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衔口垫背的意思

xiánkǒudiànbèi

衔口垫背



拼音xián kǒu diàn bèi

注音ㄒ一ㄢˊ ㄎㄡˇ ㄉ一ㄢˋ ㄅㄟˋ

解释衔口:给死尸嘴含珍珠等物;垫背:给死尸背上放钱。借指死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凤姐道:‘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什么呢!’”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衔口垫背是中性词。

繁体銜口墊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án   注音  ㄒ一ㄢˊ   繁体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TQFH  五笔98  TQGS  仓颉  HOOPN  郑码  OIP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902  区位  4746  统一码  8854  笔顺  ノノ丨ノ一一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衔(銜)的拼音:xián(ㄒ一ㄢˊ)  

⒈ 马嚼子。

⒉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⒊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⒋ 接受,奉:衔命。

⒌ 指前后相接:衔接。

⒍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军衔。官衔。

统一码

衔字UNICODE编码U+8854,10进制: 34900,UTF-32: 00008854,UTF-8: E8 A1 94。

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銜啣㘅

汉英互译

bear、hold in the mouth、rank、title

造字法

会意:从钅、从行

English

bit; hold in mouth, bite; ga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衔的拼音:

銜、啣 xián  

〈词性:动〉

(1) 口含 [hold in the mouth]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3) 怀藏 [harbor;cherish]

衔之次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5) 奉接,接受 [accept]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6)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7)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connect]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8) 包含,蕴含 [cherish;contain]

衔远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词组

衔恨、衔接、衔枚、衔头、衔尾、衔尾相随、衔冤

  拼音  kǒu   注音  ㄎㄡ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KKKK  仓颉  R  郑码  JA  四角  6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656  区位  3158  统一码  53E3  笔顺  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统一码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词性变化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常用词组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拼音  diàn   注音  ㄉ一ㄢˋ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RVYF  仓颉  QIG  郑码  DQSB  四角  55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67  区位  2170  统一码  57AB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垫(墊)的拼音:diàn(ㄉ一ㄢˋ)  

⒈ 衬在底下或铺在上面:垫高。垫平。垫背。垫脚石(喻被人用来往上爬)。

⒉ 用来衬、铺的东西:垫子。垫褥。

⒊ 替人暂付款项:垫款。垫付。垫支。

⒋ 陷沉,淹没:垫没(mò ㄇㄛˋ  )。垫陷。

⒌ 填补空缺:垫补。

统一码

垫字UNICODE编码U+57AB,10进制: 22443,UTF-32: 000057AB,UTF-8: E5 9E AB。

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墊㼭

汉英互译

fill up、mat、pillow、tray、underlay

造字法

形声:从土、执声

English

advance money, pay for an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垫的拼音:

d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土,执声。本义:下陷,淹没)

(2) 同本义 [sink down]

垫,下也。——《说文》

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方言六》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书·益稷》。郑注:“垫,陷也。”疏:“垫是下湿之名。”

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汉书·王莽传下》

则厕足而垫之。——《庄子·外物》

(3) 又如:垫没(下沉);垫溺(陷溺);垫裂(塌陷破裂);垫陷(下陷。亦指陷入困境)

(4) 用别的东西衬在下面,使物加高、加厚或起隔离作用 [make level higher or thicker by putting sth. under or propping it up]。如:拿土垫栏;把床垫高点;垫料(垫脚。给牲畜棚、圈垫干土、碎草等);垫踹儿(铺在器物下供践踏用的东西。又指受人迁怒以泄忿;垫踹窝垫平路面。引申为供人践踏、代人受过)

(5) 暂时替人付钱 [pay for sb.]。如:我今天没带钱,你先垫一垫;垫本;垫借

(6) 排球运动中接球的一种传球动作 [bound]。如:球垫起来了,她却倒在地上

(7) 填补胃里的空虚 [fill]。如:你饿了,我这儿还有点饺子,你先垫一垫

(8) 支撑 [prop up]。如:垫戏(正戏因故晚场,临时上演的小戏)

(9) 埋藏 [bury]。如:垫财(埋藏的财物)

词性变化

垫的拼音:

diàn  

〈词性:名〉

铺在床、椅或其他器物上的东西 [cushion;mat;pad]。如:椅垫;鞋垫;坐垫;跪垫;草垫

垫的拼音:

diàn  

〈词性:形〉

地势低洼的 [low]。如:垫隘(本指居住的地方低洼潮湿,借喻生活困苦);垫湿(低洼潮湿)

常用词组

垫被、垫背、垫补、垫底儿、垫付、垫高、垫肩、垫脚、垫脚石、垫圈、垫款、垫料、垫片、垫平、垫圈、垫支、垫子

  拼音  bèi bēi   注音  ㄅㄟˋ ㄅㄟ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UXEF  仓颉  LPB  郑码  TIRQ  四角  1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5154  区位  1719  统一码  80CC  笔顺  丨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背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⒉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⒊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⒋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⒌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⒍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⒎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⒏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

⒐ 偏僻:背静。

⒑ 听觉不灵:耳背。

其他字义

背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人用背驮(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统一码

背字UNICODE编码U+80CC,10进制: 32972,UTF-32: 000080CC,UTF-8: E8 83 8C。

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倍偝北揹

汉英互译

back、recite、violate、unlucky

相关字词

负、向、腹

造字法

形声:从月、北声

English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背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人用脊背驮 [东西] [have on one's 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常用词组

背包、背本就末、背不住、背部、背场儿、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驰、背搭子、背褡、背道儿、背道而驰、背地里、背篼、背恩忘义、背风、背风港、背风面、背旮旯儿、背光、背后、背脊、背井离乡、背景、背静、背靠、背靠背、背离、背理、背篓、背面、背谬、背叛、背气、背弃、背人、背山起楼、背生芒刺、背时、背书、背熟、背水一战、背水阵、背诵、背向、背心、背信、背信弃义、背兴、背眼、背阴儿、背影儿、背约、背运、背着手

衔口垫背: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