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 gù dài xiè
注音ㄒ一ㄣ ㄍㄨˋ ㄉㄞˋ ㄒ一ㄝˋ
解释同“新陈代谢”。
出处汉·蔡邕《兰赋》:“新故代谢,四时次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新故代谢是中性词。
繁体新故代謝
近义新陈代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新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⒉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⒊ 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⒋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⒌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⒍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姓。
新字UNICODE编码U+65B0,10进制: 26032,UTF-32: 000065B0,UTF-8: E6 96 B0。
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薪
new、fresh、newly
旧、老、陈、故
形声:从斤、亲声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详细解释◎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renew;make new]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形〉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new]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fresh]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original;beginning]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new-married]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new]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newly;recently]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Xin Dynasty]。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firewood]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new;new people or things]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新安江、新兵、新潮、新陈代谢、新仇旧恨、新春、新房、新风、新丰鸿门、新妇、新寡、新贵、新欢、新婚、新纪元、新记录、新技术、新加坡、新嫁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交、新居、新剧、新郎、新浪潮、新貌、新苗、新年、新娘、新篇章、新奇、新巧、新区、新人、新人新事、新任、新生、新生儿、新石器时代、新式、新事物、新手、新书、新唐书、新天地、新亭对泣、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新闻、新禧、新鲜、新鲜事儿、新兴、新星、新型、新秀、新学、新雅、新异、新意、新颖、新雨、新月、新张、新正、新政、新知、新址、新制、新妆
故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⒉ 原因:缘故。原故。
⒊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⒋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⒌ 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
⒍ 死亡(指人):故去。病故。
⒎ 所以,因此:故此。故而。
⒏ 古同“顾”,反而。
故字UNICODE编码U+6545,10进制: 25925,UTF-32: 00006545,UTF-8: E6 95 85。
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雇
reason、cause、hence、therefore、die、former、old、friend、happening、on purpose
新
形声:从攵、古声
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详细解释◎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攴( pū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形〉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动〉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hú )。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 故的拼音: gù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代〉
〈词性: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故步自封、故此、故城、故道、故第、故地、故典、故都、故而、故宫、故国、故伎、故伎重演、故家子弟、故迹、故交,故旧、故旧不弃、故居、故里、故弄玄虚、故人、故世、故事、故事片、故态复萌、故土、故我、故乡、故业、故意、故意杀人、故友、故园、故宅、故障、故辙、故知、故址、故纸堆、故作、故作端庄、故作姿态
代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⒉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dāng )代。年代。
⒊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⒋ 姓。
代字UNICODE编码U+4EE3,10进制: 20195,UTF-32: 00004EE3,UTF-8: E4 BB A3。
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era
会意:从亻、从弋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详细解释◎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yì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be in place of;take the place of]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为挣钱]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take in sth. to do]。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思想、感情等] [give one's regards to]。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generation]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date]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age]。如:当代
(6) 朝代 [dynasty]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era]。如:古生代
(9) [语法]∶代词的省称 [pronoun]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intermittent pulse]
代办、代办、代笔、代表、代表、代表团、代步、代茶、代偿、代称、代词、代耕、代管、代沟、代号、代价、代课、代劳、代理、代理、代码、代庖、代培、代签、代售、代书、代数、代数方程、代数和、代数式、代替、代为、代为说项、代销、代谢、代序、代言人、代用、代职
谢(謝)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谢。谢仪。谢忱(谢意)。谢恩。谢意。面谢。致谢。感谢。
⒉ 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⒊ 推辞:谢绝。闭门谢客。
⒋ 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凋谢。新陈代谢。
⒌ 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⒍ 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⒎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⒏ 姓。
谢字UNICODE编码U+8C22,10进制: 35874,UTF-32: 00008C22,UTF-8: E8 B0 A2。
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謝㓔
decline、excuse oneself、thank、wither
开
形声:从讠、射声
thank; decline
详细解释◎ 谢的拼音:
謝 x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resign]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take leave;leav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tell;warn]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thank]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farewell]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thank sb. with a gift]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decline;wane]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avoid]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 谢的拼音:
謝 Xiè
〈词性:名〉
(1) 古邑名 [Xie town]。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大雅》
(2) 姓。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谢病、谢忱、谢词、谢顶、谢恩、谢候、谢绝、谢客、谢礼、谢灵运、谢幕、谢媒、谢却、谢世、谢天谢地、谢帖、谢孝、谢谢、谢仪、谢意、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