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ǐ jǐng jiù lù
注音ㄒ一ˇ ㄐ一ㄥˇ ㄐ一ㄡˋ ㄌㄨˋ
解释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例子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他说传话相爷,叫相爷洗颈就戮呢!”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洗颈就戮是中性词。
繁体洗頸就剹
近义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引颈就戮
动物生肖牛,虎,蛇
洗的拼音:xǐ(ㄒ一ˇ)
⒈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⒉ 清除干净:清洗。
⒊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⒋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⒌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⒍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⒎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⒏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⒐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洗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同“冼”。
洗字UNICODE编码U+6D17,10进制: 27927,UTF-32: 00006D17,UTF-8: E6 B4 97。
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㭠洒灑
wash、bathe、develop
形声:从氵、先声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详细解释◎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wash the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wash]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clear out;purify]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redress;right]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sack;kill and loot]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revamp;trim;carve]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polish]。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a official name]。如:洗马
(2) 洗礼 [baptize]。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an ancient washing utensil]。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洗肠、洗尘、洗城、洗床、洗荡、洗涤、洗耳恭听、洗剂、洗洁剂、洗劫、洗劫一空、洗净、洗礼、洗脸盆、洗毛、洗煤、洗煤厂、洗盆、洗染店、洗三、洗手、洗手不干、洗手间、洗刷、洗烫、洗脱、洗胃、洗心涤虑、洗心革面、洗心自新、洗雪、洗衣、洗衣店、洗衣粉、洗衣机、洗印、洗浴、洗冤、洗澡、洗濯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洗脚 [wash one's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名〉
(1) 姓。同“冼”。
(2) 另见 xǐ
颈(頸)的拼音:jǐng(ㄐ一ㄥˇ)
⒈ 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第五、六两句)。长颈鹿。曲颈甑。
颈(頸)的拼音:gěng(ㄍㄥˇ)
⒈ 〔脖颈子〕口语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颈字UNICODE编码U+9888,10进制: 39048,UTF-32: 00009888,UTF-8: E9 A2 88。
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頸
neck
形声
neck, throat
详细解释◎ 颈的拼音:
頸 gěng
〈词性:名〉
(1) 脖子 [neck]——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 颈的拼音:
頸 j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neck]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neck]。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sth. resembling a neck]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neck star]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gěng
颈部、颈项
就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⒉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⒊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就字UNICODE编码U+5C31,10进制: 23601,UTF-32: 00005C31,UTF-8: E5 B0 B1。
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mplish、already、as much as、at once、come near、move towards、with
便、即、去、避
会意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详细解释◎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end]。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ascend;start]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副〉
(1) 立刻,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only]。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内情)
(2) 从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 就的拼音: jiù
<语气>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would]。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 就的拼音: jiù
<连>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if]。如:就让(即使;就算)
就伴、就便,就便儿、就餐、就道、就地、就范、就根儿、就合、就歼、就教、就近、就就、就里、就木、就聘、就擒、就寝、就请、就让、就任、就食、就使、就势、就事、就事论事、就是、就是、就是、就手,就手儿、就算、就位、就席、就刑、就许、就绪、就学、就要、就业、就医、就义、就枕、就诊、就正、就职、就中、就坐,就座、就座
戮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杀:戮尸。杀戮。
⒉ 〔戮力〕合力,并力,如“戮戮同心”。
⒊ 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受刑罚的人)。戮辱。戮笑(耻笑)。
戮字UNICODE编码U+622E,10进制: 25134,UTF-32: 0000622E,UTF-8: E6 88 AE。
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戮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剹勠
join、kill、lancinate、slay
形声:右形左声
kill, massacre; oppress
详细解释◎ 戮的拼音:
剹 lù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斩,杀)
(2)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kill]
戮,杀也。字亦作剹。——《说文》
戮谓膊焚辜肆。——《周礼·掌戮》注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荀子·王制》
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
(3) 又如:戮佞(铲除奸佞);戮身(杀身);戮挫(诛杀折辱);戮杀(杀戮);戮害(杀害);戮罪(杀戮有罪的人);戮死(受戮而死)
(4) 陈尸示众 [display killed body]
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国语·晋语》。注:“陈尸为戮。”
(5) 又如:戮尸(陈尸示众);戮尸枭首(斩杀死者的尸体,并砍下他的头颅)
(6) 惩罚 [punish]
王使执而戮之。——《国语》
(7) 又如:戮人(戮民。受过刑罚的罪人);戮余(刑戮之余。指受刑后的余生);戮死(受戮而死);戮辱(受刑被辱)
(8) 通“僇”。羞辱 [humiliate]
不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贾季戮 臾骈。——《左传·文公六年》
(9) 又如:戮笑(羞辱讥笑)
◎ 戮的拼音:
勠 lù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并力,合力)同本义 [join]
勠,并力也。从力,戮声。——《说文》
与诸侯戮力同心。——《国语·齐语》
勠力同忧。——《战国策·中山策》
戮力攻秦。——《汉书·高帝纪》
(2) 又如:戮力
戮力、戮力同心、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