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献曝之忱的意思

xiànzhīchén

献曝之忱



拼音xiàn pù zhī chén

注音ㄒ一ㄢˋ ㄆㄨˋ ㄓ ㄔㄣˊ

解释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出处《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例子这些浅见,表示我一点“献曝之忱”,请你参考。

用法作宾语;用于自谦。

感情献曝之忱是中性词。

繁体獻曝之忱

近义田父献曝

英语prove one's honest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àn   注音  ㄒ一ㄢˋ   繁体    
部首  犬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FMUD  仓颉  JBIK  郑码  EDGS  四角  43284  结构  左右电码  3759  区位  4755  统一码  732E  笔顺  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献(獻)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⒉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⒊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统一码

献字UNICODE编码U+732E,10进制: 29486,UTF-32: 0000732E,UTF-8: E7 8C AE。

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dicate、offer、present、show、display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ffer, present; show, displ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献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会意。从犬,鬳( yàn  )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2) 同本义 [sacrifice]

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说文》

犬曰羹献。——《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

献禽以祭祖。——《周礼·大司马》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仪礼·聘礼》

(3) 又如:献尸(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献帛(祭祀礼仪之一,献上巾帕);献爵(祭祀礼仪之一,献酒);献台(祭台)

(4) 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offer;present]

献,进也。——《广雅》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周礼·鳖人》

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

称远近而等贡献。——《荀子·正论》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献诸朝。

(5) 又如:献馘(杀敌立功);献新(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献曲(进献乐曲)

(6) 呈现;现露 [show oneself]

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后汉书·皇后纪上》

(7) 又如:献地理图(比喻揭穿底细);献好儿(讨好);献台(比武台;赛台)

(8) 进 [enter]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楚辞》

(9) 又如:献岁(一年的开始)

(10) 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 [drink]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诗·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11) 又如:献酬(饮酒时相互酬劝);献酬交错(献酬)

(12) 庆贺 [congratulate]

晋献 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礼记》

(13) 又如:献寿(祝寿)

词性变化

献的拼音:

xiàn  

〈词性:名〉

(1) 熟知历史掌故的人 [histographer]

文献不足故也。(文:典籍)——《论语·八佾》

(2) 有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document]。如:献状(字据,契约);文献

(3) 进献的东西 [tribute]

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汉书》

常用词组

献宝、献谄、献丑、献词、献花、献媚、献纳、献上、献身、献疑、献艺

  拼音  pù bào   注音  ㄆㄨˋ ㄅㄠ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JJAI  仓颉  AATE  郑码  KKOK  四角  66099  结构  左右电码  2566  区位  3856  统一码  66DD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曝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晒:曝晒(用强烈阳光照晒)。一曝十寒(喻无恒心)。

其他字义

曝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曝光〕使感光纸或摄影胶片感光。

统一码

曝字UNICODE编码U+66DD,10进制: 26333,UTF-32: 000066DD,UTF-8: E6 9B 9D。

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曝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日、暴声

English

sun, air in sun, expose or dry in the su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曝的拼音: bào  

另见   

常用词组

曝光

基本词义

曝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日,暴声。字本作“暴”,小篆字形,从日,从出,从廾,从米。会合表示把米拿到阳光下照晒。廾( gǒng  ),两手捧物。本义:晒)

(2) 同本义 [expose to the sun]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冬曝其日。——晋· 陶渊明《自祭文》

(3) 又如:一曝十寒;曝衣(晒衣服);曝罟(晒网);曝射(曝晒照射);曝书(晒书);曝阳(晒太阳);曝场(曝晒粮食的场地)

(4) 暴露 [expose to the open air]。如:曝尸(暴露尸骸);曝扬(暴露传扬)

(5) 另见 bào  

常用词组

曝光、曝露、曝晒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PQN  仓颉  PLBU  郑码  UWRD  四角  94012  结构  左右电码  1820  区位  1932  统一码  5FF1  笔顺  丶丶丨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忱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真诚的情意:热忱。

⒉ 诚恳:忱挚。忱辞。

统一码

忱字UNICODE编码U+5FF1,10进制: 24561,UTF-32: 00005FF1,UTF-8: E5 BF B1。

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忄、声

English

truth, sincerity; sinc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忱的拼音: chén  

〈词性:形〉

(形声。从心,冘( yín  )声。本义:诚;诚信;真诚而有信用) 同本义 [sincere]。如:忱辞(至诚之辞);赤忱(赤诚)

词性变化

忱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信任 [trust]。如:忱恂(诚信)

忱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真诚的心意 [sincere feeling]。如:热忱;谢忱(感谢的心意)

献曝之忱: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