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 zhān wèi què
注音ㄒ一ㄣ ㄓㄢ ㄨㄟˋ ㄑㄩㄝˋ
解释见“心在魏阙”。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心瞻魏阙常意悬,游鱼恋饵吞线。卸朝鞯被发何年?名山五岳游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心瞻魏阙是中性词。
繁体心瞻魏闕
近义心驰魏阙、心在魏阙
动物生肖牛,虎,蛇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瞻的拼音:zhān(ㄓㄢ)
⒈ 往上或往前看:瞻仰。瞻望。瞻拜。瞻谒。瞻念。瞻前顾后。
瞻字UNICODE编码U+77BB,10进制: 30651,UTF-32: 000077BB,UTF-8: E7 9E BB。
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瞻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ook up
顾
形声:从目、詹声
look; look out for; respect
详细解释◎ 瞻的拼音: zh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目,詹( zhān )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2) 同本义 [look up or forward]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观看,观览)
(4) 仰慕 [look at with reverence]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诗·大雅·桑柔》
(5) 又如:瞻谒(瞻仰晋见);瞻迎(瞻仰欢迎);瞻奉(恭敬侍奉)
瞻拜、瞻顾、瞻礼、瞻企、瞻前顾后、瞻玩、瞻望、瞻仰、瞻予马首
魏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⒊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⒋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⒌ 姓。
魏字UNICODE编码U+9B4F,10进制: 39759,UTF-32: 00009B4F,UTF-8: E9 AD 8F。
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魏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巍
形声:从鬼、委声
kingdom of Wei; surname
详细解释◎ 魏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阙宫门的台观 [the two lookout tow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gate]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 班固《典引》
(2)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3) 古国名 [Wei state]
(4)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5)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谋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韩魏灭亡。
(6) 三国之一 [the Kingdom of Wei (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朝代名 [the Wei Dynasty]
(8) 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所废。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废。如:魏碑
(9)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所建国号
(10) 古郡名 [Wei prefecture]
魏郡,县十八。——《汉书》
(11) 今县名 [Wei 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县
(12) 姓
◎ 魏的拼音: wèi
〈词性:形〉
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魏碑、魏阙
阙(闕)的拼音:quē(ㄑㄩㄝ)
⒈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⒉ 过错:阙失。
⒊ 姓。
阙(闕)的拼音:què(ㄑㄩㄝˋ)
⒈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⒉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⒊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⒋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阙字UNICODE编码U+9619,10进制: 38425,UTF-32: 00009619,UTF-8: E9 98 99。
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闕
形声:外形内声
watch tower; palace
详细解释◎ 阙的拼音:
闕 jué
〈词性:动〉
(1) 去除 [remove]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2) 挖掘 [dig]
若阙地及泉。——《左传》
(3) 毁伤 [damage]。如:阙翦(削弱,毁坏)
(4) 另见 quē;què
◎ 阙的拼音:
闕 quē
〈词性:名〉?
(1) 缺点;错误 [fault;slip;error]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洞。——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3) 豁口,空缺 [gap]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4) 又如:阙陷(凹陷)
(5) 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 [vacancy]。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6) 姓
◎ 阙的拼音:
闕 quē
〈词性:动〉
(1) 削减;毁坏 [cut down;ruin]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左传·成公十三年》
阙更减赋,尽休力役。——《汉书》
(2) 又如:阙翦(毁坏)
(3) 空缺;缺少。也作“缺” [be short of]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三国演义》
(4) 又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
(5) 欠,应给而不给 [owe]
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新唐书》
(6) 通“掘”。挖 [dig]
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阙为深沟。——《国语·吴语》
◎ 阙的拼音:
闕 quē
〈词性:形〉
(1) 残缺;不完善 [incomplete;fragmentary]。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2) 另见 jué;què
阙如、阙疑
◎ 阙的拼音:
闕 què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2) 同本义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阙,门观也。——《说文》。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郑风·子衿》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纪》
伏阙上平黎策。——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
(4) 宫门的代称 [gate of a palace]。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
(5) 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 [stone statue]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 李白《忆秦娥》
(6) 又如:太室阙;高颐阙
(7) 宫殿 [palace]。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
(8) 帝王居地的统称 [court]
诣阙止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9) 另见 quē;j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