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犀燃烛照的意思

ránzhúzhào

犀燃烛照



拼音xī rán zhú zhào

注音ㄒ一 ㄖㄢˊ ㄓㄨˊ ㄓㄠˋ

解释犹犀照牛渚。

出处清 王韬《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迩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犀燃烛照是中性词。

繁体犀燃燭炤

近义犀照牛渚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NIRH  五笔98  NITG  仓颉  SEHQ  郑码  XMKM  四角  77259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3679  区位  4712  统一码  7280  笔顺  フ一ノ丨丶一ノ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犀的拼音:xī(ㄒ一)  

⒈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⒉ 坚固: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统一码

犀字UNICODE编码U+7280,10进制: 29312,UTF-32: 00007280,UTF-8: E7 8A 80。

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犀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犀的拼音:   

〈词性:名〉

(1) 犀牛 [rhinoceros]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rhinoceros skin]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rhinoceros horn]。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bone]。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词性变化

犀的拼音:   

〈词性:形〉

(1) 锋利;坚固 [sharp;solid]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strong]。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常用词组

犀角、犀利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OQDO  仓颉  FBKF  郑码  UOSU  四角  93838  结构  左右电码  3595  区位  4028  统一码  71C3  笔顺  丶ノノ丶ノフ丶丶一ノ丶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燃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烧起火焰:自燃。燃料。燃烧。燃点。燃眉之急。

⒉ 引火点着:点燃。燃灯。

统一码

燃字UNICODE编码U+71C3,10进制: 29123,UTF-32: 000071C3,UTF-8: E7 87 83。

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㸐䖄

汉英互译

burn、ignite、light

相关字词

焚、烧

造字法

形声:从火、然声

English

burn; light fire, igni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燃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2) 同本义 [burn]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燃藜图(劝人勤学苦读的画);燃灰(死灰复燃);燃灼(燃烧;烧灼);燃顶(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

(4) 引火点着 [light]

……开枪者、燃炮者、……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燃放(点燃鞭炮等使其爆炸)

常用词组

燃爆、燃点、燃耗、燃放、燃料、燃眉、燃眉之急、燃烧、燃烧弹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JY  仓颉  FLMI  郑码  UOI  四角  95836  结构  左右电码  3608  区位  5482  统一码  70DB  笔顺  丶ノ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烛(燭)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⒉ 洞悉:洞烛其奸。

⒊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统一码

烛字UNICODE编码U+70DB,10进制: 28891,UTF-32: 000070DB,UTF-8: E7 83 9B。

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燭爞曯爥

汉英互译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造字法

形声:从火、蜀声

English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烛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义 [torch]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3)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炬(指火炬或蜡烛)

(4) 蜡烛(始于唐代) [candle]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李商隐《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杜牧《初冬夜饮》

(5) 又如:烛信(插蜡烛用的签子);烛奴(雕刻成人形的烛台;泛指一般烛台);烛心(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6) 姓

词性变化

烛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照;照亮 [illuminate]

夫日,兼烛天下。——《韩非子·内储说上》

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儒林外史》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明烛南天。——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烛银(精光闪耀的银子);烛天(照耀天空)烛明(照亮);烛夜(照亮黑夜);烛幽(照亮昏暗);烛远(光照远方);烛临(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understand thoroughly]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 又如:烛知(明察洞悉);烛物(明察事物);烛微(观察入微);烛察(明察,洞察);烛鉴(明鉴,明察)

常用词组

烛光、烛花、烛架、烛剪、烛煤、烛台、烛照

  拼音  zhào   注音  ㄓㄠˋ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JVKO  仓颉  ARF  郑码  KYJU  四角  67336  结构  上下电码  3564  区位  5353  统一码  7167  笔顺  丨フ一一フノ丨フ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照的拼音:zhào(ㄓㄠˋ)  

⒈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照。照耀。照射。

⒉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照镜子。

⒊ 摄影:照相。拍照。

⒋ 画像或相片:小照。写照。

⒌ 看顾:照管。照顾。

⒍ 按着,依着:依照。遵照。照搬。照本宣科。

⒎ 凭证:护照。牌照。执照。

⒏ 知晓:心照不宣。肝胆相照。

⒐ 通知,通告:知照。照会。

⒑ 对着,向着:照壁。照敌人开枪。

⒒ 查对:对照。查照。

统一码

照字UNICODE编码U+7167,10进制: 29031,UTF-32: 00007167,UTF-8: E7 85 A7。

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㷖昭曌炤燳瞾

汉英互译

according to、license、notify、photograph、reflect、shine

造字法

形声:从灬、昭声

English

shine, illumine, ref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bright]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3) 另见 zhāo  

词性变化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动〉

(1) 照射,照耀 [shine;illuminate;light up]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reflect]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take care of]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take (a picture)]。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understand]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  )。显示[show]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名〉

(1) 日光 [sunlight]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photograph]。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license]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介〉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to;towards;in the direction of; etc.]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according to]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than]。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常用词组

照搬、照办、照本宣科、照壁、照常、照抄、照度、照登、照发、照顾、照管、照会、照旧、照看、照理、照例、照亮、照料、照猫画虎、照明、照明弹、照片、照片子、照射、照说、照相、照相机、照眼、照样、照妖镜、照耀、照应、照映、照章、照直、照准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