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习焉弗察的意思

yānchá

习焉弗察



拼音xí yān fú chá

注音ㄒ一ˊ 一ㄢ ㄈㄨˊ ㄔㄚˊ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出处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了就忽略。

感情习焉弗察是中性词。

繁体習焉弗詧

近义习焉不察、习焉不觉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ˊ   繁体    
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UD  仓颉  SIM  郑码  YT  四角  17120  结构  单一电码  5045  区位  4716  统一码  4E60  笔顺  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习(習)的拼音:xí(ㄒ一ˊ)  

⒈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习。学习。实习。

⒉ 学:习文。习武。

⒊ 对某事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⒋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⒌ 相因:世代相习。习习相因。

⒍ 姓。

统一码

习字UNICODE编码U+4E60,10进制: 20064,UTF-32: 00004E60,UTF-8: E4 B9 A0。

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used to、custom、habit、practise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羽、白声

English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习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fly frequently]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review;practise;exercise]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become familiar with;be used to]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learn]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get accustomed to;be used to]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train]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fall into a bad habit]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词性变化

习的拼音:

  

〈词性:名〉

(1) 习性;习惯 [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trusted follower]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习的拼音: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often]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常用词组

习兵、习而不察、习非成是、习惯、习惯、习见、习气、习染、习尚、习俗、习题、习性、习以成俗,习以成风、习以成性、习以为常、习艺、习用、习字、习字帖,习字簿、习作

  拼音  yān   注音  一ㄢ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GHGO  仓颉  MYLF  郑码  AIZU  四角  10327  结构  上下电码  8696  区位  4941  统一码  7109  笔顺  一丨一丨一一フ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焉的拼音:yān(一ㄢ)  

⒈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⒉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⒊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

⒋ 文言助词:又何戚焉。

统一码

焉字UNICODE编码U+7109,10进制: 28937,UTF-32: 00007109,UTF-8: E7 84 89。

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ere、how、wh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hereupon, then; how? why? w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焉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 yán  )。额 [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词性变化

焉的拼音: yān  

〈词性:代〉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焉的拼音: yān  

〈词性:副〉

(1)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焉的拼音: yān  

<连>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焉的拼音: yān  

〈词性:助〉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焉的拼音: yān  

<语>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拼音    注音  ㄈㄨˊ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XJK  仓颉  LLN  郑码  YZND  四角  55027  结构  单一电码  1715  区位  2405  统一码  5F17  笔顺  フ一フ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弗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不:弗去。弗许。自愧弗如。

统一码

弗字UNICODE编码U+5F17,10进制: 24343,UTF-32: 00005F17,UTF-8: E5 BC 97。

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弗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t, negat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弗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2) 同本义 [correct]

弗,矫也。——《说文》。徐灏注:“弗与弼音义同。凡弛弓,则以两弓相背而缚之,以正枉戾,所谓矫也。…阮太傅曰:弗字明是从弓。”

(3) 违拗;拂逆 [disobey]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弗声(不要出声)

词性变化

弗的拼音:   

〈词性:形、副〉

(1) 通“沸”( fèi  )。泉水喷涌的样子 [gush out of spring water]

其高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牟农夫之利。——《韩非子》

汹涌彭湃,滭弗密汨。——《汉书·司马相如传》

(2) 通“怫”。怫郁,不舒畅 [heavyhearted;dejected]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汉书·沟洫志》

(3) “弗”为“不”的同源字 [not]

其言‘弗遇’何?——《公羊传·桓公十年》。注:“弗,不之深也。”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台臣弗为理。——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弗招架(方言。不留神;疏忽);弗受用(方言。不舒服;患病);弗翻淘(方言。没有关系);弗识起倒(不知趣;不识好歹)

弗的拼音:   

〈词性:名〉

(1) 笔 [pen]

笔,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 清· 杭世骏《续方言》

(2) 法国货币法郎的异译 [Franc]

  拼音  chá   注音  ㄔㄚˊ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PWFI  仓颉  JBOF  郑码  WDRB  四角  30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90  区位  1876  统一码  5BDF  笔顺  丶丶フノフ丶丶フ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察的拼音:chá(ㄔㄚˊ)  

⒈ 仔细看,调查研究:察看。察核。观察。考察(a.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察察”;b.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觉。察访。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统一码

察字UNICODE编码U+5BDF,10进制: 23519,UTF-32: 00005BDF,UTF-8: E5 AF 9F。

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嚓詧

汉英互译

examine、look into、scrutinize

造字法

形声:从宀、祭声

English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察的拼音:

chá  

〈词性:动〉

(1) (形声。从宀( mián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examine;look into;scrutinize;observe]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observe;see clearly]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investigate]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distinguish]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recommend]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词性变化

察的拼音: chá  

〈词性:形〉

明显;精明 [apparent;evident;obvious]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常用词组

察察、察察为明、察访、察觉、察看、察纳、察言观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