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行尸走肉的意思

xíngshīzǒuròu

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注音ㄒ一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解释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例子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g”。

辨形“尸”,不能写作“师”。

辨析行尸走肉和“酒囊饭袋”;都指庸庸碌碌的人。但行尸走肉偏重在“没有灵魂”;“酒囊饭袋”偏重于“不会做事”。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僵尸

感情行尸走肉是贬义词。

繁体行屍走肉

近义酒囊饭袋、行尸走骨

反义虽死犹生

英语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a walking corpse)

俄语живой труп(тунеядец)

日语生(い)けるしかばね

造句un propre à rien(celui qui tourne ses pouces tous les jou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ng xíng   注音  ㄏㄤˊ ㄒ一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FHH  五笔98  TGSH  仓颉  HOMMN  郑码  OI  四角  2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5887  区位  4848  统一码  884C  笔顺  ノ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其他字义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统一码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关字词

止、言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词性变化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拼音  shī   注音    繁体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NGT  仓颉  S  郑码  XM  四角  77207  结构  单一电码  1437  区位  4212  统一码  5C38  笔顺  フ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尸的拼音:shī(ㄕ)  

⒈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⒉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⒊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统一码

尸字UNICODE编码U+5C38,10进制: 23608,UTF-32: 00005C38,UTF-8: E5 B0 B8。

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daver、carcase、carcass、corpse、dead bod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尸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 同本义 [person on behalf of the dead]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3) 神主牌,以木为之 [a spirit tablet]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4)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5) 姓

词性变化

尸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陈尸示众,陈列 [put a corpse in display]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2)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3) 立神像或神主 [erect a spirit tablet]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4) 担任;承担 [bear]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5) 执掌,主持 [hold]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6)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7)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be in a state of inertia]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8)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9) 列阵 [arrange formation]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尸体 [corpse]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常用词组

尸白、尸变、尸布、尸骨、尸骸、尸横遍野、尸谏、尸解、尸居龙见、尸居余气、尸蜡、尸首、尸体、尸位、尸位素餐

  拼音  zǒu   注音  ㄗㄡˇ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HU  仓颉  GYO  郑码  BO  四角  4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82  区位  5563  统一码  8D70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走的拼音:zǒu(ㄗㄡˇ)  

⒈ 行:走路。走步。

⒉ 往来:走亲戚。

⒊ 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

⒋ 往来运送:走信。走私。

⒌ 离去:走开。刚走。出走。

⒍ 经过:走账。走内线。走后门。

⒎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走气(漏气)。

⒏ 失去原样:走形。走样。

⒐ 古代指奔跑:走马。不胫而走。

⒑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走(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统一码

走字UNICODE编码U+8D70,10进制: 36208,UTF-32: 00008D70,UTF-8: E8 B5 B0。

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㞫赱

汉英互译

walk、go、pad、track、wend

造字法

会意:像人在跑

English

walk, go on foot; run; lea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走的拼音: z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run]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 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4) 逃跑 [flee]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 安平,城坏, 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 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 往。奔向某地 [go;tend to]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8) 泄漏 [leak out]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10) 丧失,失去 [lose]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11)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12) 步行 [walk;go]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13) 遵循;沿着 [follow]。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14) [亲友间] 拜访,访问 [visit]。如:走娘家;走亲戚

(15) 旅游 [travel]。如:走遍全国

(16) [口]∶滚开,离开 [blow]。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17) 改变 [change]。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词性变化

走的拼音: zǒu  

〈词性:名〉

(1) 泛指兽类 [beast]

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汉· 张衡《西京赋》

(2) 车轮 [wheel]

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墨子》

(3) 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servant]

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建德新墙》

(4) 又如:走吏(供奔走的小吏);走史(走使。指仆役);走胥(小吏);走脚(跑腿)

常用词组

走八字,走八字儿、走板、走板,走板儿、走背运、走笔、走边、走步、走道、走道儿、走电、走掉、走调儿、走动、走读生、走访、走钢丝、走舸、走狗、走关节、走过场、走好运、走黑道,走黑道儿、走红、走后门,走后门儿、走回头路、走火、走江湖、走街串巷、走口、走廊、走了和尚走不了庙、走溜儿、走漏、走路、走马、走马看花、走马之任、走门路、走南闯北、走娘家、走内线、走票、走俏、走亲戚、走禽、走人、走色、走扇、走神儿、走失、走兽、走水、走私、走索、走题、走投无路、走味,走味儿、走险、走乡随乡、走向、走相、走心、走形,走形儿、走形式、走穴、走眼、走样,走样儿、走圆场、走运、走着瞧、走资派、走子、走卒、走嘴

  拼音  ròu   注音  ㄖㄡˋ   
部首  肉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WWI  仓颉  OBO  郑码  LDOO  四角  4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131  区位  4066  统一码  8089  笔顺  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肉的拼音:ròu(ㄖㄡ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⒉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⒊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⒋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⒌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⒍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统一码

肉字UNICODE编码U+8089,10进制: 32905,UTF-32: 00008089,UTF-8: E8 82 89。

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宍月

汉英互译

flesh、me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词性: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pulp;flesh (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词性变化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形〉

(1) 凡俗 [vulgar]。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superficial;meagre]。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词性:方〉∶形容柔软 [soft]。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slow moving]。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my dear]。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动〉

(1) 吃肉 [eat meat]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flesh up]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swallow;bully]。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常用词组

肉案、肉饼、肉搏、肉搏战、肉叉、肉畜、肉店、肉丁、肉冻、肉豆蔻、肉嘟嘟、肉墩墩、肉脯、肉干、肉感、肉鸽、肉冠、肉桂、肉红、肉乎乎、肉酱、肉卷、肉类、肉瘤、肉麻、肉麻当有趣、肉糜、肉末、肉牛、肉排、肉皮、肉皮儿、肉片、肉票,肉票儿、肉铺、肉色、肉身、肉食、肉食、肉食动物、肉丝、肉松、肉袒、肉袒负荆、肉体、肉丸、肉丸子、肉馅、肉馅饼、肉刑、肉眼、肉眼、肉眼凡胎、肉用鸡、肉用牛、肉欲、肉质、肉质果、肉汁、肉猪、肉中刺、肉孜节

行尸走肉: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