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ū rén dā dā
注音ㄒ一ㄡ ㄖㄣˊ ㄉㄚ ㄉㄚ
解释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例子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八回:“女孩儿家羞人答答的,教我怎样?”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羞人答答是贬义词。
近义羞羞答答
反义不知羞耻
英语coy(shy; as shy as Daphne)
动物生肖牛,虎,蛇
羞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感到耻辱:羞耻。羞辱。羞恶。
⒉ 难为情,害臊:害羞。羞惭。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怯。羞涩。
⒊ 使难为情:羞人。你别羞我。
⒋ 进献:“羞玉芝以疗饥”。
⒌ 同“馐”。
羞字UNICODE编码U+7F9E,10进制: 32670,UTF-32: 00007F9E,UTF-8: E7 BE 9E。
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 ashamed、shame、shy
会意兼形声:从羊、从丑、丑亦声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详细解释◎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offer]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fear]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羞惭、羞耻、羞答答、羞愧、羞明、羞恼、羞怯、羞人、羞辱、羞辱、羞臊、羞涩、羞恶、羞与为伍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亻儿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己、我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回话,回复:回答。对答。答辩。答复。答案。对答如流。
⒉ 受了别人的好处,还(huán )报别人:报答。答报。
答的拼音:dā(ㄉㄚ)
⒈ 义同(一),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答字UNICODE编码U+7B54,10进制: 31572,UTF-32: 00007B54,UTF-8: E7 AD 94。
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嗒畗畣
answer、reciprocate、reply、return
问
形声:从竹、合声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详细解释◎ 答的拼音: dā
(1) ——义同“答”( dá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dá
答白,搭白、答茬儿、答腔、答讪、答声,答声儿、答言,搭言、答应、答允、答嘴
◎ 答的拼音: dá
〈词性:动〉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reply;answer]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reciprocate(another's kindness,favor,etc.)]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 答的拼音: dá
〈词性:形〉
(1) 粗厚 [coarse and thick]。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dā
答案、答拜、答辩、答词、答非所问、答复、答话、答访、答卷、答卷、答礼、答数、答问、答谢、答疑
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回话,回复:回答。对答。答辩。答复。答案。对答如流。
⒉ 受了别人的好处,还(huán )报别人:报答。答报。
答的拼音:dā(ㄉㄚ)
⒈ 义同(一),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答字UNICODE编码U+7B54,10进制: 31572,UTF-32: 00007B54,UTF-8: E7 AD 94。
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嗒畗畣
answer、reciprocate、reply、return
问
形声:从竹、合声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详细解释◎ 答的拼音: dā
(1) ——义同“答”( dá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dá
答白,搭白、答茬儿、答腔、答讪、答声,答声儿、答言,搭言、答应、答允、答嘴
◎ 答的拼音: dá
〈词性:动〉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reply;answer]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reciprocate(another's kindness,favor,etc.)]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 答的拼音: dá
〈词性:形〉
(1) 粗厚 [coarse and thick]。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dā
答案、答拜、答辩、答词、答非所问、答复、答话、答访、答卷、答卷、答礼、答数、答问、答谢、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