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溪壑无厌的意思

yàn

溪壑无厌



拼音xī hè wú yàn

注音ㄒ一 ㄏㄜˋ ㄨˊ 一ㄢˋ

解释溪壑:山里的溪流和深谷;厌:满足。比喻人的贪欲太大,难以满足。

出处《南齐书·谢脁传》:“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

例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九卷:“富弼不能止夷狄溪壑无厌之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很贪心。

感情溪壑无厌是贬义词。

繁体嵠壑無厭

近义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知足常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EXD  仓颉  EBVK  郑码  VPZG  四角  32184  结构  左右电码  3305  区位  4710  统一码  6EAA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丶ノフフ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溪的拼音:xī(ㄒ一)  

⒈ 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山溪。清溪。溪水。溪涧。溪谷。溪壑。

统一码

溪字UNICODE编码U+6EAA,10进制: 28330,UTF-32: 00006EAA,UTF-8: E6 BA AA。

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渓谿嵠

汉英互译

brook、rivulet

造字法

形声:从氵、奚声

English

mountain stream, cree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溪的拼音:

  

〈词性:名〉

(1) (溪本作谿)

(2) 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 [brook;rivulet]

嵠,山渎无所通者。——《说文》

是故溪狭者速涸。——《墨子·亲士》

子越自石溪。——《左传·文公十六年》。注:“入庸道。”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司马相如《上林赋》

(3) 又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

(4) 泛指小河流[rivulet]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水经注·沅水》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 潇水。—— 柳宗元《愚溪诗序》

(5) 又如:溪头(溪边)

(6) 没有出口的山沟[gully]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7) 古族名 [Xi nationality]。如:溪狗(指陶侃。陶侃是东晋时的溪族人)

(8) 古州名 [Xi prefecture]。在湖南省境内

以溪、 奖、 锦三州降 楚。——《读史方舆纪要》

常用词组

溪谷、溪涧、溪流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HPGF  仓颉  YEG  郑码  IDXB  四角  2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89  区位  5954  统一码  58D1  笔顺  丨一丶フ一ノ丶ノ丶丨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壑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坑谷,深沟:沟壑。丘壑。千沟万壑。以邻为壑(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欲壑难填。

统一码

壑字UNICODE编码U+58D1,10进制: 22737,UTF-32: 000058D1,UTF-8: E5 A3 91。

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壑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g pool、gull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ed of torrent, narrow rav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壑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 同本义 [ravine;gully]

壑,沟也。——《说文》

壑,溪壑也。——《尔雅·释诂》

陆峦超壑。——《文选·张衡·西京赋》

既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林壑尤美。——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众壑纵横。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壑谷(山谷;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壑口(豁口,像山谷一样的缺口);壑子(豁口;缺口)

(4) 小河沟;护城河 [moat]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陆德明释文:“壑,城池也。”

(5) 土坑 [pit]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QV  仓颉  MKU  郑码  AGR  四角  10412  结构  单一电码  2477  区位  4662  统一码  65E0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统一码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無㷻

汉英互译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1) 無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词性变化

无的拼音: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无的拼音: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无的拼音: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无的拼音: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无的拼音: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常用词组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拼音  yàn   注音  一ㄢˋ   繁体    
部首  厂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DI  仓颉  MIK  郑码  GGGS  四角  7128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30  区位  4965  统一码  538C  笔顺  一ノ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厌(厭)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嫌恶,憎恶:厌恶(wù)。讨厌。厌倦。喜新厌旧。不厌其详。学而不厌。

⒉ 满足:贪得无厌。

统一码

厌字UNICODE编码U+538C,10进制: 21388,UTF-32: 0000538C,UTF-8: E5 8E 8C。

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厭猒

汉英互译

be disgusted with、be satisfied、be tired of、detest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dislike, detest, reject; sati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厌的拼音:

  

〈词性:动〉

(1) 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press]

厌,笮也。——《说文》。段注:“此义今人字作压,乃古今字之殊。”

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如墙厌之。——《荀子·彊国》

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荀子·解蔽》

(2) 又如:厌覆(车翻人压)

(3) 泛指压制;抑制 [restrain]

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难。——《汉书·翼奉传》。——师古曰:“厌,抑也。”

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汉书·辛庆忌传》。师古曰:“厌,抑也。”

(4) 又如:厌抑(压制)

(5) 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pray for suppressing or driving away]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史记·高祖纪》

(6) 又如:厌法(厌胜法。是一种用咒符来制服对手的巫术)

(7) 堵塞 [block up]

厌其源,开其渎。——《荀子·修身》。注:“厌,塞也。”

(8) 另见 yàn  

基本词义

厌的拼音:

y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厂( hǎn  ),猒( yàn  )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2) 饱,满足。后作“餍” [be satisfied]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不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之欲无厌。—— 宋· 苏洵《六国论》

求之者无厌。——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厌极(满足穷尽);厌饫(吃饱;吃腻;满足);厌塞(满足);厌伪(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厌恋(以此为满足而眷恋);厌副(满足);厌足(满足)

(4) 憎恶;嫌弃 [loathe;abhor;detest]

人常厌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厌事也。

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无厌其为迂。——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这儿我住厌了。——曹禺《雷雨》

(5) 又如:厌世(现世;出丑露乖);厌厌地(无精打采地;微弱的样子);厌物(骂人话,指讨人厌的东西);厌钝(讨厌,扫兴);厌色(厌烦、不满的脸色);厌苦(厌烦以为苦事)

(6) 另见   

常用词组

厌薄、厌烦、厌恨、厌倦、厌腻、厌气、厌弃、厌世、厌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