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瑕瑜互见的意思

xiájiàn

瑕瑜互见



拼音xiá yú hù jiàn

注音ㄒ一ㄚˊ ㄩˊ ㄏㄨˋ ㄐ一ㄢˋ

解释瑜:玉的光泽;见:显露。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出处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例子瑕瑜相互见,历史有渊源。(徐特立《徐乾三十初度》诗)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瑕”,不能写作“暇”。

辨析见“瑕不掩瑜”。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客观的评价。

感情瑕瑜互见是中性词。

繁体瑕瑜互見

近义暇瑜不掩、暇瑜错陈

反义完美无缺、白璧无瑕

英语have defects as well as merits

俄语встречáется хорошее и плохо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á   注音  ㄒ一ㄚˊ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NHC  仓颉  MGRSE  郑码  CXXX  四角  17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838  区位  7206  统一码  7455  笔顺  一一丨一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瑕的拼音:xiá(ㄒ一ㄚˊ)  

⒈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⒉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⒊ 古同“霞”。

统一码

瑕字UNICODE编码U+7455,10进制: 29781,UTF-32: 00007455,UTF-8: E7 91 95。

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efect、fla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王、声

English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叚( xiá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red flaw]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gap]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loophole;opportunity]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red jade]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词性变化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动〉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lame]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常用词组

瑕不掩瑜、瑕疵、瑕玷、瑕瑜互见

  拼音    注音  ㄩˊ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WGJ  仓颉  MGOMN  郑码  COQK  四角  18121  结构  左右电码  3842  区位  7204  统一码  745C  笔顺  一一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瑜的拼音:yú(ㄩˊ)  

⒈ 美玉。

⒉ 〔瑜伽〕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

⒊ 玉的光泽,喻优点: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统一码

瑜字UNICODE编码U+745C,10进制: 29788,UTF-32: 0000745C,UTF-8: E7 91 9C。

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瑜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fine jade、virtues

造字法

形声:从王、俞声

English

flawless gem or jew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瑜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fine jade]

瑾瑜,美玉也。——《说文》

世子佩瑜玉。——《礼记·玉藻》

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淮南子·缪称》

(3) 又如:瑜玉(美玉);瑜珉(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伪、优劣);瑜珥(女子耳上的装饰品);瑜佩(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4) 玉的光彩。比喻优点。亦形容美好 [jade's splendour]

象载瑜。——《汉书·礼乐志》。注:“美貌也。”

(5) 又如:瑜百瑕一(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瑕(比喻优劣好坏);瑜璟(玉的光采)

(6) [梵语]∶瑜伽 [yoga]

常用词组

瑜不掩瑕、瑜伽

  拼音    注音  ㄏㄨˋ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XGD  五笔98  GXD  仓颉  MVNM  郑码  BDZM  四角  101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2  区位  2705  统一码  4E92  笔顺  一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互的拼音:hù(ㄏㄨˋ)  

⒈ 彼此:互相。互助。互利。互生。

统一码

互字UNICODE编码U+4E92,10进制: 20114,UTF-32: 00004E92,UTF-8: E4 BA 92。

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䇘㸦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utually, reciproca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互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a implement that use to wind up cord]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从竹,象形,谓其物象工字;中象人手推握也。”

(3) 差错 [error;mistake]

各有乘互。——陆法言《切韵序》

(4) 古代挂肉的木架 [meatrack]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牛人》。郑玄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置互摆牲。——《文选·张衡·西京赋》

(5) 门,巷门 [gate]。如:闾互(闾里巷门)

(6) 甲壳动物的总称 [crustancean]。如:互物(指有甲壳动物的总称)

词性变化

互的拼音:   

〈词性:副〉

(1) 交替;相互 [mutually;each other]

互,交互。——《字汇》

胡笳互动。——李陵《答苏武书》

以参互考日成。——《周礼·司会》

宗族盘互。——《汉书·刘向传》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互芬齿颊。——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体面互见。——蔡元培《图画》

更互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互易(法律名词。即当事人双方约定互相移转金钱以外财产权的契约。古代以物易物,便是互易);互保(互相保证);互训(两个同义词彼此互相解释);互结(人民对官署,须具两个人或两家以上的店铺互相保证的信约)

互的拼音:   

〈词性:动〉

交接 [join;connect;hand over and take over]

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书·尧典》

常用词组

互补、互不侵犯条约、互不相容、互插、互斥、互斥、互导、互感、互换、互惠、互济、互见、互利、互让、互丧、互生、互施恩惠、互通、互通有无、互为因果、互相、互相、互质、互助、互助会、互助组

  拼音  jiàn xiàn   注音  ㄐ一ㄢˋ ㄒ一ㄢ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QB  仓颉  BHU  郑码  LR  四角  77212  结构  上下电码  6015  区位  2891  统一码  89C1  笔顺  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见(見)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⒉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⒊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⒋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⒌ 会晤:会见。接见。

⒍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⒎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其他字义

见(見)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古同“现”,出现,显露。

⒉ 古同“现”,现存。

统一码

见字UNICODE编码U+89C1,10进制: 35265,UTF-32: 000089C1,UTF-8: E8 A7 81。

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catch sight of、meet with、opinion、refer to、see、vie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see;catch sight 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meet;call on]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come into contact with;be exposed to]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kick]。如:见阎王

(9) 听到 [listen]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observe;know]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match]。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词性: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常用词组

见爱、见报、见背、见财起意、见长、见称、见到、见得、见地、见多识广、见方、见访、见风使帆、见风是雨、见缝插针、见缝就钻、见怪、见怪不怪、见鬼、见好、见机、见骥一毛、见教、见解、见景生情、见老、见棱见角、见利忘义、见猎心喜、见马克思、见貌辨色、见面、见面礼、见钱眼开、见情、见仁见智、见上帝、见识、见事生风、见死不救、见所未见、见天、见兔放鹰、见兔顾犬、见外、见危授命、见微知萌、见微知著、见闻、见习、见习生、见下文、见贤思齐、见效、见笑、见笑大方、见新、见义勇为、见异思迁、见于、见责、见长、见证、见证人、见罪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appear]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recommend]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形〉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available;ready-made]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now]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