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íng jùn yán lì
注音ㄒ一ㄥˊ ㄐㄨㄣˋ 一ㄢˊ ㄌ一ˋ
解释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
出处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行峻言厉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会意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峻的拼音:jùn(ㄐㄨㄣˋ)
⒈ 山高而陡:高峻。险峻。峻峭。峻拔。
⒉ 高大:峻德。峻节。
⒊ 严厉苛刻:峻刻。峻厉。严峻。严刑峻法。
峻字UNICODE编码U+5CFB,10进制: 23803,UTF-32: 00005CFB,UTF-8: E5 B3 BB。
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峻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埈陖
high、severe
形声:左形右声
high, steep, towering; stern
详细解释◎ 峻的拼音: jùn
〈词性:形〉
(1) (形声。从山,雋( jùn )声。本义:高而陡峭)
(2) 同本义 [high and precipitous]
山峻高而蔽日兮。——《楚辞·屈原·涉江》
山道峻隘。——《北齐书·高昂传》
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韩非子·奸劫弑臣》
(3) 又如:峻危(高耸险峻);峻朵(高峻的山峰);峻岭(崇高的山岭);峻绝(极为陡峭)
(4) 严酷,严厉 [harsh;stern]
乃峻责租调。——《新唐书·李实传》
严刑峻法。——《论衡·非韩》
因以峻文诋之。——《后汉书·朱浮传》
(5) 又如:峻政(苛政);峻责(严厉责求);峻拒(断然拒绝);峻辞(断然辞绝)
(6) 高超 [outstanding;talent]。如:峻绝(高超);峻迈(高超出众);峻论(高论);峻格(高超的格调);峻立(高超特出)
(7) 大;高大 [great;tall and big]
克明峻德。——《礼记·大学》
(8) 又如:峻宇(高大的屋宇);峻德(大德);峻命(大命,指天帝或帝王的命令);峻博(博大)
(9) 高雅;高贵;高尚 [lofting;noble]。如:峻雅(高雅);峻阀(高贵的门第);峻爵(崇高的爵位)
(10) 严正 [solemn and just]。如:峻整(严正庄重);峻网(严正的法网);峻介(严正耿直);峻切(文词、语言严正切直)
(11) 猛烈 [fierce]。如:峻剂(猛烈的药剂);峻药(猛烈的药物);峻利(猛烈);峻烈(猛烈);峻利(味道浓烈而爽口)
(12) 指文笔刚劲挺拔 [vigorous]。如:峻利(形容笔力刚劲雄健);峻健(刚劲有力);峻洁(诗文刚劲凝练)
◎ 峻的拼音: jùn
〈词性:动〉
(1) 结束,完成 [finish]。如:峻工;峻事(完事,结束)
(2) 增高,加高 [elevate]
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从《周易》设险之义。——《魏书》
(3) 升迁,高升 [promote]。如:峻用(提拔任用);峻除(升迁);峻擢(高升);峻迁(高升;升迁);峻登(高升)
峻拔、峻笔、峻节、峻拒、峻刻、峻峭、峻彦、峻直
言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⒉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⒊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⒋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⒌ 姓。
言字UNICODE编码U+8A00,10进制: 35328,UTF-32: 00008A00,UTF-8: E8 A8 80。
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䇾訁讠
character、say、speech、talk、word
行
指事:表示言从舌出
words, speech; speak, say
详细解释◎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于李??。——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言讫不见。——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4) 议论,谈论 [discuss;comment]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6) 记载 [write down;record]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8) 问 [ask;inquire]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9) 又如:言问(讯问)
(10)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11)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12) 陈述;叙述 [state]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13)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14)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namely]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15) 说明 [explain]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speech;spoken language]
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王如其言。—— 晋· 干宝《搜神记》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思其言。
是何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
(3) 言论;见解;意见 [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4)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5) 言辞;辞令;辞章 [one’s words;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poetry and prose]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6)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
(7) 政令;号令 [government decree;order]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8)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9) 誓言;盟辞;约言 [oath;pledge;promise]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10)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
(11) 建议;主意;计策 [proposal;idea;plan]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12)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
(13) 学说;主张 [theory;view;position]
“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 墨。”——《孟子》
