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 mù tán guàn
注音ㄒ一ㄣ ㄇㄨˋ ㄊㄢˊ ㄍㄨㄢˋ
解释沐:洗头发;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新沐弹冠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新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⒉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⒊ 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⒋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⒌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⒍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姓。
新字UNICODE编码U+65B0,10进制: 26032,UTF-32: 000065B0,UTF-8: E6 96 B0。
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薪
new、fresh、newly
旧、老、陈、故
形声:从斤、亲声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详细解释◎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renew;make new]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形〉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new]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fresh]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original;beginning]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new-married]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new]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newly;recently]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Xin Dynasty]。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firewood]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new;new people or things]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新安江、新兵、新潮、新陈代谢、新仇旧恨、新春、新房、新风、新丰鸿门、新妇、新寡、新贵、新欢、新婚、新纪元、新记录、新技术、新加坡、新嫁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交、新居、新剧、新郎、新浪潮、新貌、新苗、新年、新娘、新篇章、新奇、新巧、新区、新人、新人新事、新任、新生、新生儿、新石器时代、新式、新事物、新手、新书、新唐书、新天地、新亭对泣、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新闻、新禧、新鲜、新鲜事儿、新兴、新星、新型、新秀、新学、新雅、新异、新意、新颖、新雨、新月、新张、新正、新政、新知、新址、新制、新妆
沐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洗头发:沐浴。栉风沐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⒉ 润泽,或受润泽:沐恩。
⒊ 古代官员休假:沐日。休沐。
⒋ 整治:助之沐椁。
⒌ 米汁。
⒍ 姓。
沐字UNICODE编码U+6C90,10进制: 27792,UTF-32: 00006C90,UTF-8: E6 B2 90。
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沐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氵、木声
bathe, cleanse, wash, shampoo
详细解释◎ 沐的拼音: m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 同本义 [wash one's hair;shampoo]
沐,濯发也。——《说文》
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诗·小雅·采绿》
共王之沐浴。——《周礼·宫人》
沐则心覆。——《左传》
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公羊传·隐公八年》
夫子助之沫椁。——《礼记·檀弓》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论衡·讥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沐发(洗发);沐澡(洗头洗澡);沐濯(洗头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头);沐巾(洗发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栉风沐雨
(4) 芟除 [remove]
沐涂树之枝。——《管子》
(5) 又如:沐树(芟除树枝,使之无荫)
(6) 整治 [renovate]。如:沐椁(整治棺材)
(7) 润泽 [moisten]。如:沐日浴月(受日月光华的润泽)
(8) 受润泽。引申为蒙受 [suffer]。如:沐恩(清代官场中下级对上级的自称,意为沐浴着上级恩惠之人);沐泽(蒙受恩泽);沐浴;沐仁浴义(受仁义的熏陶);沐露沾霜(饱经霜露辛苦)
◎ 沐的拼音: mù
〈词性:名〉
(1) 指休假 [take a holiday]。如:沐日(休假日)
(2) 米汁。古人常用作洗头之用 [thin rice gruel]。如:沐粱(用淘粱的汁水洗头发);沐稷(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
(3) 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Mu river]
沐浴
弹(彈)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⒉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弹(彈)的拼音:tán(ㄊㄢˊ)
⒈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⒉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
弹字UNICODE编码U+5F39,10进制: 24377,UTF-32: 00005F39,UTF-8: E5 BC B9。
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彈弾
ball、bomb、flip、pellet、shoot、spring
形声:从弓、单声
pellet, bullet, shot, shell
详细解释◎ 弹的拼音:
彈 d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bullet]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a bullet-shaped thing]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slingshot]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bomb]。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弹道、弹弓、弹夹、弹尽粮绝、弹尽援绝、弹壳、弹片、弹体、弹头、弹丸、弹丸之地、弹无虚发、弹药、弹药库、弹子
◎ 弹的拼音:
彈 t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shoot with the function of a spring;eject]
弹,行丸也。——《说文》
[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fluff;strike]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play]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criticize; expose]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puncture]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weight]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dàn
弹拨、弹唱、弹词、弹冠相庆、弹劾、弹花、弹簧、弹簧秤、弹簧门、弹簧锁、弹纠、弹力、弹射、弹跳、弹性、弹性模量、弹压、弹指、弹奏
冠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冠字UNICODE编码U+51A0,10进制: 20896,UTF-32: 000051A0,UTF-8: E5 86 A0。
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cap, crown, headgear
详细解释◎ 冠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冖”( mì), 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冠盖如云、冠盖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饰、冠心病、冠子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6) 另见 guān
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