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洗耳拱听的意思

ěrgǒngtīng

洗耳拱听



拼音xǐ ěr gǒng tīng

注音ㄒ一ˇ ㄦˇ ㄍㄨㄥˇ ㄊ一ㄥ

解释见“洗耳恭听”。

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例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必须再求一风月艳丽之曲,我等洗耳拱听。”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

感情洗耳拱听是中性词。

繁体洗耳拱聽

近义洗耳恭听

英语listen with respectful attention(with open ears)

俄语прислушиваться 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ǐ xiǎn   注音  ㄒ一ˇ ㄒ一ㄢ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TFQ  仓颉  EHGU  郑码  VMRD  四角  3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156  区位  4720  统一码  6D17  笔顺  丶丶一ノ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洗的拼音:xǐ(ㄒ一ˇ)  

⒈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⒉ 清除干净:清洗。

⒊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⒋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⒌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⒍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⒎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⒏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⒐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其他字义

洗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同“冼”。

统一码

洗字UNICODE编码U+6D17,10进制: 27927,UTF-32: 00006D17,UTF-8: E6 B4 97。

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㭠洒灑

汉英互译

wash、bathe、develop

造字法

形声:从氵、先声

English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洗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wash the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wash]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clear out;purify]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redress;right]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sack;kill and loot]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revamp;trim;carve]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polish]。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词性变化

洗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a official name]。如:洗马

(2) 洗礼 [baptize]。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an ancient washing utensil]。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常用词组

洗肠、洗尘、洗城、洗床、洗荡、洗涤、洗耳恭听、洗剂、洗洁剂、洗劫、洗劫一空、洗净、洗礼、洗脸盆、洗毛、洗煤、洗煤厂、洗盆、洗染店、洗三、洗手、洗手不干、洗手间、洗刷、洗烫、洗脱、洗胃、洗心涤虑、洗心革面、洗心自新、洗雪、洗衣、洗衣店、洗衣粉、洗衣机、洗印、洗浴、洗冤、洗澡、洗濯

基本词义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洗脚 [wash one's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词性变化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名〉

(1) 姓。同“冼”。

(2) 另见   

  拼音  ěr   注音  ㄦˇ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BGHG  仓颉  SJ  郑码  CE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5101  区位  2290  统一码  8033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耳的拼音: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  )。耳垂。耳鬓厮磨(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统一码

耳字UNICODE编码U+8033,10进制: 32819,UTF-32: 00008033,UTF-8: E8 80 B3。

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EENT、aur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词性变化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的拼音: ěr  

<语气>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的拼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常用词组

耳巴、耳报神、耳背、耳边风、耳鬓厮磨、耳不离腮、耳沉、耳垂、耳戳、耳聪、耳聪目明、耳朵、耳朵软、耳房、耳粪、耳根、耳垢、耳刮子,耳掴子、耳光、耳号、耳红面赤、耳环、耳机、耳记、耳际、耳科、耳廓、耳力、耳聋、耳门、耳鸣、耳膜、耳目、耳目一新、耳剽、耳热、耳濡目染、耳软、耳软心活、耳塞、耳塞、耳生、耳石、耳食、耳屎、耳饰、耳熟、耳熟能详、耳顺、耳套、耳提面命、耳听八方、耳挖、耳挖子、耳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蜗、耳熏目染、耳炎、耳音、耳语、耳针、耳轴、耳坠子、耳子

  拼音  gǒng   注音  ㄍㄨㄥ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AWY  仓颉  QTC  郑码  DEO  四角  54081  结构  左右电码  2162  区位  2516  统一码  62F1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拱的拼音:gǒng(ㄍㄨㄥˇ)  

⒈ 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拱手。拱揖。

⒉ 两手合围:拱抱。拱木。拱璧。

⒊ 环绕:拱卫。拱护。拱北(众星环卫北极星)。

⒋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拱肩缩背。拱顶。拱门。拱桥。

⒌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拱芽。虫子拱土。

⒍ 姓。

统一码

拱字UNICODE编码U+62F1,10进制: 25329,UTF-32: 000062F1,UTF-8: E6 8B B1。

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共拲珙廾

汉英互译

arch、hump up、surround、cov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共声

English

fold hands on breast; bow, salu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 同本义 [salute with the hands folded]

拱,敛手也。——《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子路拱而立。——《论语》

颐羀垂拱。——《礼记·玉藻》

与我其拱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

拱把之桐梓。——《孟子·告子上》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3) 又如:拱默(拱手不言,以避免惹是非);拱伏(两手抱拳以示服从。伏:屈服);拱手听命(服从对方,不敢反抗);拱候(拱手相候;恭候);拱揖(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4) 围绕,环绕 [surround]

众星拱北辰。——晋· 傅玄《明君》

(5) 又如:众星拱月;拱绕(环绕);拱斗(环卫北斗星);拱北(众星围绕北辰)

(6) 肢体弯曲成弧形 [hump up]

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西游记》

(7) 又如:拱肩缩背

(8) 动物的背向上突起 [arch]。如:猫拱了拱腰

(9) 用粗嘴脸向上或向前顶掀[dig earth with the snout]

野猪一夜工夫能拱完一亩红薯。——《猎户》

(10) 又如:猪拱土

(11) 向上或向外钻 [sprout up through the earth]。如:新出的芽儿把土都拱起来了

(12) 爬到身体上 [ride]。如:我的裙子拱到膝盖上面来了

词性变化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形〉

(1) 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 [span with hands]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拱木(径围有两臂合围大的树);拱把(拱:两手合围;把:一手满握。常用来比拟树木枝干的大小)

(3) 建筑物呈弧形的 [arch]。如:拱桥;拱坝;拱己(垂拱)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名〉

通“珙”。大璧 [big jade]

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老子·六十二章》

常用词组

拱坝、拱抱、拱璧、拱顶、拱度、拱高、拱肩、拱廊、拱门、拱桥、拱手、拱手、拱卫、拱券、拱柱,拱墩

  拼音  tīng   注音  ㄊ一ㄥ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RH  仓颉  RHML  郑码  JPD  四角  62021  结构  左右电码  8126  区位  4493  统一码  542C  笔顺  丨フ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听(聽)的拼音:tīng(ㄊ一ㄥ)  

⒈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⒉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⒊ 任凭,随: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⒌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统一码

听字UNICODE编码U+542C,10进制: 21548,UTF-32: 0000542C,UTF-8: E5 90 AC。

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聽聴聼

汉英互译

audition、hear、let、listen to、obey

造字法

形声:从口、斤声

English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听的拼音:

tīng  

〈词性:动〉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listen;hear]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administer]。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诉讼案件][serve as a judge]。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wait]。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allow;let]。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reconnoiter]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词性变化

听的拼音:

tīng  

〈词性:名〉

(1) 耳朵 [ear]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tin]。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office]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常用词组

听斑、听便、听不懂、听不清、听差、听窗、听从、听错、听懂、听断、听而不闻、听房、听候、听话、听话儿、听会、听见风就是雨、听讲、听觉、听课、听来、听力、听命、听凭、听其言观其行、听其自然、听墙根,听墙根儿、听取、听任、听审、听事、听书、听说、听讼、听随、听天由命、听筒、听闻、听戏、听写、听信、听阈、听者、听诊、听政、听之任之、听众、听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