(14)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character;word]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15)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
(16)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sentence]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
(17)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
(18) 著作 [writings;works]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19)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
(20) 姓
◎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助〉
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言必有中、言不及义、言不由衷、言出法随、言传身教、言辞、言道、言定、言多语失、言官、言归于好、言归正传、言过其实、言和、言欢、言简意赅、言教、言教、言近旨远、言路、言论、言情、言人人殊、言甚详明、言谈、言谈举止、言听计用、言外之意、言为心声、言笑、言笑自若、言行、言行若一、言行一致、言犹在耳、言语、言语、言语、言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之不预、言之成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凿凿、言重
厉(厲)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
⒉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⒊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⒋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⒌ 古同“疠”、“癞”,恶疮。
⒍ 姓。
厉字UNICODE编码U+5389,10进制: 21385,UTF-32: 00005389,UTF-8: E5 8E 89。
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厲
severe、strict
whetstone; grind, sharpen; whet
详细解释◎ 厉的拼音:
厲 lì
〈词性:名〉
(1) (是“砺”的本字。从厂( hàn ),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 [rubstone]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3) 祸患;危险 [trouble;danger]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4) 又如:厉阶(祸端)
(5) 恶鬼 [evil ghost]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6) 疠,瘟疫,传染病 [pestilence]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记·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7) 河岸,水旁;边 [side]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8) 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band]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9) 通“癞”( lài )。恶疮 [favus]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10) 姓
◎ 厉的拼音:
厲 lì
〈词性:动〉
(1) 磨,磨快[sharpen]
厉,磨也。——《广雅》
砥厉廉隅。——《礼记·儒行》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
束载厉兵秣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厉兵(磨砺兵器,使锋利);厉兵秣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厉身(磨砺自身)
(3) 砥砺,磨练 [temper oneself]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厉行(砥砺操行);厉操(砥砺节操)
(5) 同“励”。振奋 [inspire]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6) 又如:厉翼(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厉节(激厉其气节,高其气节);厉武(振奋武备);厉精(振奋精神);厉精更始(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7) 激励,勉励 [advise and encourage]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用人》
亲秉旄钺,以厉三军。——陈寿《三国志》
(8) 又如:厉世(激励世人);厉俗(激励世俗);厉诚(激励忠诚);厉崇(勉励推重);厉抚(勉励抚慰);厉志(激励意志)
(9) 连衣涉水 [wade without undressing]
越壑厉水。——司马相如《上林赋》
(10) 又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11) 策,鞭打 [whip]
厉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马篇》
(12) 警惕 [warn]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
(13) 疾飞 [fly at high speed]
鹰隼横厉。——《汉书·息夫躬传》
(14) 害;虐害;损害 [harm;damage]
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孟子·滕文公上》
(15) 得传染病 [suffer from pestilence]
苗死,民厉。——《管子》
(16) 变为恶鬼 [become a evil ghost]
国为虚厉。——《庄子》
◎ 厉的拼音:
厲 lì
〈词性:形〉
(1) 严厉(威严不随和) [severe;stern]
子温而厉。——《论语·述而》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行峻而言厉。——韩愈《答尉迟生书》
袁正色厉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乘其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元厉声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声色俱厉;厉言(声色严厉地说话);厉音(声音严厉);厉气(严厉的神色);厉禁(圈定范围,禁止他人侵入。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厉直(严肃正直);正颜厉色;厉肃(厉然。严肃)
(3) 邪恶 [evil]。如:厉妖(邪恶怪异之物);厉疾(灾疫。厉疫)
(4) 猛烈 [violent]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厉厉(寒风猛烈貌);厉风(大风;烈风)
(6) 恶,凶恶 [ferous]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左传·昭公七年》
(7) 危险 [dangerous]
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8) 味道浓烈 [strong]
厉而不爽些。——《楚辞·招魂》
厉鬼、厉害、厉色、厉声、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