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é sī wǎng shàng
注音ㄒ一ㄝˊ ㄙ ㄨㄤˇ ㄕㄤˋ
解释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出处
繁体協私罔上
动物生肖牛,虎,蛇
协(協)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共同合作,和洽:协商。协定。协和。协调(tiáo )。协议。
⒉ 帮助,辅助:协助。协同。协理。
协字UNICODE编码U+534F,10进制: 21327,UTF-32: 0000534F,UTF-8: E5 8D 8F。
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協勰旪
assist、common、joint
会意
be united; cooperate
详细解释◎ 协的拼音:
協 xié
〈词性:形〉
(1)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 xié )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2) 同本义 [harmonious;in amity with]
協,众之同和也。——《说文》
协和万邦。——《书·尧典》。传:“合也。”
协用五纪。——《书·洪范》。传:“和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与彼协心。
协规同力。
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太玄·数》
(3) 又如:协允(合理公平);协气(和气);协恭(友好而同心协力);协睦;协畅;协调;协泰(协和安泰)
(4) 合;共同 [joint;common]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注:“同也。”
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书·盘庚下》。孔传:“汝无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5) 又如:协谋(共同谋略);协爱(共同热爱);协庆(共同庆贺);协比(勾结在一起做坏事。即朋比)
◎ 协的拼音:
協 xié
〈词性:动〉
(1) 调和;调整 [mediate]
协此四国。——《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协正(调整而使之正确);协序(调和使有规律);协律(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协顺(调和使如意)
(3) 帮助 [assist]。如:协饷(由税收富裕的省调济拨款协助贫困省);协济(接济);协飞熊(相传周文王梦见飞熊,占卜得要贤臣。后果遇姜尚。比喻帝王得贤之征兆)
(4) 顺服 [obey]
上帝时歆,下民祗协。——《书·微子之命》
(5) 又如:协从;协附(依附);协服
(6) 用同“胁”。逼迫 [force]
余皆协从。——《金声玉振集》
(7) 怀抱 [cherish]。如:协孕(怀孕);协私网上;协情
(8) 符合 [conform]
实有爽德,协于丹朱。——《国语·周语上》
(9) 又如:协韵(符合韵律);协义(符合礼义);协句(协韵);协中(符合中庸)
(10) 合并 [incorporate]。如:协意(合成一种意义)
(11) 勾结 [collude with]。如:协党(结党);协比(勾结)
◎ 协的拼音:
協 xié
〈词性:名〉
(1) 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在镇之下。三营为标,两标一协。相当于后代的旅 [brigade]
那本标三营,分防二协,都受他调遣。——《儒林外史》
(2) 又如:协台(副将)
协定、协会、协理、协力、协商、协调、协同、协同作用、协议、协约、协约国、协助、协作
私的拼音:sī(ㄙ)
⒈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私人。私有。私见。私仇。私情。私营。私欲。
⒉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私自。私刑。私货。走私。私生子。
⒊ 暗地里:私议。私奔。隐私。窃窃私语。
私字UNICODE编码U+79C1,10进制: 31169,UTF-32: 000079C1,UTF-8: E7 A7 81。
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厶
illicit、personal、private、secret、selfish
公
形声:从禾、厶声
private, personal; secret
详细解释◎ 私的拼音: sī
〈词性:名〉
(1) (形声。从禾,厶( sī )声。本义:禾;庄稼)
(2) 同本义 [standing grain]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
(3) 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sister’s husband]
谭公维私。——《诗·卫风·硕人》。孔颖达疏引 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
(4) 男女阴部 [pudenda of men and women;private part of the body]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汉· 伶玄《赵飞燕外传》
(5) 又如:私病;私处(生殖器)
(6) 日常衣服 [everyday clothes]
薄污我私。——《诗·周南·葛覃》
(7) 又如:私衣(官吏日常的便衣)
(8) 非法的货物 [illegal goods]。如:走私;贩私;缉私
(9) 古指私田 [private field]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10) 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servant]
某也,夫子之贱私。——《仪礼》
(11) 又指诸侯国君的嬖臣妾媵
君多私。——《国语》
(12) 又如:蓄私
◎ 私的拼音: sī
〈词性:形〉
(1) 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individual;private;personal]
