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悬磬之居的意思

xuánqìngzhī

悬磬之居



拼音xuán qìng zhī jū

注音ㄒㄨㄢˊ ㄑ一ㄥˋ ㄓ ㄐㄨ

解释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

出处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悬磬之居是贬义词。

近义室如悬磬、室如悬罄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uán   注音  ㄒㄨㄢˊ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GCN  仓颉  BIP  郑码  LCZW  四角  77333  结构  上下电码  2038  区位  4892  统一码  60A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悬(懸)的拼音:xuán(ㄒㄨㄢˊ)  

⒈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

⒉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悬而未决。

⒊ 距离远:悬隔。悬殊。

⒋ 危险:悬崖。悬乎(“乎”读轻声)。

⒌ 公开提示:悬赏。

统一码

悬字UNICODE编码U+60AC,10进制: 24748,UTF-32: 000060AC,UTF-8: E6 82 AC。

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ng、suspend、dang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心、县声

English

hang, suspend, hoist; be hu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hang;suspend]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feel anxious;worry about]。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imagine without foundation]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reveal]。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publish]。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correlate]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词性变化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形〉

(1) 久延不决 [unresolved]。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alone;sole]。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empty]。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steep]。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词性: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dangerous]。如:真悬

(6) [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 相差较大的 [be far apart]。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falling]。如:悬流;悬溜;悬濑

悬的拼音:

xuán  

〈词性: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rack]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常用词组

悬案、悬臂、悬冰、悬肠挂肚、悬撑、悬揣、悬垂、悬吊、悬浮、悬隔、悬挂、悬河、悬壶、悬乎、悬空、悬跨、悬块、悬缆、悬梁、悬虑、悬拟、悬念、悬念、悬缺、悬赏、悬首、悬殊、悬水、悬索、悬索桥、悬梯、悬挑、悬挑、悬停、悬系、悬想、悬心、悬悬、悬崖、悬崖勒马、悬崖峭壁、悬椅、悬置

  拼音  qìng   注音  ㄑ一ㄥ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FNMD  五笔98  FNWD  仓颉  GEMR  郑码  BXQG  四角  4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334  区位  7764  统一码  78EC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ノフフ丶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磬的拼音:qìng(ㄑ一ㄥˋ)  

⒈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⒉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⒊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⒋ 古同“罄”,空,尽。

统一码

磬字UNICODE编码U+78EC,10进制: 30956,UTF-32: 000078EC,UTF-8: E7 A3 AC。

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磬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声殸硜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磬的拼音: qì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 同本义 [chime stone;musical stone]

磬,乐石也。——《说文》

小华之山多磬石。——《山海经·西山经》

泗滨浮磬。——《书·禹贡》

笙磬同音。——《诗·小雅·鼓钟》

依我磬声。——《诗·商颂·那》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淮南子·泛论》

钟磬置于水中。——宋· 苏轼《石钟山记》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门豹治邺》

(3) 又如: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磬管(两种古乐器名)

(4) 适宜制磬的美石 [fine stone]。如: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词性变化

磬的拼音: qìng  

〈词性:动〉

(1) 弯腰。表示谦恭 [bow]

簪笔磬折。——《史记·滑稽列传》

(2) 又如:磬折(弯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3) 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gallop]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磬的拼音: qìng  

〈词性:形〉

通“罄”。空,尽 [empty]

金积折廉,璧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览冥》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ㄐㄨ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NDD  仓颉  SJR  郑码  XMEJ  四角  7726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6  区位  3051  统一码  5C45  笔顺  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居的拼音:jū(ㄐㄨ)  

⒈ 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ǔ  )(a.住所;b.指生活处境)。

⒉ 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⒊ 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

⒋ 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⒌ 积蓄,储存:奇货可居(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⒍ 停留:居守。

⒎ 平时:平居。

⒏ 姓。

统一码

居字UNICODE编码U+5C45,10进制: 23621,UTF-32: 00005C45,UTF-8: E5 B1 85。

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㝒㞐凥

汉英互译

assert、house、occupy、reside

造字法

象形:像人曲胫蹲踞形

English

live, dwell, reside, s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居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2) 同本义。后作“踞” [squat;sit]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不宜居见长者。——《史记》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左传》

(3) 居住 [dwell;live;reside]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

仁者居之。——《吕氏春秋·离俗》

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

寝居直梦。——《淮南子·地形》

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

天王出居于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楚人贫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柳宗元《捕蛇者说》

城居者未之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5) 坐 [sit;have a seat]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注:“坐也。”

孔子闲居。——《仲尼燕居》

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

令女居其上。——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6) 处在,处于 [be in;be in a certain position]

佛印居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

(8) 积储 [store up]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居物致富。——《汉书·张汤传》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

(10) 占 [occupy]

谋计居多。——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

(12) 治理;安置 [manage]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柳宗元《梓人传》

(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

(14) 停止;休息;止息 [stop; rest;stay]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

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

不可久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5) 当;担任 [hold the post of]。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

(16) 〈词性:形〉 通“倨”。傲慢 [arrogant]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

词性变化

居的拼音:   

〈词性:名〉

(1) 住所,住宅 [house;residence;dwelling]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左传·宣公二年》

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

其居仅仅足。——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一人之居。

(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

(3) 平素家居[dwell usually]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

(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restaurant]。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常用词组

居安思危、居第、居多、居高临下、居功、居功自傲、居官、居间、居经、居家、居里、居留、居民、居民点、居民区、居奇、居然、居人、居丧、居舍、居士、居室、居孀、居所、居位、居心、居心叵测、居址、居中、居住

悬磬之居: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