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秀才造反的意思

xiùcáizàofǎn

秀才造反



拼音xiù cái zào fǎn

注音ㄒ一ㄡˋ ㄘㄞˊ ㄗㄠˋ ㄈㄢˇ

解释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

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例子虽然这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但比之于类乎“秀才造反”的途径,已是异样的清楚了。

正音“造”,不能读作“zhào”。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文人起义

感情秀才造反是贬义词。

近义文人起义

反义草寇招安

英语Scholars' rebellion won't amount to much.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ù   注音  ㄒ一ㄡˋ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EB  五笔98  TBR  仓颉  HDNHS  郑码  MFYM  四角  2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423  区位  4867  统一码  79C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秀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⒉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秀异。秀才。优秀。后起之秀。

⒊ 美丽而不俗气:秀丽。秀劲。秀俊。秀拔(秀丽而挺拔)。清秀。秀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⒋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秀(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⒌ 茂盛:佳木秀而繁荫。

统一码

秀字UNICODE编码U+79C0,10进制: 31168,UTF-32: 000079C0,UTF-8: E7 A7 80。

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autiful、elegant、excell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r of grain; flowering, luxuriant; refined, elegant, gr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秀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 同本义 [(of grain crops) put forth ears and flowers]

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

秀,出也。——《广雅》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大雅·生民》

(3) 又如:秀发(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秀穗(植物从叶鞘长出穗);秀而不实(禾谷叶穗开花而不结实)

(4) 草类结实 [fruit]

(5) 又如:秀孚(开花结实)

(6) 成长 [grow]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后汉书·孝章皇帝八王传赞》

(7) 又如:秀茂(生长茂盛);秀甲(娇嫩的新芽)

词性变化

秀的拼音: xiù  

〈词性:形〉

(1) 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fine;beautiful;pretty]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大招》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佳木秀

天下奇秀。——宋· 沈括《梦溪笔谈》

秀出半天。——《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秀溜(秀气;俊巧);秀而不媚(秀丽而不妖媚);秀上(秀美高雅);秀木(秀美的树木)

(3) 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flourishing;luxuriant]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秀草(茂盛之草);秀蔚(谓山陵秀美草木繁茂)

(5) 特异;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excellent;exceptionaly good]

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屈原·大招》

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马弟吾乡秀,青云正壮年。—— 元· 张宇《送马德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魏· 李康《运命论》

(6) 又如: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秀世(特出于世);秀立(秀升特出);秀艾(优异俊美之士);秀茂(优异突出的人才)

秀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草木之花 [flower]

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山鬼》。按,三秀即小正之秀幽、秀萑苇、秀莽也。灵芝之说起于汉,古芝即菌,王逸注:“三秀,芝草,失之。”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秋风辞》

(2) 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 [lord]

秀者,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

常用词组

秀才、秀慧、秀界、秀俊、秀丽、秀美、秀气、秀润、秀色、秀外慧中、秀雅、秀异、秀逸

  拼音  cái   注音  ㄘㄞ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FTE  仓颉  DH  郑码  DMVV  四角  402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88  区位  1837  统一码  624D  笔顺  一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才(纔)的拼音:cái(ㄘㄞˊ)  

⒈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⒉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

⒊ 副词。①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统一码

才字UNICODE编码U+624D,10进制: 25165,UTF-32: 0000624D,UTF-8: E6 89 8D。

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哉纔

汉英互译

ability、talent、gift、jus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才的拼音: c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plant) newborn]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talented]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词性变化

才的拼音: cái  

〈词性:名〉

(1) 才力;才能 [ability]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talent]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gift]。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person in regard to capability, personality, character]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aptitude]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才的拼音:

cái  

〈词性:副〉

(1) 刚刚 [just]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so late]——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only]——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then;then and only then]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indeed]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常用词组

才调、才分、才干、才高八斗、才高行洁、才华、才力、才略、才貌、才貌双全、才能、才能、才气、才人、才识、才疏学浅、才思、才学、才智、才子、才子佳人

  拼音  zào   注音  ㄗ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FKP  仓颉  YHGR  郑码  MBJW  四角  34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4  区位  5276  统一码  9020  笔顺  ノ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造的拼音:zào(ㄗㄠˋ)  

