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 jì shǒu shòu
注音ㄒ一ㄣ ㄐ一ˋ ㄕㄡˇ ㄕㄡˋ
解释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
出处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心计手授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计(計)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核算: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
⒉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计。湿度计。
⒊ 主意,策略:计策。计谋。
⒋ 谋划,打算:计划。计议。
⒌ 姓。
计字UNICODE编码U+8BA1,10进制: 35745,UTF-32: 00008BA1,UTF-8: E8 AE A1。
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計
idea、plan、calculate、count、meter、stratagem
会意:从讠、从十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详细解释◎ 计的拼音:
計 jì
〈词性:动〉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 )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 同本义 [count;compute;calculate]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be concerned about]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discuss;scheme]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inspect;check;examine and verify]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 计的拼音:
計 jì
〈词性:名〉
(1) 算法;算术 [algorithm;arithmetic]。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account book]。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official for escorting account books]。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plan;stratagem]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gage;meter]。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livelihood]。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economy]。如:国计民生
(9) 姓
计策、计程车、计酬、计出万全、计分、计功受赏、计功行赏、计划、计划、计划经济、计划生育、计件、计较、计量、计谋、计穷力屈、计穷势蹙、计穷途拙、计日程功、计日而待、计日奏功、计入、计上心来、计时、计数、计谋、计算、计算尺、计算机、计议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扌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脚、足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hand
详细解释◎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授的拼音:shòu(ㄕㄡˋ)
⒈ 给,与: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
⒉ 教,传给:授业。
授字UNICODE编码U+6388,10进制: 25480,UTF-32: 00006388,UTF-8: E6 8E 88。
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䛵受
award、confer、give、instruct、teach
受
形声:从扌、受声
give to, transmit; confer
详细解释◎ 授的拼音: shòu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2) 同本?[award;confer;give]
授,予也。——《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
则从而授之。——《周礼·邻长》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
今日必授。——《国语·鲁语》。注:“与也。”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资治通鉴》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授受(交接;交付和接受);授兵(把武器给战士);授官厅(官府;衙门);授玉(给予玉圭);授室(把家事交给新妇);授赏(奖赏);授简(给予简札);授以全权;授位(授予职位);授政(授予帝位)
(4) 交还,奉还 [return]
子犯授公子载璧。——《国语·晋语四》。注:“授,还也。”
(5) 任命 [appoint]
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 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红楼梦》
(6) 又如:授正(任命官长);授用(任用);授能(任用有才能的人)
(7) 传授 [instruct;teach]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唐· 韩愈《师说》
天下无以易李伶,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侯方域《马伶传》
(8) 又如:授经(讲授经书);授堂(讲授学业的堂室)
(9) 娶(媳妇),尤指旧时为子娶妇 [take]。如:授室
(10) 通“受”。接受 [accept]
凡授嫔妇功,及秋献功。——《周礼·天官·典妇功》
再拜授币。——《周礼·秋官·司仪》
惠公没, 文公授之。——《韩非子·难二》
授粉、授奖、授精、授课、授命、授权、授时、授室、授首、授受、授受不亲、授勋、授业、授艺、授意、授与、授予、授职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