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习无不精的意思

jīng

习无不精



拼音xí wú bù jīng

注音ㄒ一ˊ ㄨˊ ㄅㄨˋ ㄐ一ㄥ

解释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例子习无不精可见学习的作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习无不精是中性词。

反义不学无术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ˊ   繁体    
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UD  仓颉  SIM  郑码  YT  四角  17120  结构  单一电码  5045  区位  4716  统一码  4E60  笔顺  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习(習)的拼音:xí(ㄒ一ˊ)  

⒈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习。学习。实习。

⒉ 学:习文。习武。

⒊ 对某事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⒋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⒌ 相因:世代相习。习习相因。

⒍ 姓。

统一码

习字UNICODE编码U+4E60,10进制: 20064,UTF-32: 00004E60,UTF-8: E4 B9 A0。

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used to、custom、habit、practise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羽、白声

English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习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fly frequently]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review;practise;exercise]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become familiar with;be used to]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learn]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get accustomed to;be used to]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train]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fall into a bad habit]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词性变化

习的拼音:

  

〈词性:名〉

(1) 习性;习惯 [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trusted follower]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习的拼音: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often]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常用词组

习兵、习而不察、习非成是、习惯、习惯、习见、习气、习染、习尚、习俗、习题、习性、习以成俗,习以成风、习以成性、习以为常、习艺、习用、习字、习字帖,习字簿、习作

  拼音    注音  ㄨ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QV  仓颉  MKU  郑码  AGR  四角  10412  结构  单一电码  2477  区位  4662  统一码  65E0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统一码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無㷻

汉英互译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1) 無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基本词义

无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词性变化

无的拼音: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无的拼音: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无的拼音: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无的拼音: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无的拼音: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常用词组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OGEG  仓颉  FDQMB  郑码  UFCQ  四角  95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37  区位  3011  统一码  7CBE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精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精”。

⒉ 细密的,与“粗”相对:精密。精细。精确。精制。精读。精选。精心。精研。精雕细镂。

⒊ 聪明,思想周密:精悍。精敏。精明。

⒋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精华。精英。精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⒌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精力。聚精会神。无精打采。

⒍ 专一,深入:精诚。精忠。精炼。精湛。精严。

⒎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精子。

⒏ 很、极:精湿。精瘦。精光。

⒐ 完美,最好:精美。精妙。精益求精。

⒑ 明朗,清明:“天精而见景星”。

⒒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精灵(a.鬼怪;b.机灵)。妖精。

⒓ 古同“菁”,花。

统一码

精字UNICODE编码U+7CBE,10进制: 31934,UTF-32: 00007CBE,UTF-8: E7 B2 BE。

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晴䊒

汉英互译

extract、extractive

相关字词

粗、傻

造字法

形声:从米、青声

English

essence; semen; spi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2) 同本义 [polished rice]

精,择也。——《说文》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食不厌精。——《论语》

(3) 又如:精凿(舂过的净米);精粲(精米)

(4) 精气 [essence and energy]

祓除其心精也。——《国语·周语》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

天地之精。——《吕氏春秋·慎行论》

二者用精至矣。——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精秀(精华灵秀之气);精气命脉神(生命与血汗。比喻辛苦);精血(精气和血液);精胆(精气);精耀(精气)

(6) 精神;精力 [spirit;energy;vigor]

人死精亡而形存。——《论衡·论死》

(7) 又如:精采(精神,有活力);精舍(学舍、书斋,聚徒讲学的地方);精思(精力和思虑)

(8) 精液 [seminal fluid;semen]

男女构精。——《易·系辞》

(9) 又如:精子;精虫

(10) 精灵;灵魂 [spirit;soul]

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荀子·赋》

精交接以来往兮。——宋玉《神女赋》

(11) 又如:精爽(灵魂);精魄(精神魂魄);精胆(魂魄,胆量)

(12) 妖怪 [demon;goblin]。如:精人(巫人);精魅(妖精鬼怪)

(13) 指瘦肉 [lean meat]。如:精浇(精肉浇头)

(14) 通“菁”。花 [flower]

将击芙蓉之精。——《文选·宋玉·风赋》

(15) 通“晶”

