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析疑匡谬的意思

kuāngmiù

析疑匡谬



拼音xī yí kuāng miù

注音ㄒ一 一ˊ ㄎㄨㄤ ㄇ一ㄡˋ

解释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出处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析疑匡谬是中性词。

繁体析疑匡謬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RH  仓颉  DHML  郑码  FPD  四角  42921  结构  左右电码  2649  区位  4686  统一码  6790  笔顺  一丨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析的拼音:xī(ㄒ一)  

⒈ 分开:条分缕析。分崩离析。

⒉ 解释:分析。剖析。析疑。赏析。析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析。

统一码

析字UNICODE编码U+6790,10进制: 26512,UTF-32: 00006790,UTF-8: E6 9E 90。

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㭊扸斨淅

汉英互译

analyse、dissect、divide、separ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plit wood; break apart; div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析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2) 同本义 [cut]

析,破木也。——《说文》

析,劈也。——《声类》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明· 方孝孺《双桂轩铭》

(3) 又如:析木(劈开木头);析薪(劈柴)

(4) 分析,辨认 [analyse]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 陶潜《移居》

(5) 又如:析理(分析事物的道理);析句(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等);析字(辨析字义);析微(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析辩(分析论辩)

(6) 分开;分散 [divide up]

厥民析。——《书·尧典》。传:“其民老壮分析也。”

逮归,季孟已有析烟之议。——宋· 张今《范子严墓志》

(7) 又如:析骸以爨(折散尸骨当柴烧饭);析箸(分家);析耕(分开田产,各自耕作)

〈词性:名〉

常用词组

析出、析居、析像管、析疑

  拼音  yí nǐ   注音  一ˊ ㄋ一ˇ   
部首  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XTDH  仓颉  PKNIO  郑码  RRXI  四角  27881  结构  左右电码  3992  区位  5041  统一码  7591  笔顺  ノフノ一一ノ丶フ丶フ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疑的拼音:yí(一ˊ)  

⒈ 不信,猜度(duó  ):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

⒉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

其他字义

疑的拼音:nǐ(ㄋ一ˇ)  

⒈ 安定,止息。

⒉ 古同“拟”,比拟。

统一码

疑字UNICODE编码U+7591,10进制: 30097,UTF-32: 00007591,UTF-8: E7 96 91。

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ubt、doubtful、suspect、uncert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予、止匕、矢声

English

doubt, question, su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疑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2) 同本义 [disbelieve;doubt;suspect]

疑,惑也。——《说文》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时至而疑。——《周书·王佩》

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自疑身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疑思(疑虑);疑影(怀疑;疑团);疑猜(怀疑猜测);疑龊(疑惑);疑狐(怀疑;狐疑);疑念(因怀疑而思索);疑踪(可疑之处);疑结(犹疑团);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怀疑他人);疑揣(怀疑猜测);疑惑(怀疑,不相信)

(4) 迷惑,犹豫不定 [be puzzled]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

(5) 又如: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敌(迷惑敌人);疑人(用以迷惑敌人的草人);疑军(疑兵,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6) 迟疑;犹豫[hesitate]。如:疑滞(迟疑不决;犹豫不定)

(7) 疑忌;猜忌 [be suspicious and jealous]。如:疑防(猜疑而防范);疑畏(猜疑畏惧)

(8) 猜度;估计 [surmise;conjecture;estimate]

内有疑妻之妾。——《管子·君臣下》

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史记·李斯列传》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礼记·燕义》

(9) 又如:疑词(不确切的言词);疑罪(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

词性变化

疑的拼音:   

〈词性:名〉

(1) 疑问 [query;question]

其妻献疑。——《列子·汤问》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则无疑也。——[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疑碍(疑问;问题);疑事(难以辨别的事);疑法(疑难案件)

(3) 惊恐;畏惧 [fear]。如:疑怖(疑惧;惶恐);疑沮(恐惧沮丧);疑(因惊疑而改容);疑骇(疑惧;惊骇);疑恶(畏惧厌恶)

(4) 怪异。引申为责怪 [blame]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晋· 陶潜《饮酒》

(5) 又如:疑诟(责骂)

(6) 类似;好像 [seem]

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列子》张湛注:“分犹散,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7) 又如:疑论(疑似的言论)

常用词组

疑案、疑兵、疑冰、疑点、疑窦、疑惑、疑忌、疑惧、疑虑、疑难、疑难、疑念、疑似、疑团、疑问、疑问句、疑心、疑义、疑狱、疑云、疑阵

  拼音  kuāng   注音  ㄎㄨㄤ   
部首  匚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GD  仓颉  SMG  郑码  HCVV  四角  71711  结构  左三包围电码  0562  区位  3179  统一码  5321  笔顺  一一一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匡的拼音:kuāng(ㄎㄨㄤ)  

⒈ 纠正;匡正。匡谬。

⒉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⒊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⒋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⒌ 古同“筐”。

⒍ 姓。

统一码

匡字UNICODE编码U+5321,10进制: 21281,UTF-32: 00005321,UTF-8: E5 8C A1。

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匡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框眶筐

汉英互译

correct、rectify

造字法

形声:从匚、王声

English

correct, restore, rev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匚( fāng  ),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basket]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frame]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4) 又如:匡子(框子)

(5) “眶”的古字。眼眶 [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6)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bamboo 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7) 螃蟹的背壳 [shell]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8) 古地名 [Kuang town]

(9)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10)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1)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Lushan mountain]

词性变化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动〉

(1) 纠正,匡正 [correct]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2)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3) 拯救 [save]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4)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5) 帮助;辅助,辅佐 [help;assist]

上匡天子。——《三国志》

(6)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7) 弯曲[bend]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8) 亏损 [loss]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9) 料定;料想 [expect]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0) 通“恇”。恐惧 [fear]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匡的拼音: kuāng  

〈词性:形〉

(1) 方正;端正 [upright]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2)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3) 安适 [comfortable]。如:匡咏(安适吟咏)

常用词组

匡复、匡济、匡救、匡算、匡正、匡助

  拼音  miù   注音  ㄇ一ㄡ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YNWE  仓颉  IVSMH  郑码  SYOP  四角  37722  结构  左右电码  6208  区位  3593  统一码  8C2C  笔顺  丶フフ丶一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谬(謬)的拼音:miù(ㄇ一ㄡˋ)  

⒈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谬。谬论。谬传(chuán   )。谬误。

⒉ 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统一码

谬字UNICODE编码U+8C2C,10进制: 35884,UTF-32: 00008C2C,UTF-8: E8 B0 AC。

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rroneous、false、mistaken、wrong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rror, exaggeration; errone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谬的拼音:

miù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2) 同本义 [err;false;wrong]

谬,狂者之妄言也。——《说文》

考之三王而不谬。——礼记·中庸》

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庄子》

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司马迁传》

园喜以谬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儒效》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谬戾(荒谬乖僻);谬谈(谬语妄说);谬举(妄举,举用不适当的人才);谬种流传(荒谬错误的文章或议论辗转流传于世)

(4) 姓

词性变化

谬的拼音:

miù  

〈词性:动〉

欺诈;迷误 [deceive;confuse]

谬,欺也。——《广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神山记》

秦言不听,谬言:…——《燕丹子》

常用词组

谬奖、谬论、谬误、谬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