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学识渊博的意思

xuéshíyuān

学识渊博



拼音xué shí yuān bó

注音ㄒㄩㄝˊ ㄕˊ ㄩㄢ ㄅㄛˊ

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例子王教授在工程力学界是学识渊博的一流专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等。

感情学识渊博是中性词。

繁体壆識淵博

近义学富五车

俄语большáя эрудиция

德语profunde Kenntnisse haben

造句érudit(savan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繁体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PBF  仓颉  FBND  郑码  VDWY  四角  9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31  区位  4907  统一码  5B66  笔顺  丶丶ノ丶フ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学(學)的拼音: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⒋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统一码

学字UNICODE编码U+5B66,10进制: 23398,UTF-32: 00005B66,UTF-8: E5 AD A6。

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學斈

汉英互译

study、lea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学的拼音:

壆、斈 xué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学的拼音:

xué  

〈词性: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拼音  shí zhì   注音  ㄕˊ ㄓ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KWY  仓颉  IVRC  郑码  SJO  四角  36780  结构  左右电码  6221  区位  4222  统一码  8BC6  笔顺  丶フ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识(識)的拼音:shí(ㄕˊ)  

⒈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⒉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⒊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其他字义

识(識)的拼音:zhì(ㄓˋ)  

⒈ 记住:博闻强识。

⒉ 标志,记号。

统一码

识字UNICODE编码U+8BC6,10进制: 35782,UTF-32: 00008BC6,UTF-8: E8 AF 86。

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  )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6)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 陈寿《三国志》

(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

(8)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

词性变化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见识;知识 [knowledge]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

(3)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4)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

(5)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

(6)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7) 姓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副〉

(1)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2) 另见 zhì  

常用词组

识别、识才、识才尊贤、识度、识多才广、识货、识荆、识荆恨晚、识力、识量、识破、识趣、识时达务、识时通变、识时务者为俊杰、识途老马、识文断字、识相、识羞、识字

基本词义

识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旗帜。后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3) 通“帜”。标记 [mark;sign]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4) 又如:标识(标志)

词性变化

识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加上标记。后作“志” [put a mark]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

(2)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3) 通“志”。记住 [remember]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

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4)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5) 另见 shí  

  拼音  yuān   注音  ㄩㄢ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TOH  仓颉  ELFL  郑码  VNUF  四角  3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3220  区位  5208  统一码  6E0A  笔顺  丶丶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渊(淵)的拼音:yuān(ㄩㄢ)  

⒈ 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⒉ 深: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

⒊ 姓。

统一码

渊字UNICODE编码U+6E0A,10进制: 28170,UTF-32: 00006E0A,UTF-8: E6 B8 8A。

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渊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淵囦渁渕灁㴊㶜

汉英互译

deep、deep pool

English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2) 同本义 [whirling water]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3)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4) 深潭 [deep pool]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6)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haunt]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7)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词性变化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形〉

(1) 深;深远;渊博 [deep;profound]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2)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常用词组

渊博、渊海、渊默、渊深、渊薮、渊源

  拼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FGEF  五笔98  FSFY  仓颉  JIBI  郑码  EDFD  四角  43042  结构  左右电码  0590  区位  1809  统一码  535A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博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⒉ 知道得多:博古。

⒊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⒋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统一码

博字UNICODE编码U+535A,10进制: 21338,UTF-32: 0000535A,UTF-8: E5 8D 9A。

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ch、plentiful、win、g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博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large;big]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extensive]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extensively;generally]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profoun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词性变化

博的拼音:   

〈词性:动〉

(1) 赌,博弈 [gamble]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get;win]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exchange sth. for;get in return]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struggle]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常用词组

博爱、博采、博大、博大精深、博得、博古、博古通今、博见、博览、博览会、博览群书、博洽、博取、博识、博识洽闻、博士、博士后、博士买驴、博闻多识、博闻强识、博物、博物馆、博学、博学多才、博雅、博弈、博引

学识渊博: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