(16) 星 [star]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张衡《东京赋》

(17) 日月之光 [sunshine;moon light]

精行四时。——《吕氏春秋·圜道》。高诱注:“精,日月之光明也。”

(18) 水晶 [crystal]

哀牢国出水精琉璃。——《后汉书·西南夷传》

(19) 通“情”

(20) 实情 [thetrue state of affairs]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

瑕适皆见,精也。——《管子·水地》

(21) 性情 [disposition]

术顺墨而精杂汙,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荀子·修身》

心精好恶,于事验,谓之性。——《潜夫论·梦列》

词性变化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细致,精密 [fine;precise]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范晔《后汉书》

(2) 又如:精切(精确切当);精造(精工制造);精敏(精细敏捷);精鉴(精细鉴别);精审(精确详实);精的(精确);精备(精密详尽)

(3) 纯洁;纯净 [pure]

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精楚(精美,精致漂亮);精比(精纯细密);精真(精粹纯真);精诣(精到。谓学养精粹)

(5) 精诚,专一 [sincere]

中不精者心不治。——《管子·心术》

心意不精。——《淮南子·修务》

夫精念存想。——汉· 王充《论衡》

(6) 又如:精勤(专心勤奋);精虔(精心虔诚;诚心诚意);精志(至诚的心志);精信(精诚信实)

(7) 清朗;光明 [clear;bright]

日月光精。——《汉书·李寻传》

(8) 又如:精芒(光芒);精晃晃(形容光亮);精朗(明亮);精全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精剋(廉明克己);精廉(清廉);精息(明白);精色(鲜明的色泽);精沐(清明。清察明审);精尽(明察详尽)

(9) 锐利 [sharp]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兵精足用。

精兵皆在。——《资治通鉴·唐纪》

(10) 又如:精手(精锐的兵卒);精甲(精锐的军队);精劲(精良锐利;精悍勇猛);精勇(精强勇敢;精锐的士兵);精强(精明高强);精刻(精明能干);精乖(聪明乖觉);精记(精明强记)

(11) 精妙,隐微奥妙 [profound]

其知弥精。——《吕氏春秋》

精思附会。(精思:精妙构思。傅会:即附会,铺排开进行组织结构文章。)——《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精阐(精妙的阐发);精通;精言(精妙的言辞);精理(精微的义理);精趣(精妙的意趣);精义入神(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副〉

(1) 甚,很 [extremely;very]

自蔽之精者。——《吕氏春秋·勿躬》。注:“甚也。”

(2) 又如:精湿(很湿,湿得很厉害);精熟(十分熟练)

(3) 全,皆 [all]。如:精乌账(骂人话。真混账;光胡闹);精攮气(光受气);精打光(精光;全无)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深到;精通 [proficient]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习无不精。

(2) 又如:精习(精深,熟悉);精博(精深广博);精究(精心研究);精洽(精深广博)

(3) 光,袒露着 [be bare]。如:精加精(浑身精光);精腿(光着的腿);精拳(精拳头。空拳,空拳头)

(4) 舂捣使精 [husk rice with pestle or mortar]。如:精凿(舂去谷物的皮壳)

常用词组

精白、精薄、精兵、精兵简政、精彩、精巢、精诚、精诚团结、精赤、精赤条条、精虫、精纯、精粹、精打光、精打细算、精当、精雕细刻、精读、精干、精耕细作、精工、精怪、精管、精光、精悍、精核、精华、精魂、精甲、精简、精进、精警、精矿、精力、精力充沛、精炼、精良、精料、精灵、精馏、精美、精米、精密、精密度、精妙、精明、精明强干、精辟、精品、精奇、精奇古怪、精气、精气神儿、精强力壮、精巧、精窍、精切、精确、精确度、精肉、精锐、精舍、精深、精神、精神病、精神抖擞、精神焕发、精神文明、精审、精湿、精瘦、精熟、精髓、精通、精微、精卫填海、精细、精细入微、精娴、精详、精心、精修、精选、精雅、精严、精研、精盐、精要、精液、精液蛋白、精一、精义、精益求精、精英、精于、精湛、精制、精致、精忠、精装、精壮、精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