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学优而仕的意思

xuéyōuérshì

学优而仕



拼音xué yōu ér shì

注音ㄒㄩㄝˊ 一ㄡ ㄦˊ ㄕˋ

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感情学优而仕是中性词。

近义学而优则仕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繁体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PBF  仓颉  FBND  郑码  VDWY  四角  9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31  区位  4907  统一码  5B66  笔顺  丶丶ノ丶フ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学(學)的拼音: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⒋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统一码

学字UNICODE编码U+5B66,10进制: 23398,UTF-32: 00005B66,UTF-8: E5 AD A6。

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學斈

汉英互译

study、lea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学的拼音:

壆、斈 xué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学的拼音:

xué  

〈词性: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拼音  yōu   注音  一ㄡ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WDNN  五笔98  WDNY  仓颉  OIKU  郑码  NGR  四角  23212  结构  左右电码  0327  区位  5137  统一码  4F18  笔顺  ノ丨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优(優)的拼音:yōu(一ㄡ)  

⒈ 美好的,出众的:优良。优等。

⒉ 古代指演剧的人:优伶。俳优(滑稽杂耍艺人)。

⒊ 充足,富裕:优裕(富裕,充足)。优厚。优惠。优遇。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用于贬义)。

统一码

优字UNICODE编码U+4F18,10进制: 20248,UTF-32: 00004F18,UTF-8: E4 BC 98。

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tor、excell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尤声

English

superior, excellent; act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优的拼音:

yōu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2) 同本义 [actor;actress]

优,饶也。一曰倡也。——《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

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之优曰施。——《国语·晋语》

信谗喜优。——《国语·越语》

优笑在前。——《国语·齐语》。注:“倡俳也。”

优孟。——《史记·滑稽列传》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

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国语》

(3) 又如:优人杂剧(乐舞戏曲);优孤(专演老年男子的优人);优唱(艺人的说唱);优语(优在演戏中戏谑嘲讽的话);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4) 姓

词性变化

优的拼音:

yōu  

〈词性:形〉

(1) 充足,富裕 [abundant]

优,饶也。——《说文》

优,多也。——《小尔雅》

优,渥也。——《广雅》

维其优矣。——《诗·大雅·瞻夘》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荀子》

(2) 又如:优稳(优裕安逸);优饶(富裕,充裕);优佚(富裕,安逸);优实(富裕);优足(富足);优渥(丰足;优厚);优产(丰富的财产)

(3) 雨水充沛 [have adequate rainfall]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4) 优良;美好;优越。跟“劣”相对 [excellent;fine]

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优差美缺(美差肥缺;好的职位);优行生(品学兼优的生员);优劣(优和劣。指强弱、大小、好坏、工拙等);优绌(优劣);优壮(优美遒劲)

(6) 宽厚;宽容 [broadminded;tolerant]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汉书·鲍宣传》

(7) 又如:优宽(宽厚,宽和);优薄(宽厚和浇薄);优慎(宽容谨慎);优纵(宽容放任)

(8) 安闲,悠闲,安逸 [leisurely]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大雅·卷阿》

(9) 又如: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优逸(安闲);优容(安闲自得貌);优悠(悠闲舒适);优犹(优游。优裕;宽裕);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优游自得(悠闲如意);优游自适(悠闲适意);优豫(从容安祥);优游卒岁(悠闲度日);优游岁月(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10) 优厚 [good;munificent]

益之以霢霂,既优既渥。——《诗·小雅·信南山》

布施优裕。——《国语·周语》

优诏奖瑞。——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优恤重典(朝廷对官员表示优厚抚恤的隆重典礼);优保(优厚的保举提拔);优赐(优厚的赏赐);优缛(优厚,丰厚);优恤(优厚)

(12) 柔弱,少决断 [delicate;weak]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管子·小匡》

优的拼音:

yōu  

〈词性:动〉

(1) 优待,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今区寓宁晏,庶绩咸熙,念勤简能,宜加优奖。——《南齐书·武帝纪》

(2) 又如:优渥(深厚);优叙(按大功给予奖励);优恤(从优抚恤);优擢(从优提拔);优与(从优给予)

(3) 协调;调和 [coordinate;harmonize]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淮南子·原道》

(4) 开玩笑;戏谑 [joke make fun of]

宋华弱与 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长:长大;成年。)——《左传·襄公六年》

(5) 嘉奖 [bestow]。如:优制(优诏,嘉奖的诏书);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优劳(嘉奖慰劳);优言(褒美之言);优升(荣升,升职)

常用词组

优待、优等、优点、优抚、优厚、优化、优惠、优惠待遇、优惠券、优价、优礼、优良、优劣得所、优伶、优美、优孟、优人、优容、优柔、优柔寡断、优生、优势、优先、优闲、优秀、优叙、优选法、优异、优游、优裕、优遇、优越、优越感、优越性、优质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部首  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MJJ  仓颉  MBLL  郑码  GL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079  区位  2288  统一码  800C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统一码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洏耏髵能

汉英互译

and that、moreov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FG  仓颉  OG  郑码  NBVV  四角  24210  结构  左右电码  0099  区位  4243  统一码  4ED5  笔顺  ノ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仕的拼音:shì(ㄕˋ)  

⒈ 做官:出仕。仕宦。学而优则仕。仕途。仕女(a.宫女,贵族妇女;b.以社会上层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均亦作“士女”)。

⒉ 审察:“弗问弗仕”。

⒊ 古同“事”,事业。

统一码

仕字UNICODE编码U+4ED5,10进制: 20181,UTF-32: 00004ED5,UTF-8: E4 BB 95。

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e an official

造字法

形声:从亻、士声

English

official; serve govern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仕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士。本义:做官)

(2) 同本义 [be an official;fill an office]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常经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后汉书·崔骃传》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仕无义。——《论语·微子》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马中锡《中山狼传》

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仕官(就任官职);仕途经济(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去做官);仕止(出仕或隐退);仕路(升官之路)

(4) 通“事”。从事;做事 [engage]

滔滔江、 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诗·小雅·四月》

(5) 学习政事,见习试用 [study]

仕,学也。——《说文》。段玉裁注:“古义宦训仕,仕训学。”。 朱曰:“犹今言试用也。”

(6) 审察。检查 [examine]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节南山》

词性变化

仕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职位 [post]

或著显绩而婴时戮,或有大才而无贵仕,皆扬清风于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晋· 潘岳《西征赋》

(2) 通“士”。古代四民之一。指以道艺、武勇谋求仕进的人 [intellect]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诗·大雅·文王有声》

此非能仕之所耻也。——《韩非子·说难》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孟子·公孙丑下》

(3) 又如:仕子(泛指文人、学子);仕林(士大夫阶层)

(4) 官宦,官员 [official]

仕女往住夜游。——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 又如:仕版(官员的花名册);仕户(官宦人家);仕子(有官职的人);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官场);仕门(仕宦之家);仕流(一般的官属);仕家(官宦之家);仕禄(官职,职务)

(6) 通“事”。事情 [affair;business]

增无易之仕。——王充《论衡》

(7) 中国象棋中的两个相同的子,位于“帅”的两旁。亦作“士” [bodyguard]。如:撑仕;杀仕

(8) 姓

常用词组

仕宦、仕女、仕途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