汉之为 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丹不忍以乇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兼覆无遗谓之公,反公为私。——《贾子道术》
私者,下之所以侵法乱主也。——《管子·任法》
皇天无私阿兮。——《离骚》
寡君君之私也。——《仪礼·燕礼》。注:“谓独受恩厚也。”
大夫有私丧。——《礼记·杂记》。注:“妻女子之丧也。”
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公羊传·昭公五年》
(2) 又如:私宴(私人的宴乐;举行家宴);私衙(官吏的私第);私憾(私人之间的怨恨);私淑(对自己没有从学的前辈的敬仰);私力(私人的权力);私田(私人所有的田地);私地(私人的土地或地区);私邑(封邑。私人的领地);私兵(私人拥有的士兵);私客(私人的门客);私奴(旧时私家蓄养以供役使的奴仆)
(3) 秘密的;不公开的 [secret]
项王乃疑 范增与 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又如:私款(私下聚会并招待);私倒(秘密买进卖出);私习(秘密学习);私盟(秘密结盟);私瘗(私下掩埋);私门(暗娼);私休(私下了结);私肥(贪污中饱);私房关目(夫妻之间的秘密事情,隐私);私房走野(乱搞男女关系);私盐包儿(比喻麻烦事儿。过去私人贩盐是犯法的,故称);私盐私醋(比喻不能公开的事);私肚子(私孕);私路(不为人知的小路);私慝(关系暧昧);私面(私下会面);私赏(私下赏赐)
(5) 邪,不正 [evil]
若虽知之,奚道知其不为私?——《吕氏春秋》
(6) 小 [small]
私,小也。自关而西, 秦晋之郊, 梁益之间,凡物小者谓之私。——《方言》
(7) 非法的 [illegal;unlawful]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
(8) 又如:私刑;私盐
◎ 私的拼音: sī
〈词性:动〉
(1) 通奸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woman, man)]
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战国策·燕策》
(2) 又如:私奸(私自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私夫(姘夫)
(3) 排尿;小便 [urinate]
师慧过 宋朝,交私焉。——《左传·襄公十五年》
(4) 又如:私起(夜晚起床小便)
(5) 偏爱 [show favouritism to s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私称(偏爱的称谓);私溺(偏爱);私爱(偏爱;指私自宠爱的人);私厚(偏爱厚待);私阿(偏爱;曲意庇护);私幸(指受到帝王宠爱的臣子);私昵(指所亲近宠爱的人);私我(偏爱我)
(7) 贪爱,求多 [be greedy for]
王虽有万金,弗得私也。——《战国策》
(8) 占有 [possess]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9) 用财物买通,贿赂 [bribe]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 私的拼音: sī
〈词性:副〉
(1) 私下,偷偷地 [privately;secretly;stealthily]
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 樊於期。——《战国策·燕策》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私分(私自分配);私布(私自陈述);私市(私自买进);私充(私自冒充顶替);私巡(指天子私自巡游);私求(私自有所要求);私见(私自谒见);私伺(私自探望);私私(私自地;暗暗地);私庇(暗中庇护);私地(暗中;背地里);私意儿(背地里,有意地)
私奔、私产、私仇、私敌、私邸、私底下、私方、私房、私房、私房话、私房钱、私访、私愤、私馆、私货、私己、私家、私交、私利、私虑、私囊、私念、私情、私曲、私人、私人、私人财产、私人秘书、私商、私生活、私生子、私史、私事、私室、私淑、私塾、私诉、私通、私通、私吞,私占、私窝子、私下、私心、私心、私心话、私心杂念、私休、私议、私益、私谊、私营、私有、私有制、私语、私欲、私怨、私愿、私衷、私自
罔的拼音:wǎng(ㄨㄤˇ)
⒈ 蒙蔽,诬: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
⒉ 无,没有:罔极(a.没有定准,变化无常;b.无穷,久远)。置若罔闻。
⒊ 古同“惘”,失意。
⒋ 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罔字UNICODE编码U+7F54,10进制: 32596,UTF-32: 00007F54,UTF-8: E7 BD 94。
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罔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網㒺誷
deceive、not
形声:从冂、亡声
net; deceive; libel; negative
详细解释◎ 罔的拼音: wǎ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 同本义。同“网” [net]
[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为也。
(3) 又如:罔置(泛指捕猎的网具);罔罟(渔猎时所用的罗网);罔罗(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
(4) 法网 [the net of justice]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 罔的拼音: wǎng
〈词性:形〉
(1) 迷惑。失意。通“惘” [puzzle]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3) 不正直 [dishonest]。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犹枉屈)
(4) 无知的 [ignorant]。如:罔觉(无知)
◎ 罔的拼音: wǎng
〈词性:动〉
