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席履丰厚的意思

fēnghòu

席履丰厚



拼音xí lǚ fēng hòu

注音ㄒ一ˊ ㄌㄩˇ ㄈㄥ ㄏㄡˋ

解释见“席丰履厚”。

出处清·冯桂芬《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例子他干了几年下来就席履丰厚起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优裕。

感情席履丰厚是中性词。

繁体蓆履豐厚

近义席丰履厚

反义一贫如洗

英语enjoy a life of affluence and comfor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ˊ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YAMH  五笔98  OAMH  仓颉  ITLB  郑码  TGEL  四角  00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598  区位  4715  统一码  5E2D  笔顺  丶一ノ一丨丨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席的拼音:xí(ㄒ一ˊ)  

⒈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地而坐。席卷(juǎn   )。

⒉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⒊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席。宴席。酒席。

⒋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席。

⒌ 职位:主席。西席(塾师)。

⒍ 量词:一席酒。

⒎ 姓。

统一码

席字UNICODE编码U+5E2D,10进制: 24109,UTF-32: 00005E2D,UTF-8: E5 B8 AD。

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nquet、feast、mat、seat

造字法

会意:从巾、从庶

English

seat; mat; take seat; banqu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席的拼音:

  

〈词性:名〉

(1)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mat]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地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席地倚墙。——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席包(以苇席或高粱篾席制的包);席具(铺垫用具);席户(悬席为户。比喻房子的简陋);席号(以草席搭建的临时棚屋);席荐(席子与草荐,都是草编的坐卧用具)

词性变化

席的拼音:   

〈词性:名〉

(1) 座位;席位 [place;seat]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孔子家语》

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席舍(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席尊(首席);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成桌的饭菜,酒筵 [banquet;feast]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仪礼·燕礼》。郑玄注:“席下,席西也。”

(4) 又如:席尊(指主持酒席的人);席面(宴席上与主人对席的客位);流水席;还席

(5) 职位 [post]

常恐诸子侈席势凌人。——《旧唐书·房乔传》

这钱谷一席,有个小徒很过得去,可以叫他来效劳。——《负曝闲谈》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唐· 刘禹锡《赠杨尚书》

(6) 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position]

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文明小史》

(7) 船帆 [sail]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杜甫《早发》

(8) 姓

席的拼音:   

〈词性:动〉

(1) 铺席,登席就坐[cover with a mat;]

乃席宾。——《仪礼·乡饮酒礼》

必正席,先尝之。——《论语》。皇疏:“犹坐也。”

席于门中。——《仪礼·特性馈食礼》

赵旃夜至于 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凭借,倚仗 [depend on;rely on]

吕产、 吕禄席太后之宠。——《汉书·刘向传》

(3) 垫,压 [pad;press down]

相枕席于道路。——班固《汉书》

席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表示酒席的数目。如:办了三席酒;一席话

常用词组

席不暇暖、席次、席地、席地而坐、席卷、席梦思、席面、席篾、席位、席珍待聘、席子

  拼音    注音  ㄌㄩˇ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TTT  仓颉  SHOE  郑码  XMKR  四角  77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62  区位  3436  统一码  5C65  笔顺  フ一ノノノ丨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履的拼音:lǚ(ㄌㄩˇ)  

⒈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⒉ 践踩,走过: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⒊ 步伐:步履维艰。

⒋ 执行,实行:履行。履约。

⒌ 〔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

⒍ 指领土:“赐我先君履”。

统一码

履字UNICODE编码U+5C65,10进制: 23653,UTF-32: 00005C65,UTF-8: E5 B1 A5。

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履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rry out、footstep、shoe、walk o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ootwear, shoes; walk on, tre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履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 chì  ),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 同本义 [tread on]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

履蒯席。——《礼记·玉藻》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庄子·养生主》

(3) 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迹(踏着前人的足迹);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于冰上);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履坦(行于坦途);履虚(行于虚空之中);履薄行走(于薄冰上)

(4) 穿鞋 [put on]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 李贺《南园》

(5) 登位 [ascend the throne]

履其位而不履其事。——《礼记·表记》

履至尊。——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履任(到任,就任);履位(就位)

(7) 经历某种景况 [experience]。如:履炭(比喻经历艰难);履运(遭逢时运)

(8) 实行 [fulfill]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9) 又如:履善(行善);履蹈(实行);履中(实行中庸之道);履谦(行谦让之德);履经(行邪道)

(10) 躬行 [keep personally]。如:履仁(躬行仁道);履方(躬行正道);履正(躬行正道);履忠(躬行忠诚之道);履约(躬行简约)

(11) 开始担任职务 [assume]

将履新任。——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履任(上任,就职);履端(开头)

词性变化

履的拼音:   

〈词性:名〉

(1) 鞋 [shoes]

履,足所依也。——《说文》。按,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丝作之者谓之履。——《方言四》

脱履户外。——《列子·黄帝》

衣敝履空。——《汉书·鲍宣传》

不辨衣履。——清· 周容《芋老人传》

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

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革履(皮鞋);履屐(鞋);履带(鞋和衣带);履组(鞋带);履靸(指鞋)

(3) 足 [foot]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庾信《和咏舞》

(4) 领土,疆土 [territory]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左传·僖公四年》

常用词组

履带、履践、履历、履历片、履舄交错、履险如夷、履行、履约

  拼音  fēng   注音  ㄈㄥ   繁体    
部首  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DHK  仓颉  QJ  郑码  CI  四角  5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23  区位  2365  统一码  4E30  笔顺  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丰(豐)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容貌好看:丰润。丰腴(a.身体丰满;b.富裕;c.丰饶)。丰盈。

