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o gàn tú zhì
注音ㄒ一ㄠ ㄍㄢˋ ㄊㄨˊ ㄓˋ
解释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明史 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感情宵旰图治是中性词。
繁体宵旰圖治
近义昃食宵衣
动物生肖牛,虎,蛇
宵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夜: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
宵字UNICODE编码U+5BB5,10进制: 23477,UTF-32: 00005BB5,UTF-8: E5 AE B5。
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night
形声:从宀、肖声
night, evening, dark
详细解释◎ 宵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宀( mián ),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2) 同本义 [night]
宵,夜也。——《说文》
宵中星。——《书·尧典》
禁宵行者。——《周礼·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长。——《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
宵扈宵。——《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
昼尔于茅,宵尔索宵。——《诗·豳风·七月》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处。——宋· 柳永《雨霖铃》
(3) 又如:宵烟(指夜晚的烟雾);宵宿(住宿;住宿的地方);宵夕(晚上);宵中(夜里,晚上);宵分(半夜,深夜);宵行(夜间出行);宵征(宵行,夜行);宵朗(夜空晴朗)
(4) 前半夜[the first half of the night(from night-fall to midnight)]
禁宵行者,夜游者。——《周礼·秋官》
(5) 通“绡”。丝织品的一种 [silk]
姆纅笄宵衣。——《仪礼·士昏礼》
(6) 又如:宵衣(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7) 小吃、便餐、快餐 [snack]。如:夜宵
◎ 宵的拼音: xiāo
〈词性:形〉
(1) 假借为“小”。小 [small;bad]
宵雅肆三。——《礼记·乐记》。注:“宵之言小也。”
宵人之离外刑者。——《庄子·列御寇》。注:不由明坦之途者,谓之宵人。”
毋桐好逸,毋迩宵人。——《汉书·武五子传》。颜注:“无好逸游之事,迩小人也。”
(2) 又如:宵碎(小而细碎);宵民(小民。普通老百姓)
宵旰、宵旰忧劳、宵禁、宵衣旰食
旰的拼音:gàn(ㄍㄢˋ)
⒈ 晚,天色晚: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
旰的拼音:hàn(ㄏㄢˋ)
⒈ 〔旰旰〕盛大的样子,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旰字UNICODE编码U+65F0,10进制: 26096,UTF-32: 000065F0,UTF-8: E6 97 B0。
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旰字收录于 现通表 。
sunset, dusk; evening
详细解释◎ 旰的拼音: g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 同本义 [in the evening;late in the day]
旰,晚也。——《说文》
日旰君勤。——《左传·昭公十二年》
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左传·襄公十四年》
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
(2) 又如:旰食(因事忙而晚食。喻国事繁忙)
图(圖)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图案。图谱。图鉴。
⒉ 指地图:《亚洲略图》。图穷匕见。
⒊ 画:画影图形。
⒋ 计谋,计划:宏图(亦作“弘图”、“鸿图”)。良图。
⒌ 谋取,希望得到:图谋。图利。企图。妄图。励精图治。唯利是图。
图字UNICODE编码U+56FE,10进制: 22270,UTF-32: 000056FE,UTF-8: E5 9B BE。
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圖図圗
chart、drawing、fig、map、plot、picture、intention、attempt、plan
原为会意
diagram; chart, map, picture
详细解释◎ 图的拼音:
圖 t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 ),表示范围。啚( bǐ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2) 同本义 [plan and contrive;consider again and again]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sheme;seek;pursue;design]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plan and prepare;project]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draw]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imitate]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expect]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图的拼音:
圖 tú
〈词性:名〉
(1) 所画的图画 [picture;drawing;chart]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map]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domain]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intentions]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tower]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tu]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book]。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图案、图报、图财害命、图册、图存、图钉、图画、图籍、图件、图鉴、图解、图景、图赖、图例、图利、图录、图们江、图谋、图穷匕首见、图示、图书、图书馆、图书室、图说、图腾、图腾崇拜、图腾柱、图文并茂、图像、图形、图章、图纸
治的拼音:zhì(ㄓˋ)
⒈ 管理,处理: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
⒉ 整理:治河。治水。
⒊ 惩办:治罪。处(chǔ )治。
⒋ 医疗:治病。治疗。医治。
⒌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治蝗。治蚜虫。
⒍ 从事研究:治学。治史。
⒎ 安定: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
⒏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治。治所。
⒐ 姓。
治字UNICODE编码U+6CBB,10进制: 27835,UTF-32: 00006CBB,UTF-8: E6 B2 BB。
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乿
control、cure、govern、manage、punish、rule
乱
形声:从氵、台声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详细解释◎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govern]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handle;treat]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manage]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cure]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punish]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try]。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build;construct]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drain]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rearch;study]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political affairs]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形〉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stable]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治安、治本、治标、治病救人、治国、治国安民、治家、治经、治理、治疗、治权、治丧、治世、治水、治丝益棼、治所、治下、治学、治愈、治装、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