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寻壑经丘的意思

xúnjīngqiū

寻壑经丘



拼音xún hè jīng qiū

注音ㄒㄨㄣˊ ㄏㄜˋ ㄐ一ㄥ ㄑ一ㄡ

解释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出处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例子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丘栗里情。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寻壑经丘是中性词。

繁体尋壑經丘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ㄨㄣˊ   繁体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FU  仓颉  SMDI  郑码  XBDS  四角  17347  结构  上下电码  1416  区位  4916  统一码  5BFB  笔顺  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寻(尋)的拼音:xún(ㄒㄨㄣˊ)  

⒈ 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⒉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统一码

寻字UNICODE编码U+5BFB,10进制: 23547,UTF-32: 00005BFB,UTF-8: E5 AF BB。

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尋㝷

汉英互译

look for、seek

相关字词

觅、找

English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词性变化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动〉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副〉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介〉

(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常用词组

寻常、寻短见、寻根究底、寻花问柳、寻欢作乐、寻机、寻开心、寻觅、寻摸、寻求、寻思、寻死、寻死觅活、寻索、寻味、寻问、寻隙、寻衅、寻绎、寻幽访胜、寻章摘句、寻枝摘叶、寻址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HPGF  仓颉  YEG  郑码  IDXB  四角  2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89  区位  5954  统一码  58D1  笔顺  丨一丶フ一ノ丶ノ丶丨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壑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坑谷,深沟:沟壑。丘壑。千沟万壑。以邻为壑(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欲壑难填。

统一码

壑字UNICODE编码U+58D1,10进制: 22737,UTF-32: 000058D1,UTF-8: E5 A3 91。

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壑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g pool、gull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ed of torrent, narrow rav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壑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 同本义 [ravine;gully]

壑,沟也。——《说文》

壑,溪壑也。——《尔雅·释诂》

陆峦超壑。——《文选·张衡·西京赋》

既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林壑尤美。——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众壑纵横。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壑谷(山谷;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壑口(豁口,像山谷一样的缺口);壑子(豁口;缺口)

(4) 小河沟;护城河 [moat]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陆德明释文:“壑,城池也。”

(5) 土坑 [pit]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CAG  仓颉  VMNOM  郑码  ZXBI  四角  2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4842  区位  3013  统一码  7ECF  笔顺  フ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经(經)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⒋ 治理,管理: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

⒌ 通过: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

⒍ 禁受:经受。经风雨,见世面。

⒎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经常。经费。荒诞不经。

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经脉。经络。

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经。曾经。

⒑ 缢死,上吊:自经。

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经。经血。

⒓ 古同“京”,数目。

⒔ 姓。

统一码

经字UNICODE编码U+7ECF,10进制: 32463,UTF-32: 00007ECF,UTF-8: E7 BB 8F。

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經坕経

汉英互译

after、by、classics、scripture、constant、endure、manage、deal in、by way、by way of、via

造字法

形声:从纟、声

English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warp]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long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principle]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classics]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menses;menstruation]。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channels]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Confucianist classics]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Jing town]。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footpath;road]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词性变化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治理 [administer]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go through]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manage;run]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measure;plan]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hang]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经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正常;经常 [normal;regular;ordinary]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常用词组

经办、经编、经部、经产妇、经常、经典、经度、经费、经风雨见世面、经管、经过、经籍、经纪、经纪人、经济、经济犯罪、经济规律、经济合同、经济基础、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久、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经卷、经理、经历、经略、经略、经纶、经络、经年、经年累月、经期、经纱、经商、经师、经始、经世、经手、经首、经受、经售、经书、经水、经天纬地、经痛、经纬、经纬度、经纬仪、经文、经线、经销、经心、经行、经学、经血、经验、经义、经意、经营、经用、经由、经院、经传、经子

基本词义

经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spin]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词性: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comb the yarn in order to make it warp threads]。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拼音  qiū   注音  ㄑ一ㄡ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一部  
五笔86  RGD  五笔98  RTHG  仓颉  OM  郑码  PDA  四角  72102  结构  单一电码  8003  区位  3980  统一码  4E18  笔顺  ノ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丘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⒉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⒊ 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⒋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⒌ 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⒍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⒎ 姓。

统一码

丘字UNICODE编码U+4E18,10进制: 19992,UTF-32: 00004E18,UTF-8: E4 B8 98。

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㐀㘳丠坵邱

汉英互译

grave、hillock、mound

造字法

象形:像地面上并立着两个小山峰

English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名〉

(1)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 同本义 [hillock;mound]

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

小陵曰丘。——《广雅·释丘》

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李。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苫蔽成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荒丘(沙丘;丘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

(4) 泛指山 [mountain;hill]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登介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山也。”

三丘。——《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丘坂(山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丘阜(山丘;土山)

(6) 坟墓 [grave]

亦何面复上先人之丘墓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尧葬济阴,丘垅皆小。——《汉书·楚元王传》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佚名·古诗十九首》

(7) 又如:丘垄(祖先的坟茔;坟墓);丘木(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丘封(泛指坟墓);丘冢(坟墓);丘陇(坟墓)

(8) 废墟 [waste-land]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楚辞·屈原·九章·哀郢》

(9) 又如:丘垅(废墟,荒地);丘井(荒丘、枯井。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10) 荒凉的乡里 [wild country]。如:丘里(乡里);丘落(村落);丘园(家园;乡村);丘樊(园圃;乡村)

(11) 通“区”。地域 [area;district]

是故得乎丘民。——《孟子·尽心下》

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

(12) 姓

词性变化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空;寡 [empty;widowed]

高祖微时,时其丘嫂食。——《汉书·楚元王传》

(2) 又如:丘城(空城);丘荒(空旷;荒凉);丘虚(空虚的意思);丘亭(空亭)

(3) 通“巨”。大 [great]

乡丘老不通。——《管子·侈靡》

时时过其丘嫂。——《汉书·楚元王传》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量〉

(1) 〈词性:方〉∶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 [field]

一丘之乔。——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三丘秧田

常用词组

丘八、丘陵、丘墓、丘脑、丘疹

寻壑经丘: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