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注音ㄒ一ㄚˋ ㄨˇ ㄍㄨㄛ ㄍㄨㄥ
解释《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感情夏五郭公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夏的拼音:xià(ㄒ一ㄚˋ)
⒈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⒉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⒊ 指中国:华夏。
⒋ 姓。
夏字UNICODE编码U+590F,10进制: 22799,UTF-32: 0000590F,UTF-8: E5 A4 8F。
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昰廈夓
summer
冬
会意:从页、从臼、从攵
summer; great, grand, big
详细解释◎ 夏的拼音: xià
〈词性: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 ),人头。臼( jù ),两手,攵( suī ),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 夏的拼音: xià
〈词性:形〉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播、夏布、夏锄、夏管、夏侯、夏后氏、夏季、夏口、夏历、夏粮、夏令、夏令营、夏秋、夏日、夏收、夏熟、夏熟谷物、夏天,夏季、夏衣、夏禹、夏耘、夏至、夏种、夏装
五的拼音:wǔ(ㄨˇ)
⒈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五字UNICODE编码U+4E94,10进制: 20116,UTF-32: 00004E94,UTF-8: E4 BA 94。
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㐅伍
cinque、five
会意:从二、从
five; surname
详细解释◎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 五的拼音: wu
数
(1) 四加一的和 [five]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five]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pair;couple]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4)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troops]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five emperors]。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star's name]。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五霸、五保、五倍子、五采、五彩、五彩缤纷、五常、五城、五城御史司坊、五代、五帝、五冬六夏、五斗橱、五斗柜、五毒,五毒儿、五毒俱全、五短三粗、五短身材、五反、五方、五方杂处、五更、五更转、五供、五古、五谷、五鼓、五谷丰熟、五官、五光十色、五行八作、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花大绑、五花肉、五黄六月、五荤、五讲四美、五角大楼、五角星[形]、五戒、五金、五经、五里云雾、五粮液、五陵、五岭、五律、五伦、五马、五马分尸、五马六猴、五内、五权宪法、五日京兆、五色、五色缤纷、五声、五十步笑百步、五世其昌、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五台、五体投地、五味、五线谱、五星红旗、五行、五刑、五言诗、五颜六色、五液、五一国际劳动节、五音、五月节、五岳、五蕴、五指山、五洲
郭的拼音:guō(ㄍㄨㄛ)
⒈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⒉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⒊ 姓。
郭字UNICODE编码U+90ED,10进制: 37101,UTF-32: 000090ED,UTF-8: E9 83 AD。
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郭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虢墎
形声:从阝、享声
outer part (of a city); surname
详细解释◎ 郭的拼音: guō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the outer wall of a city]
郭,外城也。——《说文》
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
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又如: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4) 泛指城市 [city]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5) 又如: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6) 通“廓”。外部,外周 [outer frame or sheath]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
(7) 又如: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8) 春秋国名 [Guo state]。在今山东省北部
(9) 皮 [skin]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
(10) 又如: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11) 通“椁”( guǒ )。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outer coffin]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12) 姓。如: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 郭的拼音: guō
〈词性:动〉
(1) 扩张;扩大 [expand]。如:郭胸(扩胸)
(2) 通“廓”( kuò )
(3) 开拓 [open up]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4) 空 [empety]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
公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⒋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⒎ 雄性的:公母。公畜。
⒏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⒐ 姓。
公字UNICODE编码U+516C,10进制: 20844,UTF-32: 0000516C,UTF-8: E5 85 AC。
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㒶
fair、general、impartial、public、father
母、私、婆
会意:从八、从厶
fair, equitable; public; duke
详细解释◎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副〉
(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公安、公案、公报、公报私仇、公倍[数,式]、公布、公厕、公差、公车、公称、公尺、公畜、公道、公道、公德、公敌、公地、公爹、公断、公断、公而忘私、公法、公房、公费、公分、公愤、公府、公干、公告、公共、公共财产、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公、公股、公馆、公国、公海、公害、公函、公会、公鸡、公积金、公祭、公家、公假、公检法、公交、公斤、公举、公决、公爵、公开、公开、公开信、公款、公里、公理、公历、公立、公立学校、公粮、公路、公论、公马、公买公卖、公猫、公民、公母俩、公亩、公墓、公牛、公判、公平、公平合理、公婆、公仆、公顷、公请、公然、公认、公伤、公伤事故、公设、公社、公审、公升、公使、公式、公式化、公室、公事、公事公办、公署、公司、公私、公私合营、公私兼顾、公诉、公堂、公推、公文、公务、公务员、公物、公心、公休、公演、公议、公益、公益金、公因式、公因子、公营、公映、公用、公有、公有制、公寓、公元、公园、公约、公约数、公允、公债、公债券、公章、公正、公证、公之于众、公职、公职人员、公制、公众、公诸同好、公诸于世、公主、公转、公子、公子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