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óng yāo hǔ bèi
注音ㄒㄩㄥˊ 一ㄠ ㄏㄨˇ ㄅㄟˋ
解释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出处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例子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用法作宾语、状语;形容男人。
感情熊腰虎背是中性词。
近义虎背熊腰
英语thick powerful back and shoulde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熊的拼音:xióng(ㄒㄩㄥˊ)
⒈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⒉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⒊ 姓。
熊字UNICODE编码U+718A,10进制: 29066,UTF-32: 0000718A,UTF-8: E7 86 8A。
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熋能㷱
bear
形声:从灬、能声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详细解释◎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bear]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形〉
(1) 通“雄”。雄性 [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weak;incompetent;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动〉
斥骂 [rebuke]。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熊包、熊猫、熊腰虎背、熊掌
腰的拼音:yāo(一ㄠ)
⒈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腰板儿。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围。
⒉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腰。
⒊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
⒋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腰。
腰字UNICODE编码U+8170,10进制: 33136,UTF-32: 00008170,UTF-8: E8 85 B0。
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要
waist、small of the back、middle
形声:从月、要声
waist; kidney
详细解释◎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2) 同本义 [waist]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汉书》
(3) 又如: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势而言。亦借指体格);腰腿(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
(4) 肾脏的俗称 [kidney]。如:猪腰
(5) 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waist(of garment)]。如:裤腰
(6)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pocket]。如:我腰里还有些钱
(7) 指某物的中部或中间部分 [middle]
半山腰
(8) 又如:腰房(两进院子中间的房子);腰封(束在礼品中间的绢带,上面写明送礼者和收礼人的名号);腰门(中门);山腰;锅炉炉腰
(9) 驿站 [station]。如:腰站;腰顿
◎ 腰的拼音: yāo
〈词性:动〉
(1) 佩在腰上 [wear on waist]
腰白玉之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腰金衣紫(腰挂金印,身穿紫袍,指做了大官);腰舟(古人以瓠系在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腰佩(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腰扇(古代佩在腰间可以折叠的团扇);腰袱(系在腰间的包袱。多用以藏钱)
腰板儿、腰包、腰布、腰部、腰缠万贯、腰带、腰刀、腰肥、腰杆子、腰鼓、腰果、腰花、腰栏、腰缆、腰帘、腰梁、腰牌、腰身、腰围、腰斩、腰肢、腰椎、腰子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唬俿乕虝
tiger
象形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hù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 虎的拼音: hù
另见 hǔ
虎不拉
背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⒉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⒊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⒋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⒌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⒍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⒎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⒏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
⒐ 偏僻:背静。
⒑ 听觉不灵:耳背。
背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人用背驮(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背字UNICODE编码U+80CC,10进制: 32972,UTF-32: 000080CC,UTF-8: E8 83 8C。
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倍偝北揹褙
back、recite、violate、unlucky
负、向、腹
形声:从月、北声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详细解释◎ 背的拼音:
揹 bēi
〈词性:动〉
(1) 人用脊背驮 [东西] [have on one's 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背包、背本就末、背不住、背部、背场儿、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驰、背搭子、背褡、背道儿、背道而驰、背地里、背篼、背恩忘义、背风、背风港、背风面、背旮旯儿、背光、背后、背脊、背井离乡、背景、背静、背靠、背靠背、背离、背理、背篓、背面、背谬、背叛、背气、背弃、背人、背山起楼、背生芒刺、背时、背书、背熟、背水一战、背水阵、背诵、背向、背心、背信、背信弃义、背兴、背眼、背阴儿、背影儿、背约、背运、背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