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信笔涂鸦的意思

xìn

信笔涂鸦



拼音xìn bǐ tú yā

注音ㄒ一ㄣˋ ㄅ一ˇ ㄊㄨˊ 一ㄚ

解释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例子清·李渔《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作自谦之词。

谜语随笔

感情信笔涂鸦是贬义词。

繁体信筆涂鴉

反义工工整整

英语scribble along(write at random)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ìn shēn   注音  ㄒ一ㄣˋ ㄕㄣ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YG  仓颉  OYMR  郑码  NSVV  四角  20261  结构  左右电码  0207  区位  4837  统一码  4FE1  笔顺  ノ丨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信的拼音:xìn(ㄒ一ㄣˋ)  

⒈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⒉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⒊ 崇奉:信仰。信徒。

⒋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⒌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⒍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⒎ 同“芯2”。

⒏ 姓。

其他字义

信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古同“伸”,舒展开。

⒉ 古同“伸”,表白。

统一码

信字UNICODE编码U+4FE1,10进制: 20449,UTF-32: 00004FE1,UTF-8: E4 BF A1。

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㐰䚱孞訫

汉英互译

believe、faith、fuse、letter、message、sign、true、trust、without pla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言

English

trust, believe; le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形〉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词性变化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动〉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名〉

(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sign]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信的拼音: xìn  

〈词性:副〉

(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certainly]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常用词组

信笔、信标、信步、信插、信差、信贷、信访、信风、信奉、信服、信鸽、信函、信号、信号弹、信耗、信笺、信件、信教、信经、信据、信口、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赖、信陵君、信马游缰、信念、信女、信皮儿、信然、信手、信手拈来、信守、信宿、信天游、信条、信筒、信徒、信托、信物、信息、信箱、信邪、信心、信仰、信义、信意,信意儿、信用、信誉、信札、信纸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繁体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TFN  五笔98  TEB  仓颉  HHQU  郑码  MMH  四角  88714  结构  上下电码  4581  区位  1742  统一码  7B14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笔(筆)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⒉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⒊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⒋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⒌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⒍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⒎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统一码

笔字UNICODE编码U+7B14,10进制: 31508,UTF-32: 00007B14,UTF-8: E7 AC 94。

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n、stock、write

造字法

会意:从竹、从毛

English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笔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笔的拼音:

  

〈词性: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笔触、笔答、笔底生花、笔底下、笔调、笔端、笔法、笔锋、笔杆子、笔耕、笔供、笔画,笔划、笔迹、笔记、笔记、笔架、笔尖,笔尖儿、笔力、笔录、笔录、笔路、笔帽[儿]、笔名、笔墨、笔墨官司、笔舌、笔试、笔势、笔受、笔顺、笔算、笔谈、笔挺、笔筒、笔头,笔头儿、笔误、笔洗、笔下、笔心,笔芯、笔削、笔译、笔意、笔友、笔札、笔战、笔者、笔直、笔致、笔资、笔走龙蛇

  拼音    注音  ㄊㄨˊ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IWTY  五笔98  IWGS  仓颉  EOMD  郑码  VOMF  四角  38194  结构  左右电码  3205  区位  4531  统一码  6D82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涂(塗)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涂饰。涂漆。涂抹。

⒉ 乱写:涂鸦。

⒊ 用笔抹上或抹去:涂改。涂窜。涂乙。

⒋ 泥泞:涂炭。

⒌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涂。滩涂。

⒍ 同“途”。

⒎ 姓。

统一码

涂字UNICODE编码U+6D82,10进制: 28034,UTF-32: 00006D82,UTF-8: E6 B6 82。

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塗凃滁途

汉英互译

besmear、imbrue、scrawl、smear、spread

相关字词

擦、抹

造字法

形声:从氵、余声

English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Tu River]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road]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December]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词性变化

涂的拼音:

  

〈词性:名〉

(1) 泥,泥巴 [mud]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road]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way]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涂的拼音:

  

〈词性:动〉

(1) 涂抹;粉刷物品 [spread on;apply;smear]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scribble]。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blot out]。如:涂掉几个字

常用词组

涂层、涂改、涂盖、涂料、涂抹、涂片、涂山、涂饰、涂炭、涂鸦、涂乙、涂脂抹粉

  拼音    注音  一ㄚ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HTG  仓颉  MHPYM  郑码  HIRZ  四角  7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693  区位  4927  统一码  9E26  笔顺  一フ丨ノ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鸦(鴉)的拼音:yā(一ㄚ)  

⒈ 鸟类的一属,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长,叫声“丫丫”:乌鸦。寒鸦。鸦嘴锄(一种形如鸦嘴的轻便小锄)。

⒉ 古同“丫”,女孩子。

统一码

鸦字UNICODE编码U+9E26,10进制: 40486,UTF-32: 00009E26,UTF-8: E9 B8 A6。

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鴉鵶

汉英互译

crow

造字法

形声:从鸟、牙声

English

crow; Corvus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鸦的拼音:

  

〈词性:名〉

(1) 鸟名。各种大型的、通常是亮黑色的鸦属(Corvus)成员 [crow]

鸱鸦耆鼠。——《庄子·齐物论》

(2) 又如:鸦鹊无声(鸦雀无声);鸦巢生凤(比喻平庸的家庭,出了优秀的子弟)

(3) 比喻黑色 [black]。如: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亦指鸦青钞)

常用词组

鸦胆子、鸦片、鸦片战争、鸦雀无声、鸦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