⒉ 风度神采:丰采(亦作“风采”)。丰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度)。

⒊ 盛,多,大:丰盛。丰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丰富。丰沛。丰饶。

⒋ 姓。

统一码

丰字UNICODE编码U+4E30,10进制: 20016,UTF-32: 00004E30,UTF-8: E4 B8 B0。

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仹䒠豐

汉英互译

abundant、great、plentifu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bundant, lush, bountiful, plen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2)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bean-like vessel]

豐,豆之豐满者也。——《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仪礼·公食大夫礼》

(3) 蒲草 [the stem of cattail]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书·顾命》

(4) 地名

(5) 周国都名 [Feng capital]。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6)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 [Feng county]。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7) 传说中的古侯国名 [Feng state]。如:丰侯(传说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国的诸侯)

(8) 姓。春秋时鲁有丰愆。又如:丰将(复姓)

词性变化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1) 草木茂盛 [luxuriant]

豐,茂也,盛也。——《广韵》

在彼丰草。——《诗·小雅·湛露》

丰殖九薮。——《国语·周语下》

韭曰丰本。——《礼记·曲礼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又如:丰容(草木茂盛);丰彤(林木茂密的样子);丰林(丰茂的林木);丰荣(花木繁茂)

(3) 大;高大 [great;tall]

丰,大也。——《易·丰卦》

欲其丰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4) 又

羽丰则迟。

畜义丰功谓之仁。——《国语·周语中》

其亦必有丰败也哉!——《国语·楚语上》

铭功彝器,纪德丰碑。——《隋书·杨素传》

(5) 又如:丰石(高大的石碑);丰岸(大堤);丰居(高大的房屋);丰狐(大狐狸);丰祠(高大的祠堂);丰堂(高大的厅堂)

(6) 丰满;胖 [plump;full and round]

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红楼梦》

(7) 又如:丰肌(丰润的肌肤);丰壮(丰满健壮);丰洁(健壮;俊美);丰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

(8) 指农作物收成好 [bumper]

(9)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宋· 辛弃疾《西江月》

(10) 又如:丰稔(庄稼成熟、丰收);丰歉(收成好坏);丰成(丰收);丰信(丰收的音信);丰索(年成的好坏);丰虚(丰收与荒歉。偏指荒歉)

(11) 盛多。多指事物的数量 [numerous]

不为丰约举。——《国语·楚语》。注:“盛也。”

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荀子·君道》

(12) 又如:丰沛(盛多的样子);丰财(多财);丰融(盛多的样子);丰霈(盛多的样子);丰露(盛多的甘露)

(13) 丰厚;富裕 [be rich;thick]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4) 又如:丰利(丰厚的利益);丰施(丰厚的施与);丰秩(丰厚的俸禄);丰禄(优厚的俸禄);丰雍(丰厚雍和)

(15) 富饶 [richly endowed;fertile]

地沃野丰。——张衡《西京赋》

(16) 又如:丰阜(富饶);丰壤(肥沃富饶的土地);丰土(富饶的地方)

(17) 豆器所盛丰富的 [abundant]

故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可以怀远。——《淮南子》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增大;扩大 [increase]

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班固《西都赋》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1) 容貌丰满美好 [fine-looking;handsome]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诗·郑风·丰》

升长皆丰容。——谢灵运诗。注:“悦茂貌。”

(2) 又如:丰妍(丰美艳丽);丰容(容貌丰润美丽)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通“风”。风度,风姿 [demeanor;graceful bearing]

一少年出,丰采甚都。(美好。)——《聊斋志异》。又如:丰雅(丰采文雅);丰裁(丰采,风姿,风度);丰格(风度格调);丰仪(风度仪表)

常用词组

丰碑、丰采、丰产、丰登、丰富、丰富多彩、丰功伟绩、丰厚、丰满、丰年、丰盛、丰收、丰衣足食、丰盈、丰腴、丰韵、丰姿、丰足

  拼音  hòu   注音  ㄏㄡˋ   
部首  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DJBD  仓颉  MAND  郑码  GGKY  四角  71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24  区位  2681  统一码  539A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厚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厚度。厚薄(厚度)。

⒉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厚纸。厚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⒊ 深,重(zhòng   ),浓,多:厚望。

⒋ 不刻薄,待人好:厚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厚。

⒌ 重视,推崇:厚此薄彼。

⒍ 姓。

统一码

厚字UNICODE编码U+539A,10进制: 21402,UTF-32: 0000539A,UTF-8: E5 8E 9A。

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㫗垕

汉英互译

deep、favour、large、stress、thic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hick; substantial; great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形〉

(1) (会意。从厂( hǎn  ),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2) 同本义 [(of the earth’s crust)thick]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thick]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large;great]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rich and generous]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heavy;many]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deep]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profound]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rich in flavor]。如:酒味很厚

词性变化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厚度 [thickness]。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wealth]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优待;推崇 [favour;stress]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常用词组

厚爱、厚薄、厚待、厚道、厚度、厚墩墩、厚恩、厚非、厚古薄今、厚今薄古、厚礼、厚利、厚脸、厚脸皮、厚貌深情、厚片、厚生、厚实、厚望、厚味、厚谢、厚颜、厚颜无耻、厚谊、厚意、厚遇、厚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