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析律贰端的意思

èrduān

析律贰端



拼音xī lǜ èr duān

注音ㄒ一 ㄌㄩˋ ㄦˋ ㄉㄨㄢ

解释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出处《汉书 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析律贰端是贬义词。

繁体析律貳端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RH  仓颉  DHML  郑码  FPD  四角  42921  结构  左右电码  2649  区位  4686  统一码  6790  笔顺  一丨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析的拼音:xī(ㄒ一)  

⒈ 分开:条分缕析。分崩离析。

⒉ 解释:分析。剖析。析疑。赏析。析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析。

统一码

析字UNICODE编码U+6790,10进制: 26512,UTF-32: 00006790,UTF-8: E6 9E 90。

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㭊扸斨淅

汉英互译

analyse、dissect、divide、separ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plit wood; break apart; div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析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2) 同本义 [cut]

析,破木也。——《说文》

析,劈也。——《声类》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明· 方孝孺《双桂轩铭》

(3) 又如:析木(劈开木头);析薪(劈柴)

(4) 分析,辨认 [analyse]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 陶潜《移居》

(5) 又如:析理(分析事物的道理);析句(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等);析字(辨析字义);析微(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析辩(分析论辩)

(6) 分开;分散 [divide up]

厥民析。——《书·尧典》。传:“其民老壮分析也。”

逮归,季孟已有析烟之议。——宋· 张今《范子严墓志》

(7) 又如:析骸以爨(折散尸骨当柴烧饭);析箸(分家);析耕(分开田产,各自耕作)

〈词性:名〉

常用词组

析出、析居、析像管、析疑

  拼音    注音  ㄌㄩˋ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TVFH  五笔98  TVGH  仓颉  HOLQ  郑码  OIXB  四角  25207  结构  左右电码  1774  区位  3441  统一码  5F8B  笔顺  ノノ丨フ一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律的拼音:lǜ(ㄌㄩˋ)  

⒈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⒉ 约束:律己。

⒊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⒋ 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⒌ 姓。

统一码

律字UNICODE编码U+5F8B,10进制: 24459,UTF-32: 00005F8B,UTF-8: E5 BE 8B。

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w、restrain、rule

造字法

形声:从彳、聿声

English

statute, principle, regul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律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彳( chì  ),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law]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a series of standard bamboo tuning pitch-pipes used in ancient music]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temperament]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lüshi]。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discipline]。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grade in ancient rank of nodility]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season and climate]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词性变化

律的拼音:   

〈词性:动〉

(1) 约束 [restrain]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follow]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beat;hit]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律的拼音:   

〈词性:形〉

(1) 高 [high]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常用词组

律己、律例、律令、律师、律诗、律条

  拼音  èr   注音  ㄦ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AFMI  五笔98  AFMY  仓颉  IPMMO  郑码  HSBL  四角  4380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6310  区位  2301  统一码  8D30  笔顺  一一一丨フ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贰(貳)的拼音:èr(ㄦˋ)  

⒈ “二”的大写。

⒉ 变节,背叛:贰臣。贰心。

统一码

贰字UNICODE编码U+8D30,10进制: 36144,UTF-32: 00008D30,UTF-8: E8 B4 B0。

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贰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貳弍弐貮㒃

汉英互译

two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number tw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贰的拼音:

èr  

〈词性:名〉

(1) (会意。从贝,弍,( èr  )声。本义:副)

(2) 同本义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3)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4) 二的大写 [two]——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6) 古国名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 屈瑕将盟 贰、 轸。——《左传》

词性变化

贰的拼音:

èr  

〈词性:动〉

(1) 一分为二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左传·隐公元年》

贰,益也。——《广雅·释诂一》

(2)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3) 背离;怀有二心 [be double-minded]

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从,何贰之有?——《国语·晋语一》

诸侯贰,则晋国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5) 辅佐 [assist]。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

常用词组

贰臣

  拼音  duān   注音  ㄉㄨㄢ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UMDJ  仓颉  YTUMB  郑码  SULG  四角  02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551  区位  2243  统一码  7AEF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丨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端的拼音: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头:端的(  )(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⒌ 姓。

统一码

端字UNICODE编码U+7AEF,10进制: 31471,UTF-32: 00007AEF,UTF-8: E7 AB AF。

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extrenit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词性变化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beginning]。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omen]。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limit]。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kind]。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动〉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副〉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常用词组

端底、端的、端点、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节、端静、端丽、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视、端午节,端五节、端线、端相、端详、端详、端秀、端绪、端雅、端砚、端阳、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庄、端子、端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