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 cí shǒu ruǎn
注音ㄒ一ㄣ ㄘˊ ㄕㄡˇ ㄖㄨㄢˇ
解释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出处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
例子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决不能心慈手软。《人民日报》1976.11.4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待人的态度。
感情心慈手软是中性词。
繁体心慈手軟
反义心狠手辣
英语softhearted(with kid gloves)
俄语мягкосердечие(милосердие)
日语心がやさしくて手厳(てきび)しいことができない
造句compatissant
动物生肖牛,虎,蛇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慈的拼音:cí(ㄘˊ)
⒈ 仁爱,和善:慈爱。慈善。慈悲。慈祥。仁慈。慈和。慈眉善目。
⒉ 特指“慈母”,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慈。慈闱。慈颜。慈命。
⒊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子慈孙。
慈字UNICODE编码U+6148,10进制: 24904,UTF-32: 00006148,UTF-8: E6 85 88。
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㤵
kind、loving
形声:从心,兹声
kind, charitable, benevolent
详细解释◎ 慈的拼音: cí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 同本义 [love;show affection or kindness to;kindly love]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 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3)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4) 对父母孝敬奉养 [give presents to one’s parents]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5)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6)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give happiness]。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 慈的拼音: cí
〈词性:形〉
和气,善良 [kind;loving]。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 慈的拼音: cí
〈词性:名〉
慈母的省称 [mother]。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慈爱、慈悲、慈悲为本、慈和、慈眉善目、慈母、慈善、慈祥、慈颜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扌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脚、足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hand
详细解释◎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软(軟)的拼音:ruǎn(ㄖㄨㄢˇ)
⒈ 柔,与“硬”相对:柔软。软席。软卧。软缎。软话(温和的话)。软绵绵。
⒉ 懦弱:软弱。欺软怕硬。
⒊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软。
⒋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mó )。软禁。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⒌ 没有气力:两腿发软。货色软。工夫软。
⒍ 姓。
软字UNICODE编码U+8F6F,10进制: 36719,UTF-32: 00008F6F,UTF-8: E8 BD AF。
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軟輭
flexible、gentle、mild、pliable、soft、supple、weak
硬
形声:从车、欠声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详细解释◎ 软的拼音:
軟、輭 r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soft;flexible;supple]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mild;gentle]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weak;feeble]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easily touched or influenced]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soft]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 软的拼音:
軟 ruǎn
〈词性:动〉
(1) 麻痹;软化 [paralysis;soften]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软包装、软缠、软刀子、软蛋、软垫、软钉子、软缎、软颚、软饭、软风、软膏、软骨、软骨头、软管、软乎乎、软化、软话、软和、软技术、软件、软禁、软靠、软科学、软款、软溜溜、软帽、软绵绵、软磨、软木、软目标、软盘、软片、软弱、软设备、软食、软水、软酥酥、软塌塌、软瘫、软糖、软梯、软体动物、软通货、软卧、软席、软线、软心肠、软饮料、软硬不吃、软硬兼施、软语、软玉、软玉温香、软枣、软脂酸、软着陆、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