(1) 结网 [net]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2) 诬,无中生有 [slander]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
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
(3) 又如:罔利(渔利);罔贪(奸诈贪婪)
(4) 欺骗;蒙蔽 [hoodwink;deceive]
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
(5) 又如:罔上(欺骗君上);罔主(欺骗君主);罔民(欺骗陷害百姓);罔冒(欺骗冒充);罔辟(欺骗君主);罔惑(欺枉蛊惑);罔渎(欺枉轻慢);罔人(欺骗、欺诈他人);罔己(受人欺骗陷害)
(6) 害,陷害 [frame up]。如:罔念(谓不思为善)
(7)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don’t]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8) 无;没有 [not]
以谨罔极。——《诗·大雅·民劳》
罔敷求先王。——《诗·大雅·抑》
罔,无也。——《尔雅·释言》
君罔谓汝何之。——《楚辞·九章·惜诵》
罔有不韪。
上罔显于羲皇。—— 扬雄《剧秦美新》
罔不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没有见过汉人);罔恤民隐(不管百姓的隐忧);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无所藏匿);罔莫(无不);罔恤(无忧无虑);罔知(不知);罔顾(不顾)
◎ 罔的拼音: wǎng
〈词性:副〉
(1) 不 [not;no]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
(2) 又如:罔已(犹不尽);罔既(不尽);罔效(不能报效);罔措(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罔替(不更换;不废除);罔惑(不惑)
罔上虐下、罔知所措
上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⒉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进:冲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药。
⒑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⒒ 拧紧发条:上弦。
⒓ 登载,记:上账。
⒔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⒕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⒖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⒗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上的拼音:shǎng(ㄕㄤˇ)
⒈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上字UNICODE编码U+4E0A,10进制: 19978,UTF-32: 00004E0A,UTF-8: E4 B8 8A。
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丄
ascending、go to、go up、previous、submit、superior
下
指事
top; superior, highest; go up, send up
详细解释◎ 上的拼音: shǎng
—— 指上声,“上 2 ”( shàng )的又音
上声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high]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下肩(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4) 上天;天帝[sky]
文王在上。——《诗·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天怒(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灵;天神);上都(指天宫)
(6)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superiors;higher-ups;higher authority]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上流(上辈);上蒸下报(晚辈男人和长辈女子通奸叫“蒸”或“烝”;反之,叫“报”);上户(富家巨室);上厅(官署);上宪(上司;上级官员);上上乘(等级最高的);上位(高位,显达的职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辅,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emperor]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规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国(汉代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多指国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猎、玩耍的园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园囿)
(10)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musical note do]
(11) 时间,时候 [time]
三岁上读得书,五岁上属得对。——宋·佚名《张协状元》
(12) 方位词,边,畔 [side]
送我乎淇之上矣。——《诗·鄘风·桑中》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first-class;first-rate;superior]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上色(上等;高级);上行首(色艺俱佳的妓女);上风官司(占优势能打赢的官司);上庠(古代的大学;太学);上色徒弟(高徒;出色的徒弟);上样(上等);上分(上等的福分);上厅行首(色艺最佳的官妓);上才(上等的才能;上等的材料);上卿(指大臣的最高官阶)
