玉色、玉山、玉食、玉石、玉石俱焚、玉蜀黍、玉碎、玉体、玉兔、玉玺、玉言、玉叶金枝、玉液、玉音、玉宇、玉簪、玉札、玉照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SGIY  五笔98  SDHY  仓颉  DMF  郑码  FGI  四角  41990  结构  左右电码  2637  区位  1713  统一码  676F  笔顺  一丨ノ丶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杯的拼音:bēi(ㄅㄟ)  

⒈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杯子。杯盘狼藉。杯中物(指酒)。

⒉ 杯状的锦标:奖杯。杯赛。夺杯。

统一码

杯字UNICODE编码U+676F,10进制: 26479,UTF-32: 0000676F,UTF-8: E6 9D AF。

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㮎柸桮棓盃

汉英互译

cup、trophy

造字法

形声:从木、不声

English

cup, g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杯的拼音:

桮、盃 bē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2) 同本义,也称“耳杯” [cup]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

杯圈不能饮焉。——《礼记·玉藻》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茶杯;杯茗(茶杯与茶水);杯酒戈矛(比喻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

(4) [佛家语]∶舟船。晋僧有常乘木杯渡水者,人称杯渡和尚,后因以杯借指舟船 [boat]。如:杯渡(指僧人云游)

(5) 酒 [wine]。如:杯炙(酒菜);杯酌(酒杯)

(6) 比赛中发给胜利者的杯状奖品 [cup as a prize]。如:金杯;银杯

词性变化

杯的拼音: bēi  

〈词性:量〉

(1) 表示以杯量的量 [cup]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浊酒一杯家万里。——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一杯水;三杯酒

常用词组

杯弓蛇影、杯酒释兵权、杯盘狼藉、杯水车薪、杯水粒粟、杯托、杯子

象箸玉杯: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