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 quán luǒ xiù
注音ㄒ一ㄢ ㄑㄨㄢˊ ㄌㄨㄛˇ ㄒ一ㄡˋ
解释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间,说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掀拳裸袖是中性词。
繁体掀拳躶袖
动物生肖牛,虎,蛇
掀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揭起,打开:掀开。掀涌。掀起。掀动。
⒉ 发动,兴起:掀风鼓浪(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掀字UNICODE编码U+6380,10进制: 25472,UTF-32: 00006380,UTF-8: E6 8E 80。
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拫搟
lift
揭、盖
形声:从扌、欣声
lift, raise; stir
详细解释◎ 掀的拼音: x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欣声。本义:举起)
(2) 同本义 [lift;raise]
掀,举出也。——《说文》
乃掀公以出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3) 又如:掀掀(高举的样子);掀然(高举的样子;飞扬的样子);掀擢(举拔,拔擢);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4) 撩起;揭开 [lift up]
刘老老掀帘进去。——《红楼梦》
(5) 又如:掀揭(掀起,揭开)
(6) 翻;推 [stir up]
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李咸用《庐山诗》
(7) 又如:掀天(翻天。极言声势之大);掀扬(折腾,磨折)
(8) 揭发,把…公开出来 [expose]。如:掀人罪状;掀他老底
(9) 攻取 [conquer]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10) 向上翘起 [turn upwards]。如:掀鼻(鼻孔朝上翘);掀屋角;浓眉掀鼻;掀髯(笑时启口张须的样子;激动的样子)
掀掉、掀动、掀风鼓浪、掀腾、掀天揭地、掀涌
拳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拳头(“头”读轻声)。
⒉ 徒手的武术:拳术。打拳。太极拳。拳谱。拳脚。
⒊ 肢体弯曲:拳曲。拳起腿来。
⒋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拳。
拳字UNICODE编码U+62F3,10进制: 25331,UTF-32: 000062F3,UTF-8: E6 8B B3。
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㩲搼
boxing、fist
形声:上形下声
fist; various forms of boxing
详细解释◎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2) 同本义 [fist]
拳,手也。——《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
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吕氏春秋》
(3) 又如:挥拳;赤手空拳
(4) 拳术;拳击 [boxing]。如:拳经(谈拳术的文字;拳术);打拳;太极拳;拳技(拳击的技法);拳法(拳击的技法)
(5) 通“弮”。弓弩 [bows]
士张空拳。——《汉书·李广传》
(6) 姓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通“蜷”。屈曲;卷曲 [curl]
其棱细则拳曲。——《庄子·人间世》
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颜氏家训·勉学》
(2) 又如:拳拳弯弯(卷曲的样子);拳毛(卷曲的毛发);拳挛(拳曲;屈曲);拳毛(毛发卷曲);拳足(卷曲脚爪);拳发(头发卷曲)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形〉
(1) 勇壮 [brave]
无拳无勇。——《诗·巧言》。传:“力也。”
有拳勇股肱之力。——《国语·齐语》。注:“人勇为拳。”
(2) 如:拳果(壮勇果断);拳勇(勇壮);拳捷(勇壮敏捷);拳猛(勇猛);拳腕(犹勇力);拳儇(勇壮矫捷)
(3) 诚挚 [honest]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胜拳拳。——《汉书·贡禹传》
(4) 又如:拳拳好善(诚心诚意行善);拳挚(诚挚)
◎ 拳的拼音: quán
〈词性:量〉
(1) 表示动量,用于拿拳头打人的动作
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水浒传》
(2) 表示物量,相当于“桩”、“件”
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好买卖不回来。——张国宾《合汗衫》
拳棒、拳打、拳打脚踢、拳击、拳脚、拳曲、拳拳、拳师、拳术、拳坛、拳套、拳头、拳头产品、拳王
裸的拼音:luǒ(ㄌㄨㄛˇ)
⒈ 露出,没有遮盖:裸露。裸体。裸裎(脱衣露体)。赤裸裸。裸子植物。
裸字UNICODE编码U+88F8,10进制: 35064,UTF-32: 000088F8,UTF-8: E8 A3 B8。
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㒩倮儽臝躶
nakedness
形声:从衤、果声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详细解释◎ 裸的拼音:
躶、臝 luǒ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赤身露体)
(2) 同本义 [naked]
臝,袒也。——《广雅》
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动物宜臝物。——《周礼·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记·陈丞相世家》
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
或白昼使臝伏。——《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
辄立臝立击鼓。——《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臝诊其尸。——《汉书·董贤传》
(3) 又如:裸衣(脱衣露体);裸行(赤身露体行走);裸戏(裸身作戏);裸形(裸体);裸国(古国名。属不穿衣服的热带民族);裸尸(使尸骨暴露于野外);裸袒(赤身裸体)
(4) 捋,撩 [pull up]。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 裸的拼音: luǒ
〈词性:名〉
露出的身体 [naked body]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裸的拼音: luǒ
〈词性:形〉
(1)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bare]
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3) 兽类短毛的 [short-hair]。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裸露、裸体、裸线、裸袖揎衣、裸子植物
袖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袖子。套袖。袖标。
⒉ 藏在袖子里:袖藏。袖手旁观。袖刃(袖藏利刃)。
袖字UNICODE编码U+8896,10进制: 34966,UTF-32: 00008896,UTF-8: E8 A2 96。
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褎褏
sleeve
形声:从衤、由声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详细解释◎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sleeve]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cuff]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藏物于袖中 [carry in sleeve]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袖标、袖管、袖箭、袖口、袖手旁观、袖套、袖筒、袖章、袖珍、袖珍本、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