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ǐ gòu qiú xiá
注音ㄒ一ˇ ㄍㄡˋ ㄑ一ㄡˊ ㄒ一ㄚˊ
解释见“洗垢求瘢”。
出处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过分挑剔别人的缺点。
感情洗垢求瑕是中性词。
繁体洗垢裘瑕
近义洗垢求瘢、洗垢索瘢
英语pick flaws(pick holes i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洗的拼音:xǐ(ㄒ一ˇ)
⒈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⒉ 清除干净:清洗。
⒊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⒋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⒌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⒍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⒎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⒏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⒐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洗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同“冼”。
洗字UNICODE编码U+6D17,10进制: 27927,UTF-32: 00006D17,UTF-8: E6 B4 97。
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㭠洒灑
wash、bathe、develop
形声:从氵、先声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详细解释◎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wash the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wash]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clear out;purify]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redress;right]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sack;kill and loot]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revamp;trim;carve]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polish]。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a official name]。如:洗马
(2) 洗礼 [baptize]。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an ancient washing utensil]。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洗肠、洗尘、洗城、洗床、洗荡、洗涤、洗耳恭听、洗剂、洗洁剂、洗劫、洗劫一空、洗净、洗礼、洗脸盆、洗毛、洗煤、洗煤厂、洗盆、洗染店、洗三、洗手、洗手不干、洗手间、洗刷、洗烫、洗脱、洗胃、洗心涤虑、洗心革面、洗心自新、洗雪、洗衣、洗衣店、洗衣粉、洗衣机、洗印、洗浴、洗冤、洗澡、洗濯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洗脚 [wash one's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名〉
(1) 姓。同“冼”。
(2) 另见 xǐ
垢的拼音:gòu(ㄍㄡˋ)
⒈ 污秽,脏东西:污垢。泥垢。牙垢。垢腻。垢秽。垢敝(又脏又破)。
⒉ 同“诟”。
垢字UNICODE编码U+57A2,10进制: 22434,UTF-32: 000057A2,UTF-8: E5 9E A2。
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坸詬㻈
dirty、filthy
形声:从土、后声
dirt, filth, stains; dirty
详细解释◎ 垢的拼音: gòu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2) 同本义 [dirt;filth]
垢,浊也。——《说文》
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庄子·大宗师》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大体》
爬罗剔块,刮垢磨光。——韩愈《进学解》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4) 耻辱,因不名誉而产生的羞耻感 [shame]
受天下之垢。——《庄子·让王》
国君含垢。——《左传·宣公十五年》
(5) 沉积的水垢,尤指烧水器皿(如锅炉)内部的 [scale]。如:锅垢;水垢
(6) 蒙受屈辱或贬抑的实例 [disgrace;humiliation]。如:忍辱含垢;垢辱;垢耻(耻辱);垢误(蒙耻受害)
(7) 邪恶,邪恶的人或事 [evil]。如:藏垢纳污
◎ 垢的拼音: gòu
〈词性:形〉
(1) 污秽不洁 [dirty;filthy]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蓬头垢面;垢氛(污浊的气氛);垢尘;垢俗(尘俗);垢染(污染);垢玩(污浊混乱,玩忽荒怠)
(3) 通“诟”。耻辱 [disgrace;shame]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诗·大雅·桑柔》
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庄子·天下》
(4) 又如:含垢(忍受耻辱);忍垢(忍受耻辱)
垢泥、垢腻
求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⒉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⒊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求字UNICODE编码U+6C42,10进制: 27714,UTF-32: 00006C42,UTF-8: E6 B1 82。
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蛷裘
beg、entreat、request、seek、try
供
象形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详细解释◎ 求的拼音:
裘 qiú
〈词性: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汉书》
(3) 姓
◎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seek]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ask for;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select]。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solicit]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求爱、求备、求成、求爹爹告奶奶、求告、求和、求婚、求假、求见、求教、求借、求救、求靠、求名求利、求偶、求乞、求签、求亲、求亲靠友、求情、求全、求全责备、求人、求仁得仁、求神、求生、求实、求索、求同存异、求仙、求降、求学、求医、求雨、求援、求战、求之不得、求知、求知欲、求助
瑕的拼音:xiá(ㄒ一ㄚˊ)
⒈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⒉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⒊ 古同“霞”。
瑕字UNICODE编码U+7455,10进制: 29781,UTF-32: 00007455,UTF-8: E7 91 95。
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efect、flaw
瑜
形声:从王、声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详细解释◎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叚( xiá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red flaw]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gap]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loophole;opportunity]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red jade]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动〉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lame]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瑕不掩瑜、瑕疵、瑕玷、瑕瑜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