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悬梁刺骨的意思

xuánliáng

悬梁刺骨



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

注音ㄒㄨㄢˊ ㄌ一ㄤˊ ㄘˋ ㄍㄨˇ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uán   注音  ㄒㄨㄢˊ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GCN  仓颉  BIP  郑码  LCZW  四角  77333  结构  上下电码  2038  区位  4892  统一码  60A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悬(懸)的拼音:xuán(ㄒㄨㄢˊ)  

⒈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

⒉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悬而未决。

⒊ 距离远:悬隔。悬殊。

⒋ 危险:悬崖。悬乎(“乎”读轻声)。

⒌ 公开提示:悬赏。

统一码

悬字UNICODE编码U+60AC,10进制: 24748,UTF-32: 000060AC,UTF-8: E6 82 AC。

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ng、suspend、dang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心、县声

English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hang;suspend]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feel anxious;worry about]。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imagine without foundation]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reveal]。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publish]。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correlate]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词性变化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形〉

(1) 久延不决 [unresolved]。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alone;sole]。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empty]。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steep]。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词性: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dangerous]。如:真悬

(6) [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 相差较大的 [be far apart]。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falling]。如:悬流;悬溜;悬濑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rack]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常用词组

悬案、悬臂、悬冰、悬肠挂肚、悬撑、悬揣、悬垂、悬吊、悬浮、悬隔、悬挂、悬河、悬壶、悬乎、悬空、悬跨、悬块、悬缆、悬梁、悬虑、悬拟、悬念、悬念、悬缺、悬赏、悬首、悬殊、悬水、悬索、悬索桥、悬梯、悬挑、悬挑、悬停、悬系、悬想、悬心、悬悬、悬崖、悬崖勒马、悬崖峭壁、悬椅、悬置

  拼音  liáng   注音  ㄌ一ㄤ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VWS  仓颉  ECD  郑码  VYOF  四角  33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33  区位  3326  统一码  6881  笔顺  丶丶一フノ丶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梁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⒉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⒊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⒋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⒌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⒍ 姓。

统一码

梁字UNICODE编码U+6881,10进制: 26753,UTF-32: 00006881,UTF-8: E6 A2 81。

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rder

造字法

形声:从木、水、刃声

English

bridge; beam; rafter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水,刅( chuāng  )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3)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4)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6)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7)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8)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9)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0)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1) 国名 [Liang state]

(12) 周时诸侯国

(13)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4) 又

梁使三反。

(15)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6)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7)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 又

背晋以归 梁。

函梁君臣之首。

(19)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0)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词性变化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 莫敖屈重除道梁 溠。——《左传·庄公四年》

常用词组

梁父吟、梁启超、梁山伯、梁上君子

  拼音  cì cī   注音  ㄘˋ ㄘ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86  GMIJ  五笔98  SMJH  仓颉  DBLN  郑码  FLKD  四角  5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59  区位  2044  统一码  523A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刺的拼音:cì(ㄘˋ)  

⒈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⒉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⒊ 侦探,打听:刺探。

⒋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⒌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其他字义

刺的拼音:cī(ㄘ)  

⒈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统一码

刺字UNICODE编码U+523A,10进制: 21050,UTF-32: 0000523A,UTF-8: E5 88 BA。

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㓨刾捇措朿

汉英互译

puncture、stab、stabbed、stick、sting、thorn、thrust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刺的拼音:   

<象>

(1)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另见   

常用词组

刺打、刺啦、刺溜

基本词义

刺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朿(   )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2) 同本义 [stab;prick;pierce]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讽刺 [satirize;mock]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6)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kill]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7)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8) 指责、揭发 [blame;expose]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10) 探取;采取 [seek;take]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11)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12) 刺探;侦探 [spy out]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14) 插入;钻进 [insert]。如:刺天(冲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stimulate]。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16)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embroider]。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词性变化

刺的拼音:   

〈词性:名〉

(1)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name card]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4) 兵器的锋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5) 旁边 [side]。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6) 另见   

常用词组

刺刀、刺儿头、刺耳、刺骨、刺激、刺激性、刺客、刺孔、刺配、刺破、刺人、刺杀、刺伤、刺史、刺探、刺痛、刺透、刺猬、刺绣、刺眼、刺眼、刺痒、刺字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