(3) 时间或次序在前[previous]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4) 又如:上件因依(上述因由);上项(前头);上方(前面);上宙(上古);上叶(前代;先世);上次(前次,上回);上首徒弟(入室弟子,大徒弟);上风头(风吹来的一方);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5) 远;久远[faraway;distant]
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上世(远古时代);上皇(太古的帝皇)
(7) 犹正,主要意义[main]。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8) 广大[vast;broad]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9) 又如:上路(大路;通衢);上道(通衢;大路)
(10) 丰足[rich]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11) 又如:上收(上等年成,丰收);上岁(丰年);上熟(上等收成)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登;上升;向上[go up;mount]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上圻(上岸);上升(升天);上高台盘(攀高位;向上爬);上仙(道家谓升天成仙);上征(上升);上假(上升,登天);上潮(涨潮)
(3) 上报;呈报[report]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上复(禀报;奉告);上控(上诉);上详(向上级呈报请示);上变(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上功(呈报功劳);上言(进呈言辞)
(5) 进献,送上[present to one’s superior]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书)
(7) 崇尚,提倡 [advocate]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8) 上缴;交纳[pay]。如:上印(上缴官印)
(9) 增加;添补[add]。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上测(站测,施用测刑)
(10) 向前;前进 [advance]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11) 又如: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12) 去;到[go]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门怪人(到人家里去责怪人家);上桩(上场;赌博);上花台(戏曲俗语。逛妓院,嫖妓);上城(进城);上墓(扫墓);上冢(上坟;扫墓);上馆子(去酒楼、饭店吃喝);上边(到边远的地方去)
(14) 到任;就职[take up]。如:上任;上官(受命上任);上台
(15) 当值[be on duty]。如:上直(上班;当值);上宿(值夜);上番(上班)
(16) 放到;放进[put into]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7) 又如:上腰(装进腰包。多指赚取非分的钱财)
(18) 安装;装上 [install]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9) 陷入,遭受[fall into]。如:上了竿儿(上了钩;中了圈套);上鬼当(中圈套);上船(设圈套陷害他人)
(20) 合符[accord with]。如:上不上,下不下(犹言正好;恰恰);上时(最合适的时令)
(21) 教授;学习 [conduct;study]。如:上书(私熟先生教课);上馆(塾师到东家授课)
(22) 燃点 [fire]。如:上火(点灯);上纸(焚化冥钱;吊丧);上灶(烧饭煮菜);上香(烧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烧);上锅(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锅内烧热)
(23) 拧紧 [wind up]。如:上弦;上绳(捆绑);
(24) 敬辞,犹进用[visit]。如:上谒
(25)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26) 记住 [remember,bear in mind]。如:上心
(27) 涂;搽;敷 [paint]。如:上药;上色
(28) 另见 shǎng
上岸、上班、上半晌、上半身、上报、上辈子、上边、上标、上膘、上宾、上菜、上苍、上操、上策、上层、上层建筑、上场、上朝、上乘、上船、上床、上唇、上蹿下跳、上达、上当、上当受骗、上等、上帝、上吊、上调、上方宝剑、上房、上访、上坟、上分、上粪、上峰、上风、上浮、上纲、上告、上工、上弓、上供、上钩、上古、上官、上海、上好、上浣、上火、上货、上级、上计、上将、上交、上缴、上街、上届、上界、上进、上举、上卷、上客、上课、上口、上款、上来、上来、上了贼船、上联、上脸、上梁、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流、上路、上马、上门、上面、上命、上年、上年纪、上爬、上品、上坡、上铺、上气、上气不接下气、上切、上情、上去、上人、上任、上山、上上、上身、上升、上声、上士、上市、上世、上首、上寿、上书、上疏、上述、上闩、上水、上税、上司、上诉、上溯、上算、上锁、上台、上堂、上膛、上套、上体、上天、上天入地、上调、上头、上头、上推下卸、上屋、上西天、上下、上下打量、上下翻腾、上下浮动、上下其手、上下水、上下文、上弦、上限、上相、上校、上鞋、上心、上刑、上行下效、上学、上旬、上演、上夜、上谒、上衣、上瘾、上映、上游、上谕、上元节、上涨、上账、上阵、上冢、上装、上奏、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