⒈ 制作,做:制造。创造。造物。造反。造孽。建造。造表。造册。造价。造型。粗制滥造。

⒉ 瞎编:胡编乱造。捏造。

⒊ 成就:造诣。

⒋ 培养:造就。

⒌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造。甲造。乙造。

⒍ 到,去:造访。

⒎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造。晚造。

⒏ 时代,年代:末造。

统一码

造字UNICODE编码U+9020,10进制: 36896,UTF-32: 00009020,UTF-8: E9 80 A0。

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艁䒃

汉英互译

build、concoct、create、educate、fashion、go to、invite、m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告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2) 同本义 [arrive;go to]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去到人世间经历一番像梦幻一样的情缘);造适(寻访);造胜(访求胜迹);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

(4) 拜访 [尊贵者] [call to pay respect;pay a visit]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夜造(深夜前往造访);造府拜瞻(敬辞。到府上去拜访);造请(前往问候、拜见);造谒(造请);造谢(登门致谢)

(6) 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make;build;create]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7) 又如:造第(建造府第);造恶(作恶);造逆(开始纂逆作乱);造房子;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打造(制造);建造(建筑;修建)

(8) 虚构;伪造 [cook;fabricate]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9) 又如:造言生衅(造谣生事);造言(造谣);造语(造作谣言);造言生事(造设谣言,滋生事端);捏造(假造事实)

(10) 培养;造就;创造 [form;bring up;create]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造草昧。——[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创造;造士(造就人才);造字(创造文字);造怀(抒写胸怀)

(12) 撰写;汇集 [compile]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13) 又如:造册(编制簿籍);造述(著述;著作)

(14) 制定 [work up;formulate;work out]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造施(制订并实施);造律(制订律令);造设(制订建立)

(16) 建立 [set up]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17) 又如:造立(建筑;建造);造邦(创立国家);造国(新创立的国家);造谊(创立新义);造说(立说)

(18) [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achieve; attain; result]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19) 又如:造玄(达到玄妙之境界);造妙(臻于奇妙之境地);造微入妙(达到微妙的境界);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造极(达到极高点)

词性变化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名〉

(1) 成就 [achievement]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 又如:造士(古时称学术道业已有成就的人);造秀(成绩优异);造人(学业有成就之人)

(3) 〈词性: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crop]。如:早造;一年三造

(4) 时代 [time; age]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5) 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fortune]。如:贱造(生辰八字不好;命苦);乾造;坤造

(6) 姓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副〉

(1) 通“猝”(   )。忽然;仓卒 [suddenly]

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又如:造此(仓猝,匆忙);造子(一会儿)

造的拼音: zào  

〈词性:量〉

农作物收获的次数。如:一年三造皆丰收

常用词组

造成、造船厂、造次、造端、造反、造访、造福、造父、造化、造假、造就、造句、造林、造孽、造山运动、造始、造窝、造物、造物主、造型、造型园艺、造谣、造诣、造意、造影、造纸、造作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CI  仓颉  HE  郑码  PDXS  四角  72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46  区位  2320  统一码  53CD  笔顺  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反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⒉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⒊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⒋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⒌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⒍ 类推:举一反三。

统一码

反字UNICODE编码U+53CD,10进制: 21453,UTF-32: 000053CD,UTF-8: E5 8F 8D。

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 reverse、on the contrary、turn ov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violate]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return]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analogize]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  )。贱买而贵卖 [buy to resell]

词性变化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形〉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常用词组

反霸、反败为胜、反绑、反包围、反比、反驳、反哺、反差、反常、反常现象、反衬、反冲、反刍、反串、反唇相讥、反倒、反动、反动派、反对、反对派、反对票、反而、反复、反复、反感、反感、反戈、反戈一击、反革命、反攻、反躬、反躬自问、反躬自责、反顾、反光、反光、反话、反悔、反击、反剪、反间、反间谍、反接、反诘、反抗、反客为主、反科学、反空降、反口、反馈、反老还童、反面、反目、反派、反叛、反扑、反其道而行之、反潜、反切、反求诸己、反裘负刍、反射、反身、反身代词、反诗、反手、反水、反思、反诉、反锁、反围攻、反围剿、反胃、反问、反响、反向、反省、反演、反咬一口、反义词、反应、反应堆、反应式、反映、反映论、反掌、反照、反正、反正、反正一样、反之、反转、反嘴、反坐、反作用、反作用

秀才造反: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